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香港創科局局長孫東:讓香港插上創科的翅膀
7月26日,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以下簡稱香港創科局)局長孫東教授發表網志,今天的香港,創新科技(以下簡稱創科)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并詳細介紹了近年來香港在推動創科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以下為孫東的網志全文。
還記得我在2000年回港的時候,香港剛剛經歷了科網股泡沫爆破,于是坊間便開始流傳一句話“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意思大概就是從事高科技做不了什么,做低技術卻能賺錢。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世界在變,當初的那句話早已變得不合時宜。現在“High Tech不再揩嘢”,“Low Tech撈嘢”卻變成“No Tech No嘢”。內地近年來發展迅速,特別在科技發展方面成績亮麗,正好說明了各行各業必須跟上時代變化,用科技提升競爭力。今天的香港,創科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
創科——香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過去,香港經濟的增長更多著眼于金融、貿易、服務等行業,而事實上創科對香港經濟的增長有著實質的貢獻,許多與創科息息相關的活動,如產品設計、數據和軟件服務、技術開發、檢測及認證,以及專業技術服務等正日益受到重視。根據香港工業總會(工總)最新發布的《香港制造:新型工業化策略》,在2000年至2023年間,“電腦編程、數據及工業互聯網服務”的增加價值從50億港元增至255億港元,增加超過四倍;在“研發、設計、測試及環境工程服務”的增加價值則從33億港元增至133億港元,增長約三倍。為了更客觀地反映香港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今年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聯同政府統計處擬定了“制造及新型工業產業”的經濟活動范圍,將類似上述這些以往未被納入創科范疇的經濟活動納入新型工業統計范疇。最新計算結果顯示,2023年香港“制造及新型工業產業”的增加價值為768億港元,較前一年上升7.6%,約占本地生產總值(GDP)2.6%。工總的研究結果亦表明,2023年香港工業占本地GDP 4.4%,與工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更占16.2%。無論是最新官方統計還是業界估算,都為創科對香港經濟的貢獻有了一個更客觀的評價,亦展現了創科帶動香港經濟增長的良好勢頭。
創科改變產業生態,塑造更良好的營商環境
近年香港創科發展亦開始改變本地的經濟生態,營造更有利的營商氛圍。尤其令人關注的是,創科發展正積極助力本地金融市場的興旺,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注入新動力。以今年香港新股市場為例,上半年在香港首次公開發行IPO集資總額達到1071億港元,按年上升7倍,位列全球第一,當中來自創科板塊的企業成了重要推手。事實上,不少內地的優質創科企業都以來香港上市作為“出海”戰略的重要布局。比如我們重點引進的“寧德時代”成為了今年的全球集資王,所募得的資金將用于歐洲項目擴大產能;其他引進的重點企業如優必選、地平線等都在香港成功上市,并將香港作為提升海內外業務能力及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基地。這些企業來港發展、上市,除了看重香港傳統的優勢之外,亦看重香港近年來創科氛圍的改變及蘊藏的巨大潛力。今年港交所優化上市規則,增設科企專線,進一步便利以特專科技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我們預期將有越來越多創科企業在港IPO集資,為香港的金融及產業發展帶來新氣象、新動力,實現金融、創科比翼雙飛。
不少內地優質的創科企業都把來香港上市作為“出海”戰略的重要布局。
創科發展亦讓本地創科氛圍越加濃厚,改變就業及創業生態。比如香港科技園公司今年的實習計劃破紀錄收到超過5000份申請,當中不乏來自全球排名前50的頂尖學府。引述傳媒報道,根據大學聯校就業資料庫的最新數據,今年首季提供予本港大學畢業生在電子、工業、電氣及機械工程相關類別的全職空缺增幅約10%。香港兩大創科旗艦亦積極為園區公司進行就業招聘,香港科學園和數碼港分別于今年在2月和3月舉行招聘會,提供超過3000個創科職位空缺,吸引逾8000人次參與,反應踴躍。濃厚的創科氛圍亦吸引眾多創科企業落戶香港,創科及工業局至今已為超過200家具有潛力或代表性的創科企業在港發展提供支援。此外,在港的初創企業增長迅速,截至去年底數目已增至約4700家。蓬勃的創科生態將會催生更多就業職位,實現以產業匯聚人才。
科研是世界百強大學的保證
香港是全球唯一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的城市。一所世界級的大學除了有賴優秀的國際化學術環境外,亦要靠一流的科研成果和人才,這從現今世界幾個主要大學排名所用的指標可見一斑。比如QS世界大學排名中,學術聲譽與文獻引用指標占60%;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研究環境與質量占59%;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科研成果占比達40%;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研究與論文引用等合計占50%左右。由此可見,沒有一流的科研,就沒有世界級的大學。
