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法國派出航母進入亞太地區,甚至來到南海耀武揚威。
不過,面對中國的反應,法國將領直言自己被“驚出一身冷汗”。
根據后續媒體的報道,法國上將經此一事,還悟出了美軍近些年來不敢在南海造次的原因......
法國航母挑釁
近年來,法國越來越積極地試圖介入亞太事務。
作為這一戰略的標志性動作,法國唯一現役、也是美國之外世界上唯一的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于去年底率領航母戰斗群,悄然從法國土倫港啟程,展開了為期五個多月的遠程部署任務,名為“克萊蒙梭-25”。
打著所謂“維護航行自由”的名義,它的實際意圖早已不言而喻——借助軍事存在感插足印太,提升法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這次部署的規模不小,除“戴高樂”號外,還包括三艘護衛艦和一艘綜合補給艦,組成了完整的航母打擊群。
在部署過程中,這支艦隊先后造訪菲律賓、日本等國的港口,與亞太國家展開所謂“歷史性訪問”,并進行了多場聯合演訓。
從公開行程看,法國此行意圖通過多邊互動拉攏地區盟友,配合美西方整體在亞太的戰略推進。
先后通過紅海和阿拉伯還之后,戴高樂號開始進入印太海域。
據報道,戴高樂號是自呂宋海峽由北向南進入南海海域的,最初由一艘中國054A型護衛艦接近觀察。
隨后,包括052C和052D型導彈驅逐艦,還有中國現役最先進的055型萬噸級驅逐艦參與編隊監控。
更令法方震驚的是,中國“山東艦”航空母艦也隨后現身。
據法方透露,他們在南海遭遇的中國艦艇數量之多遠超預期。
少的時候有三十艘左右,多的時候一度超過四十艘,而這還不包括周邊的中國海警船和若干所謂武裝漁船。
面對這樣一支規模龐大、反應迅速、協同高度默契的海上力量,法軍將領承認,當時自己被驚出了一身冷汗......
美國不敢造次的原因
法國航母戰斗群此次進入南海,原本是想效仿美國所謂“航行自由”的套路,借助高調亮相來刷存在感。
但讓法軍將領始料未及的是,這趟“表演之旅”很快演變為一場現實教育。
而在親身經歷了中國海軍展現的強大力量之后,法國軍方也終于理解了,為何美軍這幾年在南海越來越不敢造次。
Naval News引述法軍上將的話分析道,美國之所以近年來只敢在菲律賓附近搞聯合軍演,其實是因為對中國海軍當前的壓制能力心知肚明。
早在2024年,就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海軍在南海地區的果斷亮相,不僅打擊了菲律賓等國的野心,也讓美軍逐漸認清了現實。
更重要的是,美國自身也清楚,如果真的與中方在南海發生高烈度沖突,后果將不堪設想。
此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史密斯公開的一套“未來防御部署計劃”,雖名義上是加強美軍在印太的存在,但從中透出的更多是一種防御心態與戰略后撤的信號。
他在講話中多次強調,美軍未來要重點建設“第二島鏈”的核心——關島。
這種調整,表面上是強化后勤補給與戰略縱深,實則是已經開始打起了“退堂鼓”。
除了軍事部署的退縮,美國在外交表態上也明顯“降調”。
菲律賓總統近期訪美期間,五角大樓負責人在會談中就明確表示,美國“不尋求與中國發生沖突”。
畢竟面對如今實力日益增強、意志愈發堅定的中國,美國再想依靠過去那套“炫肌肉、搞聯盟、制造摩擦”的老辦法,在南海攪局,已是難上加難。
歸根到底,南海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所在,中國不僅在法理和歷史上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依據,如今也具備了實打實的維護能力。
任何外部勢力若試圖在南海挑釁,最終都要付出代價。
正因為如此,美國如今不敢輕舉妄動,法國這一次的挑釁結果,也為其他覬覦南海的國家敲響了警鐘。
參考資料:
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母在亞太遇到40艘中國軍艦和山東艦——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