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緊扣“藏糧于地”戰略,扎實推進撂荒地整治與“小田變大田”改造,在閑置土地上做活“增收文章”。抗旱耐堿、適應性強的高粱,成為永定區堂堡鎮農民的“致富新選”。眼下,當地高粱陸續進入采收期,火紅的穗穗綴滿枝頭,豐收圖景在田間鋪展。
7月24日,記者走進永定區堂堡鎮磜下村800余畝高粱基地,連片高粱如紅浪翻涌,飽滿的穗粒壓彎枝椏,將山坡染成一片火紅。村民們正搶抓晴好天氣,穿梭在高粱地里,鐮刀輕舞收割沉甸甸的穗米,機械化脫粒機轟鳴作業,豐收的喜悅寫在每個人的臉上。
“今年高粱畝產量達到800斤,比去年多增收了兩成!我流轉了5畝土地給基地,年租金有1000塊,我又在地里干活,一天能賺150塊。”永定區堂堡鎮磜下村村民闕永昌說,“現在土地活了,人心齊了,錢包也鼓了,我們的日子是越來越好啦!”
“過去這里雜草比人高,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大家種糧積極性低,集體經濟薄弱。我們整治撂荒地后,對接釀酒企業,推行‘酒業企業+合作社+種植戶’模式,發展訂單高粱種植,‘訂單種植、保價收購’讓農戶吃下‘定心丸’。”永定區堂堡鎮磜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闕培漢說,“今年800畝高粱預計產值230萬元,村集體通過服務費增收30余萬元。我們用收益修建了村民活動中心、黨員活動中心,明年計劃擴大到1000余畝。”
據了解,為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助力鄉村振興。近年來,永定區實施拋荒耕地整治三年行動,累計盤活4.2萬畝撂荒地,重點種植抗旱抗病、適合山地生長的經濟作物。堂堡鎮依托本地白酒產業需求,推動高粱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目前,該鎮流轉種植面積千余畝,成為特色農業增收的“主渠道”。
“我們以黨建為引領,正構建‘一核三帶’發展格局——以高粱種植為核心,帶動三堡釀酒、觀光旅游、高梁食品生產三條產業鏈。依托財政支持產業振興項目,已建成高粱深加工廠,開發出高粱面、高粱餅、高粱蛋糕、高粱面包等產品,帶動周邊3個村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永定區堂堡鎮黨委書記李瑞柱說,“下一步,我們將緊扣‘特色雜糧小鎮’定位,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扶持本土加工企業,打造原產地品牌,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讓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再上新臺階!”
(黃秋萍 湯勝新 李燦海∣編輯:中國日報社福建記者站 胡美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