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青言晞語”專欄聚焦法官與青年干警的深度思考與實踐感悟,鼓勵大家圍繞職業價值、專業精神、司法實踐等核心議題暢所欲言。
本期將集中展示首批干警的深刻筆談——李依平法官暢談《一個“i人”到“e人”法官的轉變》;李志濤庭長深入剖析《法袍的重量:一位法官的職業選擇與生命體悟》;程靜專委分享《給年輕法官的心里話》。
敬請關注“青言晞語”專欄,聆聽來自光谷審判一線的青春之聲與法治思考!
本期人物
《法袍的重量:一位法官的職業選擇與生命體悟》
——選自東湖高新區法院“再選一次,我還會當法官嗎?”光谷·法官·薈(第48期)上的發言
每當清晨穿上那件黑色法袍,我總會在鏡前稍作停留。法袍的黑色莊重而深沉,如同這份職業賦予我的責任。有人問我,假如時光倒流,是否還會選擇成為一名法官?我的答案始終如一——是的,我會再次選擇這條道路,盡管它布滿荊棘,卻也灑滿陽光。法官,于我而言,遠不止一份職業,更是一種生命狀態的抉擇,是對正義的不懈追求,是對人性的深刻理解,是對社會責任的勇敢擔當。
在卷宗深處讀懂人間
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官,首先面對的是知識海洋的浩瀚無涯。在基層法院工作,要求我們不能像學者一樣專注于某一狹窄領域,而是必須成為法律知識的"通才"。鄰里間的一堵墻、復雜的商業合同、剪不斷理還亂的婚姻糾葛、新興的知識產權保護……都可能在同一天涌入案頭。
記得初任法官時,一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就曾讓我焦頭爛額。它逼迫我不僅要啃透《農村土地承包法》,更要一頭扎進當地耕作習慣與歷史脈絡中。我漸漸明白,法律概念的生命力,絕非來自紙面,而是在具體個案中被激活。
面對當事人遞上的材料,若抓不住背后的法律關系和核心訴求,裁判的準星便會偏移。這種知識壓力如影隨形,它催促著法官永遠保持學習的姿態,因為法律在更新,社會在嬗變,我們的認知必須同步前行。
更深一層的挑戰,在于對生活經驗的汲取與運用。法律,從來不是懸浮于現實之上的抽象條文,它是扎根生活、服務生活的智慧。我曾審理過一起民間借貸糾紛,表面看是一張簡單的借條,但背后卻牽扯著當地獨特的“會錢”習俗。若不了解這些背景知識,裁判就可能與實質正義擦肩而過。
法官需要一種能力,一種將冷峻法條與溫熱現實對接的能力。這能力,既源于直接的生活體驗,也來自經年累月案件的間接沉淀。我們不僅要讀懂法律的字句,更要讀懂人心,理解每起糾紛背后當事人的真實處境與動機。這理解不是為違法開脫,而是為了更精準地錨定法律適用的坐標,讓裁判結果既合法度,又合情理。
法槌落下時的千鈞之重
法官工作中最微妙的部分,也是最能體現裁判藝術的部分——就是對利益的平衡。它絕非簡單的對錯判斷或三段論推理,更像是在多方訴求的鋼絲上,尋找那個最合理的支點。
一起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讓我至今難忘:受害者的傷痛令人揪心,肇事者卻并非蓄意,賠償能力也有限。法官的智慧就在這困境中顯現——如何在依法劃分責任的同時,兼顧雙方的實際承受力,甚至考量保險規則?
這種平衡,絕非和稀泥的妥協,而是在法律框架內尋求最合理的解決方案。年輕的學子或許能判斷是非對錯,但只有歷經錘煉的法官,才能精準把握那個“度”,讓裁判既捍衛法律的尊嚴,又能真正落地生根。
法庭上的語言藝術同樣考驗法官的專業素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提問厘清爭議焦點?如何保持中立姿態不被任何一方帶偏節奏?如何在傾聽時不顯露預先判斷?這些都是歲月打磨的技藝。
我曾目睹一位資深法官僅用三個問題就切中了復雜案件的癥結,那種精準和高效,令人嘆服。法官的每一句話,都可能影響當事人對司法公正的感知,因此必須字斟句酌,既不能過于生硬顯得冷漠,也不能過于隨意而失去威嚴。
情緒管理更是法官的必修課。面對當事人的贊美要保持清醒,因為那可能是裹著蜜糖的試探;面對指責要反躬自省,但也不能因懼怕批評而放棄原則。記得有一次宣判后,敗訴方當庭指著我大罵“官官相護”,盡管內心委屈,但我必須按下情緒,耐心解釋裁判理由而非陷入爭辯。法官的情緒失控會損害司法權威,而過度的自我防護又會筑起與群眾的高墻。這種不卑不亢的處世之道,需要極強的心理素質和職業定力。
照見自我的那抹法袍黑
盡管前路挑戰重重,法官職業的回饋,同樣豐厚而深沉。職業的穩定性讓我們得以心無旁騖地深耕專業;全面的工作性質鍛造了我們協調四方的綜合能力;而那份職業的尊榮感,則源自每一起案件中,對公平正義的躬身踐行。在多年的審判工作中,我們積累的不僅是浩瀚的法律知識,更是彌足珍貴的實務智慧——平衡各方、化解紛爭的能力。這能力,不僅在法庭上閃光,也讓我們成為更好的家人、更負責的公民。
法袍的重量,不僅來自它莊重的布料,更來自其中承載的萬千期待與如山責任。當我回顧自己的法官生涯,雖然有過疲憊和困惑,但更多的,是成長與收獲的甘甜。如果時光真能倒流,我依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穿上這身法袍。因為它早已超越了職業的范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烙印。在這個選擇中,我不僅找到了人生的坐標,更見證了法律如何在具體而微的生活里生根發芽,如何真實地改變著人們的命運軌跡。這,便是法官職業最深邃、最恒久的魅力所在。
來源:青晞工作室
編輯:政治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