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在《白毛女》中飾演喜兒
王心剛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中飾演楊曉冬
張良在《董存瑞》中飾演董存瑞
陶玉玲在《霓虹燈下的哨兵》中飾演春妮
肖桂云在《開國大典》拍攝現場
潘虹在《人到中年》中飾演陸文婷
宋曉英在《燭光里的微笑》中飾演王雙玲
陳道明在《我的1919》中飾演顧維鈞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術家的重要回信中指出,老一輩藝術家“塑造了一個個生動鮮活的銀幕形象,給幾代觀眾留下美好回憶”。回望中國電影史,這8位電影藝術家塑造的經典角色,不僅是其個人藝術生涯的豐碑,更如同一面面鏡子,映照出社會發展的軌跡與人民情感的脈動。從喜兒到陸文婷,從董存瑞到顧維鈞,這些角色之所以歷久彌新,正因為它們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或記錄苦難與輝煌,或叩問現實與理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文藝創作需“扎根生活沃土”。8位藝術家以生命體驗澆筑角色,讓銀幕形象超越了藝術本身,成為民族集體記憶的載體。
01
用角色鐫刻革命精神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銀幕上,革命歷史與英雄主義是創作的核心主題。田華與王心剛以扎實的表演功底,將時代精神注入角色,成為紅色經典中不可磨滅的符號,并在2005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榮譽。他們的作品不僅在當時鼓舞了廣大人民的奮斗熱情,也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讓觀眾深刻感受到了紅色歲月的艱辛與偉大。
田華在《白毛女》中飾演的喜兒,以“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的深刻主題,成為新中國人民翻身解放當主人的象征。作為1949-1955年文化部優秀影片評獎一等獎作品,《白毛女》雖被多次改編,但田華的演繹憑借深厚的生活積累與質樸動情的表達,成為最成功的版本。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直言:“《白毛女》可能是改編次數最多的藝術作品之一,但田華老師在電影《白毛女》中塑造的銀幕形象,是開創性的,也是最成功的。因為田華老師不僅有深厚的生活積累,同時也以質樸動情的表演讓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
田華出身貧苦,有著與喜兒相似的生活經歷,這使她能深刻共情角色,將喜兒的純真、善良、堅韌與不屈,演繹得絲絲入扣。從天真爛漫的農家少女,到被壓迫折磨的“白毛女”,她用細膩入微的表演展現了角色的命運轉折和內心世界的變化,讓觀眾感同身受。
此后,田華在《黨的女兒》中塑造的李玉梅,同樣令人印象深刻。李玉梅是一位堅定的共產黨員,在白色恐怖下,她堅守信仰,為革命事業默默奉獻。田華通過質樸而真摯的表演,將李玉梅的勇敢、智慧和對黨的忠誠展現得淋漓盡致,成為激勵無數人的精神力量。很多看過影片《黨的女兒》的觀眾,都堅定地認為田華就是“黨的女兒”,“黨的女兒”就是田華。連很少寫影評的文學家茅盾也發文評論——“田華同志塑造的李玉梅形象是卓越的。沒有她的表演,這部影片不能給人以那樣深刻而強烈的感染。”
此后,田華在《花好月圓》《江山多嬌》《風暴》《白求恩大夫》《秘密圖紙》《獵字99號》《法庭內外》《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通天塔》《多夢時節》等電影中又塑造出一系列鮮活生動的人物。2024年9月田華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
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教授張凡表示,這些經典形象能成為幾代人共同的記憶,正是因其植根于現實生活的土壤,田華深入生活的切身感悟讓角色有了充沛的生命力。
