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圈有個大消息: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北京會談時,甩出了一句讓全球外交圈都安靜的話——金磚國家要暫停擴員了。這可不是小事,要知道之前還有三十多個國家排隊申請加入金磚,現在突然按下暫停鍵,背后藏著的,是中俄和金磚國家“動真格”的信號。
有人可能會問:放著“擴員壯大”的路不走,為啥要暫停?其實這就像組隊打游戲,與其拉一堆心思不一的“隊友”,不如先把身邊靠譜的伙伴練得更默契。拉夫羅夫心里跟明鏡似的:有些申請國根本沒誠意,比如土耳其,一邊遞著金磚申請書,一邊在黑海扣俄羅斯的運糧船,還跟著西方制裁中國科技企業;還有阿根廷,之前申請加入,結果新政府一換就轉頭親美。這種“兩邊跳”的投機者,留著只會拖累隊伍。
所以金磚這次暫停擴員,說白了就是“清場”:想加入可以,但得守規矩——不能跟著西方搞單邊制裁,這是底線。現在的金磚早就不是當年被戲稱的“泥磚俱樂部”了,十個成員國占了全球37%的經濟份額,45%的人口,真要論實力,已經能和G7掰手腕。與其盲目擴規模,不如先把內部的“戰斗力”練強,這才是聰明的選擇。
而讓中俄“必須動真格”的,還有另一邊的壓力——特朗普政府突然給俄羅斯發了個50天停火通牒,放話要對俄征收100%關稅,甚至威脅要對和俄羅斯做生意的國家加征500%“懲罰性關稅”。這招看著狠,但明眼人都能看出:美國這是急了。
為啥急?因為金磚這幾年干的事,正好戳中了美元霸權的軟肋。就說“去美元化”吧,巴西總統盧拉剛提了一嘴,美國就威脅要單獨對巴西加征50%關稅;可金磚的支付系統(BRICSPay)已經覆蓋了159個國家,70%的成員國貿易都用本幣結算了。這就像在美元霸權的“心臟”上,悄悄插了一把刀——以前買東西都得用美元,現在金磚國家自己的錢就能結算,美元的“壟斷生意”不好做了。
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中俄這次是真沒含糊。拉夫羅夫訪華這趟,直接把中俄的“反制裁盾牌”給焊死了。能源上,“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敲定了每年2000億立方米的輸氣量,這是什么概念?夠1億多中國家庭用一年。俄羅斯進口的東西里,79%都用人民幣結算,中國更是消化了俄羅斯20%的原油出口,一年下來,兩國貿易額能達到2448億美元——這些數字堆起來,就是實實在在的“抗壓墻”。
美國見狀又放話,要對中俄石油貿易征“次級關稅”,結果中方就四個字:不予討論。底氣在哪?看看日常數據就知道:中國每天從俄羅斯進口的能源,價值就有6.7億美元;31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能滿足1.3億家庭一年的需求。這種深度綁定,不是誰想拿捏就能拿捏的。
可能有人覺得,金磚暫停擴員是“怕了”,其實正好相反——這是在“練內功”。現在金磚十國里,沙特和伊朗有歷史恩怨,印尼有自己的海洋訴求,埃塞俄比亞還面臨債務問題,這些都需要時間磨合。與其忙著拉新成員,不如先把內部的協作機制理順:支付系統對接得更順暢,能源合作擴展到礦產、糧食領域,中俄再牽頭搞技術合作,把西方卡脖子的領域補上。
就像最近普京要訪華,不光要參加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還要推動中俄從“買賣伙伴”變成“全產業鏈戰友”。琿春到海參崴的經濟帶已經動起來了,圖們江出海口重啟后,東北的貨物借俄羅斯港口出海,物流成本能降30%——這種實打實的合作,比單純擴員有意義多了。
說到底,拉夫羅夫這次訪華釋放的信號很明確:中俄和金磚國家,已經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布局”。美國揮舞關稅大棒,反而讓更多國家看清了美元霸權的霸道;金磚暫停擴員,是為了把隊伍練得更能打。
現在的局面很清楚:特朗普的關稅通牒嚇不倒誰,土耳其那樣的“騎墻派”也進不了金磚的門。中俄用能源、貿易、本幣結算焊死的“盾牌”,金磚從“規模競賽”轉向“戰力淬煉”的調整,都在說明一件事——這次,他們是真要動真格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