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專機已經離開中國了,而這次中歐高層會晤都沒有就俄烏沖突進行過深的討論,說明對于局勢的發展和各自的利益訴求,雙方都心知肚明。可不管怎么說,俄烏沖突不停,歐洲就心病難醫,而現在形勢已經出現轉機,普京“超常規”的訪華之行也終于讓人感到理解。
據參考消息援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稱,俄偵查委員會確認來自70多國的3500名雇傭兵參與了烏軍的作戰行動,目前已有600人被定罪。
關于雇傭兵集團進入烏克蘭戰場的事情,從沖突之初就時常被曝出,而俄軍也一直將雇傭兵集團的聚集地當作是重點打擊目標,并且在宣傳口徑上將烏軍不重視雇傭兵、協調不力當作是常態。其目的,也是很直截了當的表明不愿看到更多國際雇傭兵繼續涌入到烏克蘭戰場上,成為烏軍的有生力量。
從邏輯上說,這些在中東久經沙場的雇傭兵從戰力上比那些抓壯丁來的烏軍肯定是更強的,除了缺乏堅定的作戰意志外,只要運用得當就能是戰場上的“硬骨頭”,足以讓俄軍頭疼。
況且,有些“雇傭兵”本質是北約國家包裝出的組織,像英國、波蘭等國家會讓職業軍人提前退役后,再轉業到雇傭兵集團,迅速投入到烏克蘭戰場上行動。
這部分人,他們比烏軍更熟悉北約制式的武器系統,戰斗素養也更強,只不過數量畢竟有限,難以堪成大用。
值得一提的是,這70多個國家并非全部都站在俄羅斯的對立面,有些完全是個人行為。同樣的,在俄軍序列中出現的外籍人員,除朝鮮之外,也屬于個人選擇。
在戰術上,得到北約鼎力相助的烏克蘭,甚至還有穩穩壓過俄軍一頭的感覺。烏軍與情報部門對俄羅斯的滲透工作可以說無孔不入,俄軍高級將領頻繁遇襲,對軍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在戰略上,是屬于俄羅斯同北約之間的較量,眼看俄軍有發起總攻的跡象,而美國方面則態度并不明朗,歐洲也終于坐不住了。
7月24日,北約公布了英、法、比利時空軍機群在黑海大規模活動的航行路線,而對于俄羅斯戰略至關重要的黑海地區,基本上已完全落入北約的掌控之中。
先不說控制著關隘的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必要時的站隊肯定不會選擇俄羅斯。俄軍在黑海的戰力幾乎被摧毀殆盡,若與北約在黑海地區爆發沖突,基本上被摁著打。
另一方面,俄羅斯北部的出海口也被鎖住,芬蘭、瑞典加入北約之后,俄軍對于波羅的海的掌控也直線下降。
之前,俄軍的圖-160等戰略轟炸機還經常在波羅的海飛行,而現在都藏著掖著不敢露出來,實力的衰弱是肉眼可見的。
盡管俄軍在前線穩扎穩打,但俄羅斯綜合實力的下降讓美歐看到“勝利的希望”,因而不斷加大制裁措施的力度與深度。美國總統特朗普還提議要對中印巴等購買俄能源的國家進行“二級制裁”,征收100%關稅。
未來形勢會越來越嚴峻,普京能破局的辦法并不算多,除了要穩定內部基本盤外,銳意進取的改革之后,更重要的是不能跟世界脫軌,至少要同中國保持更多更積極的溝通。
此次,普京訪華安排了整整4天的行程,這在世界上任何的元首外交中都比較罕見,本質上就表現出俄羅斯面臨的窘境只有中國能解,而雙方能談的合作與共識也會比以往更加豐碩。在世界局勢動蕩之際,中俄合作本身就是在為世界提供更多的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