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首波大罷免投票結果26日晚揭曉,24件國民黨民代與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中,未有一人遭到罷免。島內知名時事評論員謝志傳接受導報記者訪問時深入分析了“大罷免,大失敗”的原因,他認為,臺灣民眾對于“抗中保臺”早已彈性疲乏,罷免團體以“抗中”為訴求的戰略徹底失敗。
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 資料圖
謝志傳指出,這次罷免投票,是島內“挺賴”與“反賴”勢力的大對決。從各地的投票結果來看,藍綠確實都催出了基本盤。最后“不同意票”仍大于“同意”,顯示藍白合作成功,中間選民也動起來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對賴清德施政的不滿。謝志傳提到,臺灣地區隨時面臨特朗普的關稅沖擊,新臺幣匯率已經飆升,島內各產業叫苦連天,有些工廠都已經開始放無薪假。賴清德當局不僅無力應對外部局勢,有錢搞大罷免,沒錢普發現金一萬元新臺幣,還要沒收勞工5天假。再加上賴清德視察臺南風災時的冷血發言,讓老百姓對他的反感值累積到了極致,必須通過“不同意罷免”票讓賴清德“剃光頭”。
“這次很多罷團拿‘抗中保臺’當訴求,這是犯了戰略上的錯誤。”謝志傳強調,臺灣民眾對于“抗中保臺”早已彈性疲乏。尤其是近段時間以來,“黑熊”頭目、民進黨民代沈伯洋家族在大陸做生意的過往被揭穿,在島內大搞“獵巫”的郭昱晴也被爆出丈夫曾在大陸發展,還有許多罷團的發言人、領銜人,都有類似的情況。“民進黨的‘雙標’行為被徹底厭惡,也讓‘抗中保臺’淪為笑話”,謝志傳說:“現在再提‘抗中’是會被譏笑的,老百姓都知道,整天喊‘抗中’,最后錢都進了民進黨的口袋。”
謝志傳進一步指出,前段時間臺軍“漢光演習”7天7次事故,進一步戳穿了“臺獨”的謊言。兩岸本無事,如今的局面都是民進黨一手造成的。他們一味挑動臺海戰火,但“臺獨”又根本做不到。從蔡英文時期開始,民進黨當局不肯承認“九二共識”,阻撓兩岸交流。如今島內民生凋敝,觀光如一潭死水。賴清德上臺以來專制獨裁,通過司法等手段迫害政治異己,還不斷破壞兩岸關系。謀“獨”的民進黨被民意所唾棄,民怨長期累積,終于通過大罷免投票,向賴清德和民進黨說“不”。
此外謝志傳也提到,近半年來,以曹興誠為首罷團、“青鳥”“黑熊”表現實在太過囂張,他們進入社區吵吵嚷嚷,影響民生。甚至當街辱罵“老榮民”,造成臺灣社會撕裂。這些視頻經由網絡傳播后,都引發民眾憤慨。罷免團體宣稱與民進黨無關,但臺民意機構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就是帶頭鼓噪罷免的人。一想到大罷免若成功,就會讓柯建銘這樣的人當臺民意機構負責人,很多中間選民壓根無法接受。(海峽導報記者 林靜嫻)
此前報道:
臺北101高樓 資料圖
7月26日(周六),備受矚目的臺灣大罷免將舉行投票。根據臺灣選務部門發布的信息,此輪投票共有24名藍營“立委”上榜。如果同意罷免的人數多于不同意的人數,且同意票高于選區投票人的25%,罷免即成立。
決戰時刻即將到來之際,臺灣藍、綠兩大陣營均吹響了沖鋒號。
藍營方面,將戰場比喻為“空戰”“陸戰”兩個部分。
“空戰”由不受罷免影響的不分區“立委”以及黨中央負責,其中不分區“立委”集中力量攻擊民進黨當局在臺南地區的救災不力,國民黨中央則通過網絡、電視發布大量廣告片,呼吁支持者務必出來投票反對罷免。
被罷免的藍營“立委”則在各自的選區進行“陸戰”,其中形勢最為危險的三名“立委”徐巧芯、王鴻薇、葉元之都使出了洪荒之力。徐巧芯的車隊在最后沖刺階段已經掃街5次,臺北市長蔣萬安、臺灣“立法院院長”韓國瑜輪番前來助陣陪同。王鴻薇也頻頻邀請蔣萬安、知名媒體人趙少康陪同在選區掃街、拜托選民支持。葉元之更是從早到晚馬不停蹄奔波拜票。
綠營方面,則是上演了大會師的場景。此輪罷免,最開始并不是綠營出面,而是其側翼力量以公民罷免團體的面目出現,宣稱不帶政治色彩,民進黨躲在后面表達支持。這也是民進黨的政治算計,借助大罷免這場運動,培育自己的支持力量、第二軍團。現在,民進黨及其第二軍團已經會師,在全臺灣各地掃街、站街、聚會、拉票,與藍營針鋒相對、分庭抗禮。
宣傳方面,綠營對藍營火力全開,藍營則分頭出擊,一方面對抗綠營的攻擊,同時對臺灣經濟即將面臨的重大危機發出示警。
綠營最大的報紙《自由時報》連續三天以社論的方式為大罷免加油助威:7月21日的社論題目是“厘清對大罷免的三大誤解”;7月22日的社論題目是“力抗外敵,罷除內賊”;7月23日的社論題目是“珍惜同樣的神圣一票”。
藍營方面,除了國民黨中央發布廣告片,藍營媒體在力挺被罷免“立委”、批判民進黨當局的同時,將一部分關注的焦點放在美國發動的關稅戰以及后續行動上了。
《中國時報》7月23日發表題為“政治優先,關稅沖擊產業生存”的社論,同日發表題為“美國安大棒《232條款》來勢洶洶”的署名評論。
這兩篇評論均提到,正在進行的美臺關稅談判雖然給臺灣很大的壓力,但對臺灣經濟而言,更致命的威脅來自美國《貿易擴展法》第232條。該條款授權美國總統可基于“國家安全風險”對進口產品課征高關稅。近年來,美國政府已經引用這個條款對鋼鐵、鋁、汽車及關鍵原材料等物項的進口展開調查并加征關稅,如今這一做法正逐步向高科技產業延伸。臺灣作為全球半導體制造核心,輸美產品廣泛應用于AI服務器、儲存設備、集成電路與通訊組件等領域,自然難以置身事外。
《中國時報》社論警告說:“美國若基于國家安全考慮而想逼半導體業赴美投資生產,很可能針對臺灣半導體產業征收高關稅,進而造成產業鏈外移,這不僅扼住臺灣半導體生機,更可能掐死臺灣經濟的命脈。”
特朗普曾表示全球約98%的芯片供應來自臺灣 資料圖
“美國安大棒《232條款》來勢洶洶”的評論也預測說:“當川普公開表示全球約98%的芯片供應來自臺灣時,某種程度上已替將臺灣高科技產品納入‘國安敏感’名單鋪路。一旦調查結論成立,國安理由將取代市場邏輯,臺灣出口美國的科技產品將面臨無預警課稅風暴。”
持平而論,藍營媒體的警告,確實是從臺灣經濟發展的大局出發。但是,這樣的警告,民進黨當局暫時無法理會,他們現在一心一意想做的,就是把早就看不順眼的藍營“立委”們挑落馬下。
他們會如愿以償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