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廣告系的教授鈕則勛說,民進黨現在有四件事情不太確定,這可能成了藍營的機會。第一個是罷免韓國瑜這件事,要是做得太過了,中間的選民就會覺得藍營可憐,變成“受害者”,反而會同情他們…搞不好會起反效果!
第二個呢,是民進黨跟那些搞罷免的團體,關系很怪。他們又要合作,又要搶地盤,怎么搞好這個平衡是個問題。特別是賴清德和罷免團體的頭頭曹興誠,他們兩個人想法肯定不一樣啊,要他們完全配合,那是不可能的吧?
第三個,是賴清德最近到處搞什么“團結十講”,結果講一次就惹一次麻煩,給民進黨自己添了不少亂子。第四個呢?就是美國對臺灣的高額關稅問題,到底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最后一定會變成大家吵來吵去的焦點,誰也躲不掉。
國民黨也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趙少康就覺得,只要藍營能把投票的人數拉高,拉到55%以上,那就有可能擋下民進黨搞的這個“大罷免”風波。做民調的吳世昌也說,投票的人越多,對藍營就越好,只要投票率能超過一半,也就是50%以上,藍營的民意代表就安全多了。
所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現在到處跑,拼命催大家出來投票。他帶著藍營的一些民意代表,在臺北開了個動員大會。目標很明確——想辦法讓更多的人出門,去投下“不同意罷免”的票。為什么用“催”這個字?因為普通老百姓對這種投票沒啥興趣,很多人都不關心。
朱立倫把這個月26號定成一個叫“民意保衛戰”的日子,就是想用這種方式,提醒大家出來投票。看國民黨以前搞的活動,這次催票能有多大用處,誰也說不準。國民黨在動員這塊,還是用些老法子,沒什么新花樣,對年輕人、對那些中間選民來說,沒啥吸引力。
國民黨自己內部問題也多。大家想法不一樣,經常自己人跟自己人吵架,鬧分裂。就像之前搞罷免投票那會兒,國民黨里頭就亂成一鍋粥,有的支持罷免,有的反對,甚至還有黨員站出來公開罵朱立倫的。自己人都這樣打了,還怎么跟民進黨爭?
這事兒咋鬧這么大?
鈕則勛教授有提到一個數字,現在臺灣民意代表總共有113個位子,民進黨自己拿了51席。只要能把11個不是綠營的席位給罷免掉,民進黨就能馬上超過一半,到時候就可以改規矩,重新選臺民意機構的領導。
罷免韓國瑜這件事,對民進黨來說,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棋子。只要韓國瑜被罷免成功,就算還沒補選新的人上來,綠營的氣勢也會一下子起來,直接壓過藍營。這就是他們盤算的,一步險棋,但回報很大。
回頭看看南投那次
島內媒體人郭正亮看了南投縣議員陳玉鈴那次罷免案的投票率,他就說,罷免要成功,就得把自己的支持者都叫出來才行。但真要把人從家里叫出來去投票,太難了。陳玉鈴那個選區不算大,投票率也就三成多一點,這說明其他更大的選區,搞罷免投票,投票率可能也就這個樣子。
那次罷免案,本來看作是藍營對綠營的一次反擊。陣仗很大,氣勢也很足,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但香港中評社的文章也說了,陳玉鈴這次罷免案,是全臺灣“大罷免”里頭,唯一一個真的搞到投票那一步的綠營民意代表。
結果呢?藍營原來想靠這個案子掀起點浪花,給綠營點壓力。但最后的熱鬧只在網絡和情緒上,沒有變成真正的選票。這讓支持罷免的人很失望,也讓很多人開始想,現在的罷免制度是不是有問題?
數字不會騙人
南投縣議員陳玉鈴的罷免案是13號投的票,結果是這樣的。
同意罷免的票數有12160票,不同意的是5867票。
看起來同意罷免的人占了67%,是多數。投票的人太少了。
整體投票率只有31。76%。
法律規定的門檻,也就是同意罷免的票數,必須要達到一個最低標準。
這個最低門檻是14302票。
雖然同意票比不同意票多了一倍,最后還是沒過門檻,被判定是“罷免失敗”。最關鍵的就是這個門檻,定得實在是高。要滿足兩個條件才行,一個都不能少。
第一個條件,同意罷免的人數,要達到那個地方選民總數的25%以上。第二個條件,同意罷免的票數,還要比不同意罷免的票數多。現在看,這兩個條件要同時做到,太難了,幾乎不可能。
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次投票的地方是在南投縣,南投一直都是藍營的地盤啊!結果在自己的地盤上,搞成這個樣子,誰都沒想到。所以國民黨現在也只能聽天由命了。要是這次投票不在藍營的地盤,而是在綠營的地盤,那情況可能就完全反過來了。只要同意罷免的票達到25%,國民黨可能就要吃大虧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