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縣,這座被譽為“朱鹮之鄉”的小城,藏著全球朱鹮種群復興的密碼,更寫滿了有機產業與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7月23日,“秦嶺四寶和它的朋友們——生物多樣性在漢中”網絡主題采訪團,循著朱鹮的蹤跡,探尋這座小城從生態守護到產業興旺的蛻變密碼。
朱鹮生態園:44年的守護情誼
在朱鹮生態園的半野化馴養大網籠前,幾只朱鹮正掠過草坪,紅色的羽冠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這座占地30多畝的園區,飼養著180余只朱鹮,科普宣教館里的影像資料,靜靜講述著一段跨越44年的保護史詩——1981年,世界僅存的7只野生朱鹮在洋縣姚家溝被發現。經過人工干預、守護,如今朱鹮的全球種群已突破萬只,棲息地向整個東亞擴散。朱鹮的重生,帶動了秦嶺生態修復,也成了洋縣有機產業的“活招牌”。
草壩村:探索生態經濟新體驗
從生態園出發,驅車10分鐘,媒體團來到草壩村。村口的千畝梨園里,沉甸甸的黃金梨掛滿枝頭。這個位于朱鹮保護核心區的村莊,靠著“支部+合作社”模式,把3800畝梨果、4600畝水稻油菜都打上了“有機”標簽。
“去年村集體經濟積累22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1.8萬元。”村支書劉開昌指著新建的游客服務中心,“3月梨花節、8月采摘季,加上農耕體驗園,一年能吸引游客10多萬人次。”在朱鹮湖果業合作社的加工車間,黑米茶、菜籽油正通過流水線包裝,這些通過嚴格有機標準認證的產品,正通過迅猛發展的電商走進全國千家萬戶。
有機品牌:從洋縣走向全國
走進陜西雙亞有機農業集團的種植基地,連片的稻田里,殺蟲燈在陽光下閃爍。作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這里1.5萬畝有機基地采用“統一育種、統一管理、全程可追溯”模式,培育的黑米、香米通過了ISO-9001認證,從田間到餐桌的產業鏈一目了然。
而在秦洋長生酒業的釀造車間,傳承千年的謝村黃酒正透著琥珀色的光澤。“我們用1000畝有機糯稻釀酒,每一滴都帶著草本清香。”企業負責人拿起一瓶“謝村橋”牌黃酒,“這可是中國首創的草本黃酒,還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從朱鹮振翅的生態奇跡,到田間地頭的有機密碼,再到車間里的產業匠心……洋縣,正用“生態+產業”的雙輪驅動,書寫著“朱鹮之原·有機洋縣”的嶄新故事。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