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07-25 10:18:00 來源:
昨夜軍帖廣東
必須做好與俄中兩線作戰的準備!
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格林克維奇表示,北約聯盟必須為俄中可能同時在歐洲和太平洋發動戰爭做好準備,2027年可能是一個爆發點。
他的設想是,明年大陸武力收臺,俄羅斯趁機進攻歐洲,北約要同時應對兩場戰爭。
這一言論立即遭到一些研究院和大V的嘲笑,認為北約就是紙老虎,在俄烏沖突暴露北約彈藥短缺、指揮體系松散、決策四分五裂的情況下,這種虛張聲勢的“兩線威懾”,更像一場脫離時代的軍事幻想。
雖然北約成立76年沒有一國被侵略是事實,但雖然有32個國家的聯盟卻不未跟任何一國發動大規模作戰也是事實。這是出于自身實力的拉胯不敢嗎?待小編細細道來——
一、北約打過像樣的戰爭嗎?
也難怪北約被看衰,因為成立76年來,北約并沒打過什么像樣的戰爭,讓人們印象深刻的也就兩場戰爭。
一個是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那一次針對南聯盟的戰爭完全是一邊倒,因為南聯盟完全沒有任何強有力的防空力量。
北約軍機對南聯盟狂轟濫炸,對手完全沒有還手之力,北約軍機不存在任何風險。
北約在地面也是完全占據優勢,只把少數兵力派到科索沃,南聯盟的地面部隊望風而逃,沒有發生任何形式的戰斗。
第一個就是在“911”之后,美國出兵阿富汗,北約其他國家也相繼出兵。塔利班的實力與盟軍相差懸殊,也沒有跟塔利班發生大的戰斗。后來,美軍突然從阿富汗撤軍,塔利班宣稱勝利。
在俄烏沖突中,北約看似下場了,但參戰的只是武器,一直沒有把軍事力量投送到戰場上,被認為是北約不敢跟俄羅斯硬碰擴大戰爭。
二、北約究竟誰當家?
北約是一個軍事聯盟,但有一個前綴,防御性軍事聯盟。
假設其中一個北約成員國發動了戰爭,按照北約的約定,北約各個成員國都有義務支援被侵略的國家。
北約成員的軍隊中,誰當主力,誰打頭陣,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美國。老大不沖在最前面,還能讓誰沖在最前面?
今天的美國,被認為是日落西山,更加不想也不敢沖在最前面。特朗普是生意人,利字當頭,怎么可能讓美軍打頭陣?
多年來,美國選擇戰爭的對象,就是揀軟柿子捏。南聯盟、阿富汗、伊拉克,哪一個是硬核桃? 沒有一個,如果換上一個硬茬,美國也不會打頭陣。
這樣的情況下,北約就遵循誰離戰爭最近,誰就打頭陣。當前的俄烏戰爭,如果烏克蘭倒下,北約就會宣布波蘭遭受外敵侵略,誰離波蘭最近? 在北約軍事實力比較強的國家里,首先是德國。德國會率先出兵支援波蘭嗎? 這就真的不好說了。德國軍隊的強悍在一戰二戰都是有目共睹的,血性強過美國百倍。
但德國也不會樂意。德國歷史上入侵過波蘭,有前科。如果德國出兵波蘭,會遭到波蘭人民的反感,所以德國不宜率先出兵波蘭,這個理由也讓北約無話可說。
英國的軍隊實力也不差,如果美國率先出兵,英國可能會跟上。問題是美國不打算率先出兵,英國也不可能替美國擋在前面。
德英都不出兵,讓法國頂檔嗎? 二戰時面對德國,法國只抵抗了11天就投降了,輕易彎腰的本性讓他們直起來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東歐國家就更不能指望了。他們加入北約,就是防著俄羅斯來抄家的。他們只希望得到北約的保護。如果俄羅斯對他們不懷好意,他們只有靠北約來解決。現在徹底擺脫俄羅斯了,再讓他們替守歐洲門戶,怎么可能?
這樣說來,北約如果硬要拼湊一個對抗外敵的陣容,充其量就是美英德法和加拿大,頂多再加上北歐的瑞典、芬蘭和挪威三國,就算是頂到頭了。
在美國最強盛時,他還能鎮得住這幫小伙伴,但當前美國氣勢早就不如羅斯福時那么強盛了,手足們也未必都服美國。美國都鎮不住,靠英法德國等國,誰都不服誰,這樣的仗怎么還能打得起來?
如此看來,說北約是紙老虎并不為過。
三、北約真的是外強中干的紙老虎嗎?
