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黨建領航暖民心 網格服務送溫情”呂巷鎮共建共享·聚力暖“新”服務行動現場,快遞小哥們體驗著工會提供的免費體檢,商鋪店主爭相掃碼入會,戶外勞動者在愛心驛站領取清涼禮包……上海市金山區呂巷鎮總工會深刻踐行網格化服務,以“小網格”撬動“大服務”,通過“聯動走訪、聯席議事、聯辦服務”三聯機制,讓工會組織真正成為扎根街區的“神經末梢”。
從“門難進”到“心門開”
“我上一家公司有工會,生日蛋糕、免費體檢一樣不少!”建新街區某小微企業職工的隨口一句話,被上門走訪的工會干部記在了心里。她立刻將這家“無工會”企業列為重點對象,多次上門溝通,卻屢屢吃閉門羹。直到她把那位職工的話轉述給企業負責人,對方才恍然大悟:“原來工會有這么大吸引力!”一周后,這家企業主動遞交了建會申請。
這樣的故事在呂巷鎮并非個例。鎮總工會聯合街區黨支部組建“黨員+工會”掃樓小隊,用“鐵腳板”啃下硬骨頭。走訪中,有人誤以為他們是推銷員,砰地關上門;有人嘀咕“小本生意搞什么工會”;還有商戶直言“沒時間掃碼”。工會干部們迎難而上,不厭其煩,甚至玩起了“見縫插針”——幫五金店老板搬運貨物時,順道宣傳醫療互助政策,趁早餐店打烊后,手把手教老板娘掃碼入會……
最艱難時,一支小隊一天被拒20多次。不過,工會干部們不輕言放棄,最終用2000余名新入會職工的答卷,織就了覆蓋1188家商鋪店鋪、快遞站點、村辦企業及合作社等小微主體的服務網絡。
從“旁觀者”到“娘家人”
在建筑工地的“職工驛站”里,工友老張舉著血糖檢測單感慨:“工會大夫說我再不管血糖要出事,現在一日三餐都盯著我吃粗糧!”這樣的驛站,正是工會與街區黨支部共建的“暖心前哨”。去年寒冬,工會發現外賣員們蹲在路邊給手機充電,便連夜協調商鋪騰出空間,增設充電柜和姜茶桶。
更動人的變化發生在服務中。“上次會上提出的戶外勞動者飲水問題,這次我們帶來了解決方案!”在聯席會議上,工會干部指著規劃圖介紹新建的5處直飲水點選址。這套“走訪-提議-督辦-反饋”的鎮街區黨支部與區域小二級工會季度聯席會議機制,已成為破解服務難題的“金鑰匙”。某箱包企業職工反映宿舍空調老化問題,通過聯席會議協調,短短數天內就完成了更換;街面商鋪提出的證照辦理難題,經多部門會商后開通了“綠色通道”。截至目前,聯席會議已推動解決職工訴求18件,辦結率達90%。
如今,“有困難找工會”已成為呂巷鎮勞動者的共識。1783名建筑工人集體入會、236家商鋪關注工會官微、3家直播基地申請建會……這些數字的背后,是工會人用腳步丈量出的信任。呂巷鎮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會繼續探索出服務精準、治理有效的新道路、新模式。
(勞動報記者 朱蘭英)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