“讓我們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傳唱,把童謠種回孩子們的心中!”7月24日晚,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特別節目——《“童聲耀灣區 拾夢向未來”嶺南童謠傳唱活動十周年展演》在廣州中山紀念堂溫情上演,來自粵港澳的四百多名孩子攜手演藝明星、文化嘉賓,以童謠打開嶺南文化,通過極富童趣的節目創作和藝術表達,展示了嶺南童謠傳唱活動十年來的豐碩美育成果和各地少年兒童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
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廳、團省委、省婦聯、省文聯、省作協、省少工委主辦,廣東廣播電視臺、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日報社)承辦。
四百多名萌娃同臺! 童謠“爆款”與“名場面”齊出圈
嶺南童謠傳唱活動的十年間,多首優秀作品成為廣為流傳的傳唱“爆款”,這場含“萌”量極高的展演,既是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屬于孩子們的一場暑期狂歡。
一顆顆歡欣雀躍的可愛“團子”們,在舞步中亮出清甜歌聲,《荔枝妹》以歌寄情展現“百千萬工程”豐碩成果,在田間地頭,在美麗鄉村,處處都是甜到心頭的幸福旋律。
以粵語繞口令為靈感創作的《鴨定鵝》,是入選“童聲里的中國”全國少年兒童合唱活動的優秀曲目之一,孩子們的歌聲一響就將現場“可愛翻了”,孩子們化身活潑的小鴨小鵝,用生動的形象與動作將歌曲的童真魅力演繹得淋漓盡致。
光頭強、熊大、熊二、豬豬俠、菲菲公主、樂迪、小愛等動畫形象現身舞臺,給在場的孩子們送來了巨大驚喜,動畫片主題曲串燒《小小冒險家》,掀起了不同年齡層大小朋友的“回憶殺”,讓不少人歡呼“我的童年偶像同框了!”
來自韶關“鄉村小詩人”的詩朗誦《翁城孩子的詩》和來自肇慶雛鳳童聲合唱團的“村娃”們《夢想在春天發芽》,則讓觀眾看見嶺南童謠如何滋養了萬千孩子的精神世界,他們的童真寫在詩里、唱在歌里,在天馬行空的想象里,在生生不息的傳唱里。
非遺入童謠,新聲唱嶺南
這是傳統與潮流的雙向奔赴
扎根傳統、面向未來的童謠創作,陪伴且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長,涵養著嶺南少年向上向善、剛健樸實的文化底色和獨特氣質。
深挖豐富的文化“富礦”,一大批獨具韻味特色的嶺南童謠精品應運而生,唱出了童謠里的家鄉味。《南音頌灣區》里,粵劇、醒獅、鰲魚舞、蔡李佛拳等非遺元素輪番登場,《謠啊謠》里匯聚了廣府龍船、客家山歌、潮汕功夫茶,《嶺南之歌》把騎樓、鑊耳屋譜成了音符……
一邊把傳統非遺唱進童年,一邊用潮流勾勒現代灣區。鮑春來、賴美云聯袂廣州市海珠區少年宮小海燕合唱團獻唱的十五運主題原創童謠《榮耀時光》,讓孩子們唱著歌加入了喜迎十五運的群眾隊伍中來;《奔跑吧,灣區少年》讓廣東21地市和香港、澳門的孩子們同臺,一起喊出了灣區少年的活力風貌;《和光逐夢》則盡展澳門城市風光,讓東西方文化在孩子們的歌聲中完美交融。
粵港澳“童”聲和鳴
歌聲承載家國認同與成長力量
活動以童謠為課本,為孩子們上了一節別開生面的美育課。
來自香港的合唱團孩子們,用童聲串聯深情告白,童謠版《我們的家》更具溫暖和治愈的力量。《中國字?中國人》則讓童聲與銀發和聲交織,以藝載道演繹漢字魂,唱出嶺南童謠里的家國情懷與文化自信。
活動現場還邀請多位文化學者、教育工作者、童謠創作者到場,從多個角度分享嶺南童謠“長盛不衰”的文化密碼。
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的廣州市豪賢路小學校長葉麗詩,帶著學生嚴語一起登上了舞臺。十年前,她們走上了嶺南童謠節的第一屆舞臺,十年后再度同臺,她們分享了嶺南童謠里潤物細無聲的文化滋養——孩子們唱著“月光光”時,他們接住的不僅是韻律,更是穿越百年的文化密碼!
童謠的美,在于它能用最樸素的語言傳遞最真摯的情感。科普作家、“十大科普自媒體”博主河森堡,分享嶺南童謠的時代意義,他認為,一首簡單的歌謠,可以讓孩子們記住家鄉的風物,理解文化的根脈,甚至影響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童謠該是什么樣子?我總說,別把它當溫室里的花,要讓它像蒲公英,扎根時代土壤,風一吹就落到孩子們心里。”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黃國營分享了他與嶺南童謠共同進步的故事,他希望用音符搭一座橋,讓孩子們的聲音被聽見,讓時代的故事被記住,讓文化的種子在歌聲里慢慢發芽。
不止于舞臺!
戶外嘉年華解鎖童謠的N種新玩法
展演活動的外場以展覽形式集中呈現嶺南童謠傳唱活動十周年的活動成果,同時設置了星光小舞臺、非遺民俗攤位、互動游戲區、手工DIY專區、十五運主題展區,十五運吉祥物“喜洋洋”“樂融融”不定時現身互動,為孩子們獻上一場與童謠為伴的暑期音樂嘉年華。
從經典回響到創新表達,嶺南童謠這顆“文化種子”,歷經十年耕耘已蔚然成蔭。展望下一個十年,期待它繼續深植南粵沃土,將更多時代故事譜入詞曲,隨著歌聲陪伴一代代孩子快樂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