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春市九臺區馬鞍山村的氿遇山居民宿群到琿春防川村帝王蟹的暫養池,從延邊博物館的“觸魔墻”到光東村稻田上空的纜車……
沃土之上,山水之間,一條跨越千里的調研路線,勾勒出吉林大地農文旅融合的蓬勃韻律,成為新質生產力的生動詮釋。
一條東行之路 兩種奮斗圖景
凌晨4點,琿春市防川村的帝王蟹暫養車間已燈火通明。182個水池氤氳著白霧,俄羅斯遠洋捕撈船運來的帝王蟹在恒溫海水中揮舞巨螯。這些生猛海產暫養凈化后,將被發往北京、上海的高端餐桌。工作人員擦拭著霧氣蒸騰的鏡片說道:“暫養技術的突破讓帝王蟹存活率提升30%,‘琿字號’冰海鮮品牌正在打響。”除了帝王蟹,在“一眼望三國”的防川村,時時歌舞翩躚、鼓點激越,生態與文化和諧互動,讓這個曾經的邊陲小村,成功轉型為旅游名村。同時,作為吉林省融入“一帶一路”的重要通道,如今琿春已成為俄羅斯帝王蟹進入中國的“黃金通道”。
在距此千里之外的長春市九臺區馬鞍山村,氿遇山居民宿群的飛檐在晨霧中若隱若現。村黨總支書記趙世龍站在由閑置農房改造的民宿前介紹:“閑房變客房、農民變老板、無業變就業——這就是我們的‘三變’密碼。”村民刁秀云推開民宿木窗,晨光灑向氿遇山居的青瓦白墻。這位曾經的農婦如今身著整潔制服,正為城市游客準備鄉村特色早餐。
一條東行之路,兩種奮斗圖景,共同編織著吉林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嶄新敘事。
黑土地上的科技破壁
當“活力中國調研行”采訪團走進永吉縣卓遠農業植物工廠時,震撼在無聲中蔓延。智能溫室里,番茄藤蔓沿垂直吊蔓系統攀至6米高空,滴灌系統精準輸送營養液,傳感器實時監測著2000多項環境參數。隔壁溫泉水產養殖區循環系統汩汩作響,“三只蝦”和“三條魚”在恒溫環境中悠然游弋,構建起“養殖+觀光+垂釣”的融合鏈條。“無土栽培實現全年無休生產,年產能600噸。”董事長李崇冬指向全自動生產線。這座科技集成度很高的植物工廠,將傳統農業徹底重構為工業化流程。
科技賦能悄然重塑農業基因。走進汪清縣桃源小木耳生產基地,智能AGV叉車穿梭于三級菌包車間,高溫滅菌柜精確控制121℃殺菌溫度。總經理高曠輕撫黝黑的木耳:“露天地培變成立體工廠,土地利用率提升5倍,品質更純凈。”30余項專利支撐的智能生產體系,讓木耳雜菌率趨近于零。“每袋菌包從拌料到培養全流程數字化。”副總經理孫森點擊控制屏,參數曲線躍然眼前。
三產融合的乘數效應
松花湖度假區的彩虹滑道在7月陽光下分外耀眼。總經理趙蘭菊見證著這里從“雪場冬眠”到四季沸騰的蛻變:“冬季雪道變夏季越野跑道,50條雪道衍生出20余種山地玩法。”“上青山”系列IP激活沉睡資源:花海露營派對周末人流逾3000人,凱樂石越野賽吸引5000名跑者奔赴林間。冰雪圣地向全季度假區的華麗轉身,2023年夏,58%游客來自長春,撬動周邊民宿收入2.1億元——如今已成長春都市圈躍動的“中央花園”。
融合的魔力在光東村更為具象。十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踏過的田埂旁,如今架起觀光纜車。光東村黨支部書記金憲在稻浪間細數變遷:“‘嗎西達’大米品牌溢價超30%,稻田小火車、朝鮮族民宿等業態更讓村集體收入十年增長13倍。”就在這里,45間朝鮮族特色民宿與171公頃有機稻田相映成趣,一二三產的界限在此消融。
文化在創新中奔涌
延邊博物館的“觸魔墻”前,孩子們指尖輕觸屏幕,渤海國時期的“盧城之稻”三維模型徐徐旋轉。副館長許家強凝視著數字化展陳:“讓文物開口說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有生命力。”據了解,今年,紅領巾講解員們已在這里累計服務觀眾60萬人次,文化認同開始在童聲的講述中生根發芽。
沿著文化的脈絡一路向前,琿春東北亞跨境電商產業園則將文化交融推向更高維度。在4.5萬平方米的國際商品城內,韓國美妝與俄羅斯巧克力同柜陳列,網紅直播間里中俄主播接力推介商品。“智能云倉日均發單兩萬件,貿易額從2018年4300萬元躍至去年66.5億元。”產業園負責人語氣中透著自豪。當跨境商品沿著“琿春-扎魯比諾-寧波”航線銷往全球,這條海上絲綢之路的數字貿易引來多方矚目。
向東!新質生產力的地理表達
從長春馬鞍山村的共享民宿到琿春防川村的帝王蟹暫養池,這條1000多里的東行路線,恰是新質生產力在吉林的生動落點:在卓遠農業的物聯網大棚里,傳感器替代了農人的經驗;在汪清木耳的智能車間,算法優化著千年種植技藝;在松花湖的山地賽道,冰雪資源裂變出四季動能;在琿春跨境電商的云倉中,地理邊界被數字通道消弭。
當防川村實現24小時供水管網全覆蓋,當光東村農民年收入站上2.4萬元新高,新質生產力不再是抽象概念。它具象為村民手機里的民宿訂單,工廠控制屏上的數據流,以及帝王蟹暫養池蒸騰的蓬勃熱氣。
向東,1000里!一場科技引領的變革正在這片黑土地上熱情奔涌,農文旅深度融合,正以科技為筆、文化為墨,在吉林大地上書寫著一例例新質生產力的鮮活樣本。
向東,1000里!從長春馬鞍山村一路向東,抵近琿春國門,在稻田、民宿和綠水青山之間,在植物工廠、博物館與邊寨之間,采訪團的記者們觸摸吉林農文旅融合背后新質生產力的強勁脈搏,此時突然發現,這條東行之路的盡頭,正是傳統農業大省破界突圍的壯闊未來。
作者:任勝章 閆虹瑾
責編:秦楚越
編審:裴晶瑩
監審:董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