王心剛則以英俊瀟灑的形象和剛健有力的表演,成為紅色銀幕上的“英雄代言人”。饒曙光坦言:“王心剛老師是我個人最喜歡的男演員之一。他在銀幕上塑造了性格各異的藝術形象。”在《紅色娘子軍》中,他飾演的黨代表洪常青,既有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卓越的領導才能,又有細膩的情感和人文關懷。為貼近角色,王心剛在海南烈日下暴曬,向當地人學習生活技能,用真實感受喚起觀眾共鳴。他通過沉穩的表演,展現了洪常青在復雜斗爭環境中的冷靜與果敢,以及為革命事業英勇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其犧牲的段落讓所有觀眾潸然淚下,“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王心剛扮演的楊曉冬英俊瀟灑,機智敏銳,老成持重,使英雄形象不僅高大英俊,更具有豐富的情感和人性光輝。
此外,他還在《寂靜的山林》《永不消逝的電波》《海鷹》《勐垅沙》《紅色娘子軍》《哥倆好》《野火春風斗古城》《秘密圖紙》《偵察兵》《南海長城》《大河奔流》《傷逝》《知音》《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等影片中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銀幕形象。更是憑借在《知音》中的出色演繹,獲得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饒曙光評價道:“王心剛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不朽的。”他的作品傳承了革命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02
以女性視角記錄時代心聲
改革開放的春風,為中國電影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電影創作開始更加關注個體命運和人性的表達。潘虹與宋曉英以細膩的情感演繹和對女性角色的深刻理解,在銀幕上展現了時代變革中女性的成長與掙扎,成為這一時期電影藝術的杰出代表。她們的角色挖掘了人性的美好與復雜,讓觀眾看到了女性在時代浪潮中的堅韌與成長。
潘虹在《人到中年》中飾演的眼科醫生陸文婷,成為20世紀80年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社會思潮的生動注腳。饒曙光介紹:“《人到中年》改編自諶容的小說,有非常堅實的文學基礎,這部電影也成為了這一時期最具思想深度和藝術魅力的電影。潘虹老師塑造的陸文婷形象是新時期知識分子群體形象的代表,當時有理論家提議為‘陸文婷性格’,并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討。”影片中,陸文婷在事業與家庭的雙重壓力下堅守理想,潘虹以克制而富有層次的表演,將角色的疲憊、堅韌與脆弱演繹得淋漓盡致,一舉斬獲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原著作者、潘虹與角色三位一體,天衣無縫,引發全社會對中年知識分子的關注。”饒曙光說。
此后,潘虹在《井》中塑造的徐麗莎,展現了知識分子在時代轉型中的迷茫與抗爭,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股瘋》里,她又突破形象,將公交車售票員范莉的市井氣與生命力演繹得活靈活現,包攬廣電部最佳女演員獎、金雞獎、百花獎等多項榮譽。從知識分子到普通大眾,潘虹始終以精準的共情力,讓角色成為時代的鏡子。2005年,潘虹獲“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榮譽。
宋曉英則以《燭光里的微笑》中的王雙玲老師,詮釋了知識分子的奉獻精神。為飾演好這一角色,她走訪多所鄉村學校,扎根現實,最終通過鏡頭將“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師者形象升華。
饒曙光評價:“宋曉英老師在《燭光里的微笑》塑造的老師形象,以真情打動了觀眾并產生了強烈的共情。老師的奉獻、犧牲、隱忍,宋曉英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她的眼神,也讓觀眾產生了難忘的印象。”影片中,王雙玲身患重病卻堅守講臺,用愛心溫暖每一個學生,其臨終前的微笑成為銀幕上最動人的瞬間之一,宋曉英也憑此獲得第1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
