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旬,西安圣彼得堡理工學院“新質生產力探路者”暑期社會實踐隊赴四川省開展產業調研。通過實地研學、技術觀摩與高管對話,青年學子深入探究傳統產業升級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路徑,解碼新質生產力在智能制造、綠色能源、生態經濟領域的實踐脈絡。
【生態經濟路徑——羅漢園林】
實踐隊考察園林產業的生態價值轉化模式,學習其將傳統園藝與現代生態治理技術融合的創新實踐。企業通過碳匯林培育+文旅IP開發,打造“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樣本,為學子提供了生態產業化的一線案例。
【軌道交通硬實力——中車眉山】
在亞洲最大鐵路貨車生產基地,隊員們深入智能化車間,觀摩輕量化車體焊接機器人、數字孿生運維系統等核心技術。技術總監現場解析“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的創新鏈條,展現高端裝備領域“以智提質”的硬核實力。
【綠色能源新標桿——通威太陽能】
在全球光伏龍頭企業通威眉山基地,師生目睹工業4.0全自動生產線的精密運作:硅片經清洗、鍍膜、分選等工序,以0.2秒/片的速度轉化為高效電池片。企業“紅色聚能家”黨建品牌與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印證了綠色科技與組織創新的協同效能。
【傳統產業新升級——千禾味業】
實踐隊溯源調味品行業的智造轉型。在千禾智能工廠,發酵工藝數控化、灌裝線無人化等場景令學子驚嘆。企業負責人以“零添加”產品研發為例,闡釋“消費升級倒逼技術革新”的邏輯,揭示傳統產業以差異化創新破局同質競爭的戰略思維。
【民生智造新活力——四川菊樂】
在四川菊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實踐隊聚焦乳制品行業的數字化升級。師生們近距離觀察了柔性生產線如何實現多品類產品的快速切換,以及智能溫控系統對全程冷鏈的精準保障。企業負責人分享了利用大數據優化供應鏈、精準匹配區域消費需求的創新實踐,展現了傳統快消行業擁抱智能化、提升效率與品質的新質發展路徑。
【青年視角:課堂到產業的認知躍遷】
機械專業學生廖留林:“通威太陽能車間里,機械臂的精準舞動讓我看到課本理論在產業前沿的極致應用——這才是新質生產力最生動的注腳!”
自動化專業周銘康:“千禾味業將‘古法釀造’與智能控制系統結合,證明傳統行業不缺創新基因,缺的是敢破敢立的魄力。”
本次赴川產業調研,是學院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新工科人才培養的重要實踐。未來,學院將持續拓展實踐育人平臺,引導學生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中錘煉專業本領、激發創新潛能,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青春力量。
(文案/王朦月 圖片/周銘康 審核/牛同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