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來、老師失業,大學倒閉,民辦大學的危機,本質是 “市場用腳投票” 的結果。
“這個月工資又拖了 10 天,校長在會上說‘生源少,資金周轉不開’,可我們這些老師,房貸車貸等著還啊!”
上周,一位民辦高校的老師在小紅書吐槽,評論區瞬間炸了鍋 —— 云南某民辦學院的老師說 “我們系裁了一半人”,南京某民辦學院的老師曬出 “停課通知”,因為招不到學生,下學期好多專業直接停辦。
民辦大學的 “學生荒”,已經不是個別現象。
從云南到南京,從湖南到廣東,越來越多的民辦高校空著教室、閑著實驗室,而緊隨其后的,就是老師的失業潮和學校的倒閉潮。
學生荒有多狠?教室空了一半,專業直接停辦
今年開學季,云南某民辦學院的大一新生報到處,比去年冷清了一半。
有老師拍視頻:“以前我們系一屆招 300 人,今年只來了 120 個,好多教室空著,連保潔阿姨都閑得發慌。”
更夸張的是南京某民辦學院,因為連續三年招生缺額超 60%,今年直接申請 “民轉公停辦”,老師們要么被分流到其他學校,要么拿著微薄的補償金重新找工作。
這不是個例,湖南、廣東的多所民辦高校,今年都縮減了招生專業,以前熱門的 “電子商務”“酒店管理”,因為招不到人,干脆停招。
家長們用腳投票的原因很實在:“讀民辦四年學費 10 萬 +,畢業后找的工作和公辦專科差不多,何必呢?”
去年廣東某民辦本科的錄取分數線,比公辦專科還低 20 分,即便這樣,最后還是有 100 多個名額沒招滿。
為啥學生不愿去民辦了?三個原因戳中痛處
民辦大學的 “學生荒”,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多重壓力下的必然結果。
1.公辦高校 “搶人” 太狠
這些年,獨立學院轉設公辦的消息一個接一個。以前靠 “獨立學院” 招牌招生的民辦,現在沒了優勢 —— 就像江蘇某獨立學院轉設公辦后,今年分數線飆漲 50 分,隔壁的民辦本科直接少招了 300 人。
公辦不僅學費低(一年 5000),還有財政補貼,實驗室、師資都比民辦強,家長們當然選公辦。
2.職業本科分走一杯羹
教育部今年新增了 200 多所職業本科,這些學校專業更接地氣,學護理、機械的學生,畢業直接能考護士證、技師證,就業率比普通民辦高。
河南一位家長說:“我兒子考了 400 分,與其去民辦讀‘萬金油’的工商管理,不如去職業本科學生物制藥,好歹有門手藝。”
3.學費成了 “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海興偉學院 14.9 萬的天價學費刷屏時,更多民辦本科的學費其實是 “隱形貴”—— 一年 2 萬 +,四年下來學費 + 生活費得 15 萬。
現在經濟壓力大,家長們算得很清楚:“花 15 萬讀個民辦,畢業后月薪 5000,得 20 年才能回本,不如讓孩子讀公辦專科,早點掙錢。”
老師先遭殃:末位淘汰、工資拖欠,鐵飯碗變 “瓷飯碗”
學生荒的第一波沖擊,先砸在了民辦老師身上。
云南某民辦學院的王老師,教了 5 年英語,今年突然被通知 “不續簽合同”,理由是 “學生太少,系里要合并”。
她去找學校要補償,得到的回復是 “要么領 2 個月工資走人,要么調去圖書館當管理員”。
這不是個例,南京、湖南的民辦高校老師群里,“裁員”“降薪” 成了高頻詞,有老師曬出工資條:“上個月只發了 60%,校長說等招到學生再補。”
更讓老師寒心的是 “用完就扔” 的操作。有老師回憶,學校為了通過評估,突擊招了 200 個老師,評估一通過,就用 “末位淘汰”“課程減少” 為由解聘,連合同都不按規定簽。
“我們就是學校賺錢的工具,學生多了就招人,學生少了就裁員,哪有什么‘教書育人’的體面?”
接下來,就是倒閉潮?這些學校最先扛不住
民辦大學的倒閉,已經不是 “預言” 而是 “進行時”。
最先危險的是 “沒特色的腰部學校”。
它們既沒有頂尖民辦的資源(比如寧波東方理工能招院士、拿 23 億科研經費),又比不過公辦的學費優勢,專業還都是 “電子商務”、“市場營銷” 這類爛大街的,學生來了學不到真本事,家長自然不買賬。
就像廣東某民辦學院,今年招生缺額 80%,已經開始變賣實驗室設備抵債。
偏遠地區的民辦更難。
云南、貴州的一些民辦高校,本來就靠本地生源撐著,現在公辦擴招、職業本科分流,再加上年輕人外流,招不到學生是必然。
有校長在內部會上說:“再撐不過明年,只能申請停辦。”
就算是東部沿海的民辦,日子也不好過。
南京某民辦學院 “民轉公停辦”,上海興偉學院靠 14.9 萬天價學費維持,但每年招不到 100 人,長期下去也難以為繼。
民辦大學還有救嗎?只有兩條路可走
不是所有民辦都會倒閉,但能活下來的,必然是 “狠角色”。
一條路是 “往高了走”,像寧波東方理工那樣,砸錢搞科研、請院士,走 “高端路線”,靠申碩、特色專業吸引高分學生。但這需要巨額資金,90% 的民辦根本沒這個實力。
另一條路是 “往專了走”,聚焦職業教育,和企業綁定。比如有的民辦高校和車企合作,開 “新能源汽車維修” 定向班,學生學費企業補一半,畢業直接進廠當技術員,就業率 90% 以上,靠口碑能穩住生源。
但對大多數民辦來說,這兩條路都走不通。它們既沒錢搞科研,又沒資源談合作,只能在 “降價搶生源” 和 “維持學費等死” 之間掙扎,最終大概率被淘汰。
最后想說的是
民辦大學的危機,本質是 “市場用腳投票” 的結果。
當家長們發現 “花高價讀民辦,不如讀公辦專科實在”,當公辦和職業本科不斷擠壓空間,當人口減少的大趨勢擋不住,學生荒、老師失業、學校倒閉,其實是必然。
對學生和家長來說,選學校時更要擦亮眼睛 —— 避開那些沒特色、靠收學費續命的民辦,優先選公辦、職業本科,或者真正有實力的頂尖民辦。
對民辦老師來說,早點考編、轉型,或許比在 “瓷飯碗” 上耗著強。
這場風暴里,沒有誰是贏家,但對整個教育行業來說,淘汰落后產能,讓資源流向更優質的學校,未必是壞事。
只是這個過程中,那些被裹挾的老師和學生,太苦了。
你身邊有民辦大學的老師或學生嗎?他們現在過得怎么樣?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