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這個國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人口才200多萬,夾在波羅的海邊上,歷史上被大國輪番折騰過。獨立后,它急著抱西方大腿,加入歐盟和北約,靠著地理位置沾點光,吃點貿易紅利。本來日子過得還湊合,可2021年,它突然腦子一熱,允許臺灣省開設代表處,還直接用“臺灣”這個名字。這事兒一出,中國那邊反應強烈,直接召回大使,把外交關系降到代辦級。為什么這么干?因為這被視為支持“臺獨”,違反了國際上公認的一個中國原則。立陶宛政客們當時覺得這是個機會,能討好美國和歐盟,拉點投資啥的。可誰知道,這一步踩雷了,后果來得快準狠。
先說經濟打擊,這才是最直接的痛。立陶宛出口本來就依賴歐洲和中國市場,中國是它的重要貿易伙伴,尤其在激光設備、農產品和電子產品上。結果,中國海關系統一夜之間就把立陶宛從名單上刪了,貨物進不去,出口直接腰斬。數據顯示,2022年立陶宛對華出口暴跌了90%以上,本來每年幾億歐元的貿易額,現在剩個零頭。企業呢?好多工廠閑置,工人失業率在工業區蹭蹭上漲。
舉個例子,激光行業是立陶宛的支柱,以前賣到中國賺得盆滿缽滿,現在訂單沒了,供應鏈斷裂。GDP增長率也受拖累,原本能漲4-5%,現在縮水0.1到0.5個百分點。這數字看著小,可對小國來說,就是實打實的損失,相當于幾億歐元蒸發。失業率一度飆到歐盟前列,國家債務堆到400多億美元,占GDP九成以上。企業倒閉的倒閉,轉行的轉行,好多老板只能轉向其他市場,但哪有那么容易?原材料進口也卡殼,物價上漲,老百姓日子苦哈哈的。
再看外交層面,立陶宛本想借這事兒在國際上刷存在感,結果鬧得自己孤立。中國不光降級外交,還施加了間接壓力,比如影響跨國公司供應鏈。德國、法國那些大企業,本來在立陶宛有工廠或供應商,現在產品含“立陶宛成分”就進不了中國市場。這些公司急了,紛紛減投或撤出,立陶宛外資流失嚴重。
歐盟倒是站出來幫腔,2022年1月向世貿組織起訴中國經濟脅迫,還搞了個反脅迫工具,名義上支持立陶宛。可實際呢?歐盟內部也意見不一,好多國家怕惹火上身,不想卷太深。立陶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就公開說過,這政策有問題,得想想怎么修復對華關系。民調顯示,2021年底,65%的立陶宛人反對政府對華臺政策,覺得得不償失。政客們當時吹得天花亂墜,說這是捍衛民主啥的,可老百姓關心的是飯碗和錢包,不是空洞的口號。
推動這事兒的頭頭是加布里埃柳斯·蘭茨貝吉斯,時任外交部長。他家是政治世家,爺爺是獨立運動大佬,他自己從外交部起步,一路爬到部長位子。2020年上臺后,他就積極推動親臺政策,2021年5月退出中國主導的“17+1”機制,7月批準"臺灣代表處"。蘭茨貝吉斯公開說,這是基于價值的伙伴選擇。可結果呢?他沒料到中國反應這么硬,制裁一來,國家經濟遭罪,他自己也挨批。國內反對聲浪大,黨派內斗激烈。
2024年10月議會選舉,他的黨派輸了,他丟了單人選區席位,11月辭去黨主席,12月結束部長任期。2025年1月,他還去臺灣省領了個勛章,表彰“深化聯系”,但這在立陶宛國內被視為火上澆油。很多人覺得他就是始作俑者,把國家推向深淵。現在他暫離政壇,可留下的爛攤子誰收拾?新政府上臺,社會民主黨領袖金陶塔斯·帕盧卡斯直言,開代表處是嚴重外交失誤,得盡快恢復與北京關系。總統也建議改代表處名字,緩和局面。可中國這邊態度明確,不改核心問題,關系難修。
臺灣省呢?當時承諾2億美元投資,2022年搞了個1000萬歐元的技術轉移協議,針對半導體啥的。聽起來不錯,可實際落地有限。立陶宛想借臺灣省的高科技升級產業,但臺灣投資規模小,遠水解不了近渴。相比中國市場的損失,這點投資杯水車薪。立陶宛企業主們抱怨,臺灣幫了忙,但經濟窟窿太大,填不上。
臺灣覺得這是外交突破,可對立陶宛來說,就是賠本賺吆喝。其他波羅的海國家,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本來也想跟風,但一看立陶宛的下場,趕緊收手。歐盟整體對臺政策也沒大變,好多國家還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
時間拉到2025年,立陶宛經濟有點恢復跡象,轉向歐盟和美國市場,出口慢慢回血。但傷疤還在,貿易赤字大,債務高企。失業陰影沒散,工業區工廠關了不少,年輕人外流打工。制裁雖沒完全解除,但中國已松了些口子,比如2023年底減輕部分壓力。可立陶宛大使館在北京還空著,外交正常化遙遙無期。
立陶宛交通部抱怨,中歐班列繞開他們,地理紅利沒了。企業轉向其他市場,但成本高,競爭力弱。國內政治呢?新政府承諾修復關系,但得看中國買不買賬。帕盧卡斯說,得全方位恢復聯系,可代表處名字不改,談何容易?
小國玩大國游戲,容易自討苦吃。立陶宛想借美國對抗中國,討好西方,結果美國歐盟幫了點,但沒頂住核心損失。中國經濟體量大,產業鏈完整,制裁一出,小國扛不住。蘭茨貝吉斯這類政客,決策時沒想長遠,只顧眼前政治資本。
現在國家經濟下滑,失業上升,債務爆表,國際聲譽也損。老百姓最倒霉,物價漲,工作丟,日子緊巴巴。其他國家看在眼里,捷克本來想步后塵,結果趕緊剎車。立陶宛這步棋,走得太冒進,現在想悔棋,門都沒有。中國態度穩:違反原則,就得承擔后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