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4日上午,泰國和柬埔寨突然交火,吸引了全球關注。中國這邊近期已經盡力斡旋了,而對特朗普來說,眼前又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開火的原因很蹊蹺。表面上,起因是前幾天泰方一邊境巡邏士兵被地雷炸死,泰方認為這是柬埔寨故意在巡邏的必經路上埋了雷。但問題在于,所有人都知道柬泰邊境地區一直都有雷區,這跟兩國早年被西方殖民過有關。
泰國和柬埔寨交火了!這次雙方發生直接沖突,共有3大詭異之處,難怪中國之前一直想按住這兩個國家:
第一個詭異之處在于,交火來得很突然。這次交火的直接原因是前幾天,泰方一個士兵在邊境巡邏時踩中地雷,泰方認為這是柬埔寨偷偷埋雷導致的。
雙方開始交火之后,很快柬埔寨就發射了蘇制火箭炮,而泰方則出動了F-16戰機。這個發展勢頭,遠比兩國5月底那次沖突要更快、更猛,這讓人不得不懷疑:是否有勢力從中煽風點火?
沖突的硝煙剛在亞洲升起,遠在美國的特朗普恐怕已經開始摩拳擦掌。全世界都預計,這位從不按常理出牌的總統,絕不會放過這個重返世界舞臺中央的機會。
他的介入,不會是東方智慧那種苦口婆心的勸和促談。特朗普的劇本,更像是一場高風險的商業談判。他會把正在進行的美-柬、美-泰貿易協議當成籌碼,擺上賭桌,用“極限施壓”的方式,在兩國的傷口上為美國榨取利益。
這套手法他用得非常純熟。不久前調停印巴沖突,他便將此作為自己的外交高光時刻大肆宣傳。盡管印度嘴上否認,但巴基斯坦一句發自肺腑的“感謝”,就足以讓他賺得盆滿缽滿,不僅收獲了政治資本,還順勢拉近了美巴關系。對特朗普而言,別人的戰火,正是自己的聚光燈。
鏡頭轉向柬埔寨,這個在軍事上相對弱勢的國家,卻在國際上擺出了最強硬的姿態。首相洪瑪奈一紙訴狀遞到安理會,控訴泰國的行為是“蓄意策劃的侵略”。
這看上去是一個標準受害者的形象。但許多分析卻指向了另一條更令人不安的線索。就在不久前,力主與柬埔寨和解的泰國前總理佩通坦(鴿派),正是因為遭遇了柬埔寨領導人洪森的“背刺”而黯然下臺。
這一手操作,幾乎是為如今的強硬派對手上臺鋪平了道路。先用計謀搞掉一個主張和平的,再與上位的鷹派爆發沖突——這其中的邏輯鏈條,讓柬埔寨的“受害者”敘事充滿了疑點。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主動激化矛盾,其背后真實的戰略目的,成了一個核心謎團。
泰國的反應,則更像是一個被設定好的程序。新上任的代總理普坦,本就是對柬強硬派的代表人物,背后又有軍方強大的影響力加持。對他和他的政府而言,邊境問題上沒有任何退讓的空間。當前任的和平橄欖枝被對方折斷后,任何新的挑釁,都必然會觸發最猛烈的反擊。
“保護主權與民眾安全”,是任何一屆政府都無法回避的口號。當一名泰國士兵踩響地雷倒下,當泰國認定這是對方的蓄意埋設,出動F-16戰機就不再是一個選項,而是一種必然。在這個火藥桶邊,示弱就等于政治自殺。
在這場悲劇上演之前,中國就曾拼盡全力試圖阻止它發生。自五月份局勢初現緊張,中國就在兩國高層之間進行了長達兩個月的苦心斡旋。
北京早已預見到,鑒于兩國國內政治的復雜性與民族情緒的脆弱,任何一顆火花都可能引燃一場難以控制的烈火。這種擔憂是如此迫切,以至于就在沖突爆發的前一天,7月23日,中國外交部的官員還在曼谷與泰方會面,提醒要妥善處理分歧。
這幾乎是最后的和平努力。然而,24小時后,外交官的苦口婆心,終究還是消散在了邊境傳來的隆隆炮火聲中。從緬甸的內戰到印巴的交火,再到如今柬泰的沖突,中國周邊的安全環境,正變得越來越像一個壓力鍋。
最終,所有的分析都要回到漩渦的中心——那片失控的邊境。一切始于一名士兵的死亡,隨后迅速失控,演變成一場動用火箭炮與F-16戰機的武裝對抗,戰火在至少六個地點同時燃起,平民的傷亡報告開始傳來。
沖突雙方都指責是對方打響了第一槍,都宣稱自己的行動是“被迫還擊”,一場典型的邊境“羅生門”就此上演。
人們很容易將沖突歸咎于殖民時代遺留下的那片雷區和模糊的邊界線。但歷史的幽靈只提供了舞臺,真正扣動扳機的,永遠是活在當下的人。這些百年前埋下的禍根,為何偏偏在今天被引爆,它清晰地指向了背后那些若隱若現的、充滿欲望的當代推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