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色的油菜籽在加拿大農場堆積如山,而漢密爾頓鋼鐵廠里,卡尼正站在一排排冷硬的鋼材前宣布:“自7月30日起,凡是在中國熔煉和澆鑄的鋼鐵將統一征收25%的關稅。 ”
話音未落,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長馬寧德·西杜卻在鏡頭外急切表態:希望“盡快”與中方對話。 這種矛盾姿態,揭開了貿易戰背后一場精密的戰略迷局。
鋼鐵關稅的“精準手術刀”,為何唯獨繞過美國?
卡尼政府的新規像一把精準的手術刀:對非自由貿易協定國(中國首當其沖)的鋼鐵進口配額砍至2024年的一半,超額部分征收50%關稅;而簽有自貿協定的國家僅需維持去年水平。 更關鍵的是,所有在美國以外國家加工、但原材料源于中國“熔煉澆鑄”的鋼鐵,一律加征25%關稅。
耐人尋味的是,美國鋼鐵被完全豁免。 加拿大政府辯稱這是為防止“他國借道傾銷”,但2024年數據顯示:中國鋼鐵僅占加進口總額的10%,遠低于美國的近50%。
這種“選擇性狙擊”,被業內直指為向白宮遞交的“投名狀”——就在兩周前,特朗普剛對加拿大鋼鋁征收50%關稅,而加拿大90%的鋼材出口依賴美國市場。
中國的反制快如閃電:油菜籽訂單轉向澳大利亞
就在卡尼宣布關稅的當天,中國與澳大利亞達成了油菜籽進口協議:2025至2028年間每年進口300萬噸,首批15萬至25萬噸即將啟運。
這一刀精準刺中加拿大軟肋。 過去十年,加拿大壟斷了中國60%的油菜籽市場,年貿易額高達20億美元。 但自2024年3月中方對加油菜籽征收100%懲罰性關稅后,加拿大農民眼睜睜看著倉庫堆滿“黃金作物”卻無人問津。
如今澳大利亞趁機接盤,加拿大農業協會統計顯示,2025年上半年該國農業損失已超15億加元。
鋼鐵與油菜籽的雙線潰敗:誰的代價更大?
卡尼聲稱要“保護本土鋼鐵就業”,但現實是:安大略省的中小制造商因供應鏈成本激增陷入困境。 一家建筑材料廠老板坦言:“原材料價格一漲,利潤線就斷了。 ”部分企業已計劃將訂單轉向墨西哥。
而鋼鐵工人尚未得救,農民先遭重創——2023年加拿大油菜籽輸華額達27億加元,占其出口總量的40%,如今這些收入正被澳大利亞蠶食。
更諷刺的是,加拿大港口升級依賴中國制造的岸橋設備(占全球供應70%),22臺設備因新關稅成本激增1億美元。 所謂“去中國化”,最終由加拿大納稅人買單。
外交僵局:兩字回應背后的冰冷現實
當加拿大外長吉隆坡緊急約見中國外長王毅,提出“校準對華關系”時,只得到兩字回應:“贊同”。
這極簡外交辭令背后,是中方對實際行動的期待。 從孟晚舟事件、華為5G禁令,到2024年追隨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征收100%關稅,加拿大已多次觸碰紅線。 中方今年3月反制措施早已亮劍:對加拿大菜籽油、豌豆等加征100%關稅。
卡尼一邊在鋼廠高舉“反傾銷”大旗,一邊向北京傳遞合作信號,這種戰略分裂讓加拿大淪為大國博弈的棋盤。
民意正在背離:26%的加拿大人選擇務實
民調顯示,支持加強對華經貿合作的加拿大民眾比例從2022年的5%飆升至2025年的26%。
當政府筑起關稅高墻,商人看到的卻是東方市場大門緩緩關閉——中國是加拿大第二大貿易伙伴,2024年雙邊貿易額達1200億加元。
加拿大國家銀行報告警示:區域性就業風險正在加劇,兩條經濟支柱(制造業與農業)正同步動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