此外,宋曉英在《苦難的心》,可以說是她以往拍攝經驗的厚積薄發,她在扮演女兒羅玉薇時對角色多層次的展現、生動的細節刻畫都讓人贊嘆。《因為谷桂花》中則演繹了普通人的善良與堅守,《16號病房》中塑造了鄉村女教師劉春華,并獲第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她還在《譚嗣同》《金光大道》《鎖龍湖》《薩里瑪珂》《大河奔流》《丫丫》《刑場上的婚禮》《夕照街》《鴛鴦樓》《超速》《后會有期》《情人結》等影片中塑造了形象各異的角色,她的角色多以“平凡中的偉大”打動觀眾,正如張凡所說,這些形象扎根生活,從現實中汲取的情感動力讓表演充滿感染力。宋曉英擅長用眼神傳遞情感——王雙玲的溫柔、陳鐵軍的堅毅……都在她的表演中化為直抵人心的力量。
03
用角色打通時代共鳴
在中國電影的角色“長廊”中,歷史人物與文學形象的塑造最具挑戰性。陳道明與張良以獨特的藝術感悟,將歷史的厚重與文學的精妙融入表演,創造了多個“不可替代”的銀幕形象。2005年,張良獲“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榮譽,陳道明獲“優秀電影藝術家”榮譽。
他們的作品無論是對歷史的回望還是對現實的聚焦,都體現了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對生活的深刻理解。
陳道明在《我的1919》中飾演的外交官顧維鈞,深入研究巴黎和會史料,用克制的表演傳遞外交官的悲憤,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經典教材。憑借該片,他斬獲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而他在《圍城》中塑造的方鴻漸,更是文學改編的典范。
饒曙光表示:“錢鐘書的《圍城》是少有的描寫知識分子傾向的小說,也是改編難度最大的。陳道明老師成功塑造出了方鴻漸的銀幕形象,以至于很多觀眾都認定陳道明就是方鴻漸,方鴻漸就是陳道明。”陳道明憑借深厚的文化底蘊,將方鴻漸的懦弱、清高與迷茫演繹得層次分明,他的迂腐中帶著可愛,妥協里藏著堅守,很難有其他演員能達到他所呈現的“高度、深度和廣度”。
《一個和八個》中,陳道明以沉穩內斂的表演,刻畫了鋤奸科長在復雜局勢中的堅定與掙扎;《屠城血證》里,他精準演繹了照相館老板從懦弱到奮起的轉變,傳遞出戰爭下的痛苦與抗爭。他并非以戲份多取勝,而是能在很少的戲份中讓人過目不忘,《英雄》《建國大業》《唐山大地震》《建黨偉業》《解密》皆是如此。饒曙光認為,陳道明注重對角色內心世界的挖掘,以獨特的氣質和精湛的演技,讓角色具有深刻內涵和文化底蘊。
張良在《董存瑞》中高喊“為了新中國,前進”的瞬間,將英雄的犧牲精神具象化,成為幾代人心中“舍生取義”的代名詞。饒曙光評價:“張良老師在《董存瑞》中塑造了一個成長中的英雄,把英雄的成長軌跡演繹得非常細致,入木三分。‘為了新中國,前進’的段落是中國電影不朽的段落,很多觀眾看到這里時,都情不自禁地跟著吶喊。”影片獲1949-1955年文化部優秀影片評獎一等獎,張良將董存瑞從頑皮少年到革命戰士的蛻變展現得真實可感,第一次炸碉堡時的緊張、面對犧牲時的堅定,都讓角色充滿生命力。
此外,作為演員,他還在《戰上海》《林海雪原》《碧空雄師》《哥倆好》《打擊侵略者》等影片中有著精彩演繹。憑借《哥倆好》獲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
轉型導演后,張良依然延續對“普通人英雄主義”的關注。《雅馬哈魚檔》捕捉改革開放初期個體戶的奮斗,獲廣電部優秀影片獎;《少年犯》聚焦失足青年的救贖,摘得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他導演的《梅花巾》講述了蘇州評彈藝人郭月庭一家遭惡霸迫害致家破人亡,后在新中國成立后團圓的故事,借此揭露舊社會的殘酷,歌頌新社會。《特區打工妹》展現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貧困山區青年到經濟特區“三資企業”打工的經歷,反映了改革開放給人們帶來的生活變化與奮斗歷程。
他用大半生從演員到導演的奮斗經歷,踐行了“一輩子做董存瑞精神的傳人”的誓言。張凡表示,無論是田華在《白毛女》中塑造的喜兒形象,還是張良在《董存瑞》中演繹的爆破英雄,都是藝術家們深入農村、部隊生活,與人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生活的切身感悟中創作的經典。這些家喻戶曉的銀幕形象已成為幾代人共同的記憶,能做到這點,正是因其植根于現實生活的土壤,汲取了最真實的情感、最鮮活的語言、最動人的故事。
