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車市這幾年簡直卷得熱火朝天!新能源車勢頭飛猛,燃油車卻被唱衰得像明日黃花。誰知2024年底,工信部突然放話要"推動內燃機技術發展",這波操作直接讓全車圈炸了鍋!
信號一:油電共存是長期戰略,燃油車至少還有20年好日子!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在2024年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明確表示:"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同步推動內燃機技術發展,激發傳統能源汽車活力"。這番表態不僅回應了社會上關于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爭論的聲音,更是對未來汽車產業發展方向的明確指引。
上周我跟一位汽車行業老專家聊天,他笑著說:"電動車只適合城市通勤,長途和寒冷地區還得靠燃油車,這才是實話!"
事實上,很多人以為2030年燃油車會全面禁售,這是徹頭徹尾的誤讀!
海南2030年禁售燃油車只是試點,全國時間表預計2040年后才逐步推進。2023年我國汽車出口量522萬輛,新能源汽車出口120萬輛,占比23%,剩下的77%都是燃油車。這些數據足以說明燃油車依然是市場的中流砥柱!
從占比來看,2023年前11個月傳統燃油車的出口量占整車出口總量的75.2%,是我國汽車出口的絕對支柱。
這也是工信部突然力挺燃油車的關鍵原因——在出口市場,燃油車更是占據主導地位,2023年中國的汽車出口量超過500萬輛,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而中國出口的汽車當中有八成以上都是燃油車。
特別是在長途運輸和高負荷場景下,油車的效率高得驚人。燃油車在高負荷下的效率優勢使其在某些領域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有個朋友開著卡羅拉跑長途,油費按8元/L計算,跑1000公里也就花500塊,電車沒家充得花160塊快充,還得排隊等,你說哪個更劃算?
信號很明確:油電將長期共存,未來20年內燃油車依然會是主流!如果你常跑長途,或者居住在充電設施不完善的地區,別著急追趕電動車潮流,燃油車依然是不錯的選擇!
信號二:燃油車技術迎來新飛躍,熱效率逼近日系!
別以為燃油車就是落后技術,長城、吉利和長安這幾年在發動機技術上的進步讓人刮目相看!
長安最新混動專用發動機的額定功率是110kW,最大扭矩是220N·m,熱效率高達44.28%;自然吸氣版的1.5L發動機熱效率可達到43.31%。這些數據在全球范圍內都相當驚人!
長安汽車自主研發的藍鯨發動機已經處于全球一流水平。其藍鯨發動機甚至可在5500轉高速情況下持續運行八天八夜,這個耐久性真的令人震驚!
更厲害的是,2023年,紅旗發布紅旗混動平臺HMP,平臺采用多擋混動變速器系統,打造了20TD、15TD兩款混動發動機,熱效率分別達成行業最高的44.3%和45.2%。就連豐田"Dynamic Force Engine"直列四缸2.5L直噴發動機的熱效率也才41%,我們國產車企真的是趕超世界一流水平了!
去年的8月21日,國家工信部公開征求《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等兩項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意見。其中一項就是《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
這一項中提到,對具有三排以下座椅的乘用車,車型燃料消耗量應該按照新的公式來計算,小編給大家總結如下:
1、整備質量小于1090kg的車型,百公里油耗需要控制在2.57L以內;
2、整備質量在1090kg-2510kg之間的車型,百公里油耗需要控制在3.3L以內;
3、整備質量大于2510kg的車型,百公里油耗需要控制在4.7L以內。
這個標準對國產和合資品牌傳統燃油車是"核彈級"挑戰!
這個標準到底是什么水平?
一是公認比較省油的日系車,本田飛度2024款1.5L,官網信息顯示,其整備質量為1108kg,百公里油耗為6.52L,對比上述3.3L的要求,幾乎超過標準的一倍。
二是比較耗油的美系車,別克君威2024款25T,官網信息顯示,其整備質量為1430kg,百公里油耗為6.89L,超出3.3L標準一倍多。
三是比較主流的國產品牌,以哈弗H6為例,官網信息顯示,其整備質量為1620kg,百公里油耗為7.5L,不用說,仍然是遠超3.3L標準。
但別慌,新規考核的是車企平均油耗(CAFC),車企可以靠混動車型(如比亞迪秦PLUS DM-i綜合油耗1.11L)或新能源積分來達標。
這意味著什么?未來燃油車企必須拼命搞輕量化、提高熱效率,我們消費者將因此受益!
信號三:財政部將投入120億專項資金,國家以舊換新力度空前!
今年1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宣布,將符合條件的國四排放標準的燃油車納入報廢更新補貼范圍,統一規范全國汽車置換更新最高補貼限額。很多人誤解了這個政策,以為國家要給所有買燃油車的人發錢。
實際上,核心是以舊換新補貼,要求你先報廢老舊車輛。
在《商務部等7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汽車以舊換新有關工作的通知》基礎上,將符合條件的國四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納入可申請報廢更新補貼的舊車范圍。這一政策擴大了補貼范圍,讓更多車主能享受到國家的補貼。
符合條件的老舊車包括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燃油車或者2018年前注冊的新能源車。報廢了這些車,再買新車才能享受補貼。
補貼金額也是有差別的,買新能源車最高能拿2萬元,買2.0升及以下排量的燃油車能拿1.5萬元或者7000元。
財政部表示已預下達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810億元,支持各地做好政策持續實施的銜接工作。這個力度真的是前所未有!
這個政策更多是一種"體諒",承認了不是所有地區和家庭都適合純電動車。給消費者提供了更靈活的選擇空間,這個思路非常人性化。
昨天我鄰居就因為這個政策,把家里閑置了兩年的老捷達報廢,換了輛新朗逸,拿了補貼還省了不少錢,開心得不得了!
那么2025年買車,你的車到底選對了沒?
面對如此復雜的車市形勢,買車真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做決定。如果你主要在市區通勤,家里或公司有充電樁,電動車的運行成本確實便宜,是不錯的選擇。
但如果你住在北方寒冷地區,或者經常需要長途駕駛,燃油車或油電混動車可能更穩定一些。續航和補能便利性都有保障。
上周有個朋友問我該買寶馬3系(油耗8L,30萬)還是特斯拉Model 3(家充13.2kWh,25萬),我算了一筆賬:按3年2萬公里/年計算,寶馬油費+保養+保險約3.3萬,保值率84%(殘值25.2萬),總成本8.1萬;而Model 3電費+保養+保險約1.8萬,保值率67.9%(殘值17萬),總成本9.8萬。
結論很明顯:有家充的短期用車選電車省錢,長期持有選燃油車劃算!
未來買燃油車,選混動或低油耗車型準沒錯,不然高油耗車保值率會崩得很慘!而新能源車則要考慮充電便利性和電池衰減問題。
工信部這波操作釋放了重要信號:油電共存、燃油車技術升級、出口靠燃油車!新能源車省錢環保但冬天續航縮水;燃油車油費高但保值率強、長途穩定。
買車得問自己:跑長途多嗎?能裝家充嗎?幾年后打算賣車嗎?
#懂車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