俄烏沖突以來,始終有一個論調,北約如果與俄羅斯開戰,最后敗的一定是北約。
很明顯,俄羅斯如果單咬一個北約弱國不撒嘴,這個國家肯定受不了。如果北約盟軍不全力以赴支援,該國家肯定完蛋。
一國完蛋,其他國家也就兔死狐悲,更加難以聚集力量共同來對抗,戰爭就會以一盤散沙的方式敗下陣來。
北約試圖擴展亞洲版,情況就更糟糕了。北約成員國都在歐洲、美洲,他們如果來到亞洲,就更不可能在亞洲戰場上與強硬的死敵硬磕。因為北約的亞洲版國家,說白了就是韓日,能有多大的凝聚力?
韓國就不必說了,連個朝鮮都只敢用裝屎的氣球互相埋汰。日本雖然一打起來就殘暴異常,但地理位置的局限,加上作為戰敗國,限制了其軍事硬實力的發展。
在我們已經發展成軍事強國的今天,正如正規媒體和大V們所言,這樣的北約在實質上并不可怕,只是在嚇唬人而已,用天津人的話來說,北約來亞洲就是玩著鬧。
四、蘇俄從來不敢為難北約成員國?
雖然北約被說成是紙老虎,但不得不承認,就連鼎盛時期的蘇聯,都不敢為難任何一個北約成員國,更別說侵略了,更別說后來的俄羅斯了。
?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成立之后,蘇美國的對抗就一直沒有停止過,雖然在冷戰時期摩擦不斷,甚至還有局部熱戰發生,但很奇怪的一點是蘇聯從來沒有對任何北約國家動過手,反倒是自己盟友的華約國家經常挨揍。
如今的俄羅斯也一樣,沒對加入北約的國家使勁揍,在對方加入北約后,不管制造了多少麻煩,統統都視而不見,忍了。
二戰結束后,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逐漸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采取敵視政策。從北約建立之后,蘇聯再兇神惡煞,也沒有對任何一個北約成員國采取過武力措施。
蘇聯的繼任者俄羅斯依然對北約采取相應的措施,在俄羅斯對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后,理由有一條就是烏克蘭要加入北約,這威脅到了俄羅斯的國家安全。
但就是在同年4月,芬蘭和瑞典要加入北約,結果普京說這對俄羅斯沒有任何威脅,事實上芬蘭距離俄羅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也就400公里,短程導彈幾分鐘就過去了。
普京非常清楚,北約是自己惹不起的存在,最多也就是敢打試圖加入北約還沒能加入的前蘇聯國家,很不幸,烏克蘭成為了受害者。無論是蘇聯還是俄羅斯,本質上都是欺軟怕硬的角色,流氓做派。
雖然蘇聯沒有收拾北約國的勇氣,但是收拾起華約自身的友國來,不但勇不可擋,力度還真不小。
二戰結束后,蘇聯獲得了大部分中歐和南歐地區國家的加盟,這些國家中都有共產黨,但斯大林為了更好地統治仆從國,對德國、波蘭、匈牙利等國家的共產黨展開了大屠殺,換上了只知道聽從莫斯科命令的傀儡人物。
1956年10月,匈牙利爆發十月革命事件,爆發的原因很簡單,匈牙利看到鄰國奧地利經濟發展蒸蒸日上,而自己窮得叮當響,心理不平衡了,想要改變斯大林模式,尋找一條像奧地利一樣更合適的經濟發展模式。
斯大林聞訊怒不可遏,迅速派出部隊占領布達佩斯,殺害了數千人反對派,一舉打服匈牙利,不得不成為蘇聯的傀儡國。
同樣的難兄難弟還有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戰前,該國還是世界第七大工業國,斯科達兵工廠聞名世界,是當時歐洲第二大兵工廠,但到了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窮得連汽車都造不出來了。該國頂不住斯大林模式的摧殘,決定展開經濟層面的改革,這就是著名的“布拉格之春”。
雖然行事非常小心,但消息還是被泄露了,斯大林的反應很大,直接集結了華約成員國的聯合軍隊入侵,在很短時間內捷克斯洛伐克就全境淪陷,和匈牙利的命運一樣,該國也淪為蘇聯的仆從國,經濟水平從此快速下滑。
?冷戰時期的華約國家非常慘,既沒有很好的經濟發展,又要受到蘇聯的政治壓迫,和美國那邊的北約陣營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蘇聯本身就不富裕,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之所以能夠建立,也完全是依靠蘇軍的坦克和刺刀給他們打下的江山。
在蘇聯的強權壓迫下,東歐華約國長期以來也是不敢怒也不敢言。當蘇聯一解體,他們終于找到了機會,趁著俄羅斯的立足未穩,一邊倒地得于順利加入北約和歐盟,生怕慢了一步。
五、寫在最后
由此可見,北約聯盟自成立以來不入侵任何一個國家,完全是理念層面的不同,并非實力原因。他們會顧及一國國情下的民主民意,會尊重一個國家的自由選擇,不會把自身的觀念強加給人。
但是,他們也有足夠的實力保護好自己的朋友圈,一視同仁地把朋友照顧好,讓他們迅速走向富強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