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沒有想到,自己全力推動的島內“大罷免”,最后以“慘敗”收場。不過,“大罷免”的失敗,只是賴清德一系列麻煩的開端,他的親信已經迅速與他切割,“老對手”蔡英文也展開行動,綠營的內斗拉開了序幕,誰能贏得接下來的博弈?
被視為島內“政壇決戰”的大罷免,最終的結果誰都沒有想到,賴清德之流遭遇了慘敗,一個藍營“民代”都未能罷免。要知道,島內媒體的預測普遍認為,綠營至少能罷免3-10名藍營“民代”,但沒想到結果是25:0,民進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慘敗。而且,賴清德還未對大罷免進行表態,他的親信吳思瑤就迅速進行切割,聲稱自己跟“罷團”沒有任何關系,顯然是害怕大罷免的結果影響自己。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等人則表示,賴清德必須出面道歉,并深刻反省自己的行為。對此,賴清德沒有進行回應。
事實上,賴清德之流的失敗是可以預見的,因為他們的策略就令人疑惑,沒有將罷免重心放在新北、臺中等“搖擺區”,而是執意投入大量資源,重點“攻擊”藍營的“大本營”臺北市。而且,賴清德之流的主要目標,是臺“立法機構”負責人韓國瑜,以及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但前者在島內一直都很有人氣,后者在花蓮縣的“基本盤”數十年沒有被動搖過,想把他們罷免掉難度極大。然而,賴清德之流一直想要拿回臺“立法機構”控制權,而且對屢次帶領藍營聲討綠營的傅崐萁非常憎恨,因此“罷免布局”突出一個“不計后果”,慘敗是必然的。
在這個時候,大罷免期間一直保持沉默的蔡英文,首度發聲表示“希望島內團結一致,繼續支持執政團體”,這番表態看似是在力挺賴清德。然而,如果蔡英文真的支持賴清德,她早就在大罷免期間呼吁島內民眾投出贊成票了,但她卻要等到結果出爐后才表態,可見其就是在刻意拉開與民進黨“罷團”的距離。而且,賴清德上臺后,馬上就對“英系”大將鄭文燦出手,這筆賬蔡英文肯定不會就這么放著不管。有分析指出,按照民進黨此前的做法,如果選舉失敗,必須有人站出來引咎辭職。比如2022年的島內“九合一”選舉,因為民進黨慘敗,蔡英文被迫辭去了“民進黨主席”的職務,這一次,賴清德也必須照做,否則等待他的就是民進黨其他派系的“圍攻”。
而且,賴清德困境還不只在島內。就在大罷免投票前,11個太平洋島國的代表齊聚廈門,出席了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而在這些太平洋島國中,有好幾個曾是臺當局所謂的“邦交”,而他們都選擇了與臺島“斷絕關系”,轉而與中國大陸建立了外交關系。此外,臺島剩余的12個所謂“邦交”中,危地馬拉和圖瓦盧都在考慮切斷與臺島的“關系”,巴拉圭、海地的態度也出現了動搖。隨著中國大陸與太平洋島國、拉美地區強化合作關系,所謂的臺島“邦交”將加速轉向,賴清德之流則會深陷困境,再也無法掀起什么風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