高水平的科研靠的是一大批優秀的科研人員。根據由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團隊編制的2024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的名單,香港有1534名學者入選“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其中更有13位打入所屬學科領域的全球十大。香港優秀的科研團隊亦在各自領域產生對世界重要及具革命性的科研成果,比如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教授所研發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透過孕婦血液分析胎兒DNA,減少女性接受侵入性手術的風險,讓其獲得被譽為臨床醫學界最高榮譽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教授是國際知名的神經科學權威專家,她帶領的團隊成功開發了一項簡單、無創且精準的阿爾茲海默癥血液測試,用于疾病的早期檢測和病情監測。由香港理工大學容啟亮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曾多次參與國家深空探測任務,先后協助國家完成嫦娥三號、四號、五號、六號以及天問一號等任務,并為嫦娥六號研制的“表取采樣執行裝置”協助國家完成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表土采樣。香港大學國際知名微生物學及傳染病學權威專家袁國勇教授,多次協助香港防疫工作,獲得2021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高水平的科研靠的是一大批優秀的科研人員,他們深耕大學,為香港的科研發展打下堅實根基。
建設智慧城市、提升政府管治水平
香港創科的貢獻亦體現在提升智慧城市建設、優化政府管治水平。特區政府在2020年推出的“智方便”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平臺,至今登記用戶接近360萬名。現時“智方便”已具有“身份認證”“數碼簽署”及“填表通”功能,并提供超過1200項政府及公私營機構網上服務及政府電子表格,目標在今年年底實現政府服務“一網通辦”,便利市民處理日常大小事務。
香港的公營研發機構亦發揮積極力量,善用科技服務市民。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與入境事務處去年開展合作,從四個范疇“創新通關模式”“生物特征認證”“人工智能技術”和“機械人技術”加快通關效率、加強口岸監控和巡邏工作。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與房屋局合作研發新一代“組裝合成”建筑技術,助力香港公營房屋建造提速、提量、提質、提效。
香港的公營研發機構亦發揮積極力量,比如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與房屋局合作研發新一代“組裝合成”建筑技術,助力香港公營房屋建造提速、提量、提質、提效。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演化,人工智能在社會治理和民生服務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政府推出的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百項方案”有超過一半的項目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在“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臺”下成立了“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自主研發本地人工智能大語言基礎模型,并據此研發出多個垂直應用模型,包括“港文通”提高政府文書處理效率,目前政府內部已有超過兩萬多人試用;“港會通”則協助20個政府部門加快處理會議記錄等工作。此外HKGAI亦針對不同的公務領域開發出多類垂直應用,包括與法律有關的“港法通”及與環評相關的“港環通”等。今年稍后時間,HKGAI將推出服務市民大眾的聊天機械人“港話通”,進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的應用。
科技構建香港軟實力
鑒于世界各地越來越重視創科發展,創科將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軟實力的重要體現。香港創科的蓬勃發展亦有利于在港舉辦多個國際創科盛事。比如香港年度創科盛事——“香港國際創科展”(InnoEX)今年成功舉辦第三屆,“香江諾貝論壇”亦同期在港舉行。國際重要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和“邵逸夫獎”均以香港作為基地,并定期在香港舉行“未來科學大獎周系列活動”及“香港桂冠論壇”等高水平的國際創科交流活動,進一步提升香港創科在世界的影響力。今年較早時期香港成功舉辦了兩大國際創科會議——“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和“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2025年香港會議”,稍后還將在港舉辦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世界百強創新集群排名發布活動。舉行這些國際創科盛事除了展現出香港創科發展獲廣泛肯定外,亦帶動更多人關注香港創科發展,促進創科人文交往,加速香港國際創科中心的建設。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清朝詩人趙翼的這首名句生動揭示了自然界與人類總是在求變中不斷發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類的巧妙技藝總是在創新中層出不窮。讓我們共同努力,將蘊藏在科技創新中的新質生產力轉化為產業騰飛的新動力,讓香港插上創科翅膀,奔向更加繁榮的未來。
校對:王玥
制作:艦長
審核:木魚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系人:于先生(電話:0755-8246867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