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國和柬埔寨正式開打,雙方甚至動用了無人機、火箭炮,泰國這邊自認為在軍事上占據優勢,在開火前還揚言要“三天攻下柬埔寨”。
但柬埔寨這邊的軍隊也不是吃素的,一番激戰后,泰國也并沒有討到什么便宜,還有不少人在戰火中死去,于是泰國直接告到了聯合國總部。
戰前豪言撞上冰冷現實
這場沖突的導火索在兩個月前就已埋下,5月泰柬邊境槍戰導致一名柬埔寨士兵死亡,6月,泰國總理佩通坦與柬埔寨前首相洪森的私人通話遭曝光,佩通坦在通話中稱呼洪森為“叔叔”,引發泰國國內輿論嘩然。
7月23日,泰國士兵在巡邏時踩中地雷導致重傷,泰國認定是柬埔寨新設的雷區,雙方隨即宣布降級外交關系,互相驅逐大使,邊境局勢一觸即發。
沖突爆發前,泰國第二軍區司令本辛拋出驚人言論“真要打,三天就能拿下柬埔寨”,這一表態迅速在社交媒體上發酵。
現實卻極具諷刺意味,泰軍空中力量雖占優勢,但地面部隊在達蒙通寺、Ta Krabei等關鍵據點的推進均遭挫敗,柬方主力裝備雖陳舊,但憑借復雜地形展開有效防御,讓“三天攻下柬埔寨”成為國際笑談。
戰場之外的外交戰線同樣緊張,7月24日,泰國外長瑪里緊急飛赴紐約聯合國總部,指控柬埔寨“先動手”并襲擊平民區,違反國際人道法。
同日,柬埔寨首相洪瑪奈致函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要求緊急開會制止泰國“侵略”,47個國家收到安理會緊急通報,東盟秘書處連發兩份內部警告,提醒成員國做好局勢升級準備。
軍事摩擦背后的多方博弈
泰國軍方此次采取強硬姿態有其國內政治考量,佩通坦總理因“叔叔門”事件被停職,代理總理普坦需要展現強硬形象,軍事行動成為轉移國內政治壓力的工具。
而泰國外長赴聯合國求助的選擇頗具深意,泰國雖是東盟重要成員,卻在危機時刻尋求美國支持,暴露了東盟安全機制的缺陷。
柬埔寨選擇直接訴諸聯合國安理會,同時由前首相洪森親自坐鎮邊境,在社交媒體發布指揮照片穩定民心,展現強硬姿態。
但對于兩國的沖突,國際社會反應很微妙,美國僅表示“支持和平談判”,未明確選邊站、俄羅斯外交部泛泛呼吁“避免事態升級”、東盟多數成員國主張對話降溫,但缺乏實質性調解手段。
中國態度則明確且具建設性,7月24日中方發聲,強調泰柬均為中國友好鄰邦和東盟重要成員,呼吁雙方保持克制,堅持“勸和促談”,主張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分歧,并特別點明要避免外部勢力借機介入,體現了對東南亞地區穩定的深度關切。
沖突引發連鎖反應
如今這場沖突已超越雙邊范疇,沖擊整個東南亞的安全格局,東盟引以為豪的區域協調機制面臨嚴峻考驗,自2012年南海危機以來建立的對話機制,在真槍實彈面前顯得脆弱無力。
更重要的是雙方沖突區域是 “一帶一路”中資項目的關鍵走廊:中緬泰鐵路、柬埔寨高鐵、邊境經濟特區等重要項目均在附近。
沖突爆發后,中國駐柬、泰使館緊急發布安全預警,多家大型工程公司被迫停工,經濟損失難以估算。
國際評級機構下調東盟整體安全預期,國際物流成本飆升,區域供應鏈面臨斷裂風險,泰銖、柬幣對美元匯率大幅波動,東南亞資產遭拋售。
更深層次的大國博弈若隱若現,美國雖未直接介入,但通過外交渠道向雙方傳遞降溫信號;俄羅斯、印度保持戰略觀望;日本、韓國則緊張監測供應鏈安全。
事情已經鬧到了聯合國安理會會議室內,雙方都想為自己的陣營拉到更多的籌碼,殊不知,一旦外部勢力介入,只會讓沖突升級,到時候再想解決恐怕沒那么容易了。
參考資料:
出動戰機、關閉口岸、召回大使……泰柬邊境局勢再升級 新華網(2025-07-24)
泰國外長抵達聯合國總部 通報泰柬沖突情況央視新聞(2025-07-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