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26日電 題:“不被定義的人生”:讓特殊兒童在運動中“融”進社會
作者 周昕
26日,由冠軍基金發起主辦的第二屆“特殊兒童運動參與”研討會上,中國特奧會運動員賈思蕊正分享著自己“不被定義的人生”。
13歲那年,在培智學校就讀的賈思蕊被選拔為體操選手,從此她的人生有了新的開始?!坝柧毞浅栏?,但我不怕吃苦,從未說過‘放棄’二字?!辟Z思蕊對于運動日復一日的堅持,讓她成功入選第十屆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并在平衡木、跳馬和自由體操項目中表現出色,斬獲獎牌。
7月26日,由冠軍基金發起主辦的第二屆“特殊兒童運動參與”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主辦方供圖
與殘奧會不同,特殊奧林匹克是智力障礙人士參與的體育運動。國際特殊奧林匹克代表告訴記者,特奧會的使命是為智力障礙兒童和成年人參與奧林匹克式的體育訓練及競賽創造條件和機會,讓他們發揮潛能、勇敢表現,與社會公眾分享友誼與歡樂,贏得尊嚴與尊重。
如今,暫別國際賽場,“80后”特奧會運動員賈思蕊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在成長的道路上,我也逐漸明白在‘融入社會’的過程中,特奧會運動員也可以作為主導,把非智力障礙人士和智力障礙人士融合在一起?!辟Z思蕊告訴記者,體育運動更是她終身的熱愛。
坐在記者身邊的一位家長,在賈思蕊發言的時候顯得格外激動,連連鼓掌。
她是孤獨癥患者李峻暉的母親韋學群。
26歲的李峻暉在現場,向觀眾們熟練地演奏著曲目《我和我的祖國》,手中的薩克斯已經陪伴他走過了十余個年頭。
不僅有樂器“傍身”,媽媽韋學群向記者展示著兒子峻暉在冰場、泳池中的身影。她告訴記者,只要自己有時間,就會帶著峻暉投身運動等融合活動,目的就是讓他提高適應能力、融入社會發展。
“有些家長帶著孩子在社會上處處碰壁,索性就‘藏’在家里,這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韋學群說,參加不同類型的融合活動,也讓自己接觸到很多優秀的老師和家長,學習到新的知識和理念。
以游泳為例,在教練與家長的幫助下,峻暉從熟悉水性起步,逐步過渡到規范動作練習,僅用不到一年時間便熟練掌握了游泳技能。韋學群表示,無論參與何種運動,孩子在過程中的認知能力會得到顯著提升。“當他理解了這件事情,情緒自然會穩定下來,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基本情況去設定不同的目標?!?/p>
采訪結束時,記者問韋學群:“要不要在報道中寫您和孩子的化名?”
“真實姓名即可。我們希望讓更多人關注心智障礙群體,通過運動給更多孩子融入社會的機會和勇氣?!?/p>
正如冠軍基金發起人、中國首位冬奧會金牌得主楊揚在致辭中所言,體育不僅是運動,更是特殊兒童實現自我價值、融入社會的重要途徑。
據悉,本次研討會以“融合·賦能·共創”為主題,聚焦特殊兒童體育服務的“機構開放”與“專業可持續”兩大核心議題,分享交流特殊兒童體育教育的實踐創新?,F場還發布了《“運動無礙,融合有愛”——特殊兒童體育友好倡議書》。(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