04
用創作延續藝術生命力
在中國電影的創作中,演員和導演作為核心力量,各自以獨特方式為銀幕注入活力。陶玉玲與肖桂云,一位在臺前用表演傳遞情感,一位在幕后用鏡頭講述故事,她們以細膩的感知和不懈的追求,為中國電影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展現了幕后與臺前的藝術傳承。陶玉玲在2005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榮譽。
陶玉玲在《柳堡的故事》中塑造的二妹子,打破了戰爭題材的固有模式。影片以含蓄筆觸描繪戰爭年代的愛情,水鄉少女二妹子的純真與勇敢,成為銀幕上的一抹亮色。為貼近角色,陶玉玲與當地人同吃同住,學習劃船、插秧,用真實體驗塑造角色。饒曙光表示:“《柳堡的故事》罕見地表現了戰爭時代的愛情,陶玉玲老師因此成了水鄉少女的代名詞。攝影師以稍微側面的角度拍出了她的最美,尤其是二妹子的微笑,堪稱中國版的蒙娜麗莎的微笑。”那笑容里有對未來的憧憬、對愛情的羞澀,更有對家國的擔當,包含了普通人對和平的向往,這種情感不分時代,總能打動觀眾。
在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中,陶玉玲獻上了足以載入中國電影史冊的精湛表演。堅定的眼神,溫柔的樣貌,進步的思想……她細膩傳神地演繹出果敢而淳樸的農村婦女春妮,塑造出中國電影史上永恒的軍嫂形象。“做霓虹燈下永遠的哨兵”成為陶玉玲最樸素的人生信條。
她也是電影《英雄島》《江山多嬌》《二泉映月》《如意》《沒有航標的河流》《遠離戰爭的年代》《任長霞》《飛越老人院》中令人難忘的女性面孔……精彩的表演填滿了70載生生不息的演藝生涯,串聯起中國電影跨越百年的風雨歷程。
這位“霓虹燈下的哨兵”希望通過銀幕上一個個鮮活的角色延續自己的生命。“我這一生就兩句話:一是要做一個好黨員,還有是要做一個好演員。”如今,滿頭華發的陶玉玲依然端莊、美麗優雅,“霓虹燈下的哨兵”不懈地將黨的精神與黨的信仰傳遞給新一代年輕的電影人。
肖桂云與李前寬聯合執導的《開國大典》,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標志性作品。為還原1949年天安門的壯闊場景,團隊查閱數百份史料,通過特效讓黑白影像“復活”。饒曙光評價:“《開國大典》是至今難以超越的經典,既成功塑造了毛澤東的銀幕形象,也成功塑造了蔣介石的形象,從藝術形象角度看缺一不可。肖桂云老師擅長細節與性格刻畫,更有女性觀察的獨特角度與體驗,與李前寬導演相得益彰。”影片以史詩般的鏡頭語言,展現了新中國成立這一偉大歷史時刻,對毛澤東、周恩來等歷史人物的刻畫既有歷史厚重感,又有人性溫暖。憑借該片,她斬獲了金雞獎最佳導演獎,該片也獲得廣電部優秀影片獎、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等多項殊榮。
除《開國大典》外,肖桂云還參與創作了《決戰之后》《重慶談判》《希望》《佩劍將軍》《甜女》影片,以及《田野又是青紗帳》《鬼仙溝》等現實題材作品。她的導演風格大氣磅礴,善于把握宏大題材,通過細膩的人物刻畫和精彩的情節設置,將歷史與現實緊密結合。
田華、王心剛、張良、陶玉玲、肖桂云、潘虹、宋曉英、陳道明這8位藝術家,以卓越的藝術成就和對電影事業的無私奉獻,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饒曙光強調:“8位藝術家都以各自的方式成功塑造出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藝術形象,為中國銀幕形象族譜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他們的作品是中國電影發展的見證,更是藝術傳承的載體。如今,新一代電影人正接過接力棒,而老一輩藝術家扎根生活、塑造共情角色的精神,將永遠照亮中國電影的前行之路,讓光影藝術在時代浪潮中不斷綻放新的光彩。
文/趙 麗
編輯/吳嘉怡
責編/杜思夢
CONTACT US
轉載授權 | 3117342843(微信)
投稿郵箱 | zgdybxmt@qq.com
MORE NEWS
? 中國電影報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