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南京照相館》的拍攝現場,一場戲讓整個劇組陷入死寂。高葉飾演的亂世名伶林毓秀,抱著被日軍摔死的嬰兒尸體,半邊臉淚水洶涌,半邊臉卻強扯出扭曲的慘笑。
她的手指觸到冰涼的襁褓時,本能地痙攣蜷縮,身體不受控地發抖,仿佛每一寸肌肉都在嘶吼。
導演申奧喊“咔”后,高葉癱軟在地,哭到無法起身。這場戲的監視器回放讓工作人員集體沉默,鏡頭里根本看不到“演員高葉”,只有一個被歷史碾碎的女人。
這段表演被觀眾稱為“生理性演技”。有影迷逐幀分析:“絕望的淚、恐懼的抖、仇恨的冷笑,五種情緒在一張臉上炸開。尤其她轉身護住記錄日軍罪證膠片的瞬間,眼神像淬火的刀!”電影點映后,社交媒體刷屏:“教科書級矛盾演繹”“忘了她是大嫂,只記得她是林毓秀”。
這場戲成了高葉職業生涯的轉折點。但往前回溯,她為這一刻煎熬了整整十五年。
2010年,剛畢業的高葉在張藝謀《山楂樹之戀》片場打雜,客串護士的鏡頭短到“掃十眼都記不住臉”。張藝謀卻拉住她說:“別放棄,未來要吃這碗飯,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被她抄在日記本扉頁,支撐她熬過無人問津的歲月。
現實遠比劇本殘酷。2011年拍《邊境風云》,23歲的高葉為演被塑料膜纏臉的窒息戲,真把自己憋到昏迷。孫紅雷后來在發布會上怒吼:“人都快憋死了,海報上沒她名字!”資本的無視讓她在后臺崩潰:“連名字都不配擁有嗎?”
貴人總在至暗時刻伸手。張頌文用“尊嚴論”點醒她:“可以受冷落,但必須在尊嚴中進行”。經紀人李洋闖進她出租屋,把頹廢的她拽起來:“灰撲撲的明珠也是明珠!”兩人靠接小角色維生,最窮時合吃一碗面。
為抓住每個機會,高葉對自己下死手。拍《四十九日·祭》時,她為演風塵女春池跳進零下臭水溝,喝泥水拍到急性腸炎;《少帥》里為貼近悍婦張首芳,狂吃增肥20斤,殺青后火速減重接新戲;《海上牧云記》雪地捆綁戲拍完,她凍僵到被擔架抬走。
“戲是假演,情需純真”成了她的信條。可直到2023年《狂飆》爆紅,“大嫂陳書婷”的標簽卻成了新枷鎖。觀眾見到她就喊“槍駁領西裝”,連《第二十條》演普通婦女,彈幕還在刷“大嫂接地氣”。業內評價:“紅得快涼得更快,怕是要成下一個張小斐”。
2024年百花獎的夜晚,把這種焦慮推到頂點。高葉憑《第二十條》提名最佳女配,卻以兩票之差輸給趙麗穎。后臺鏡頭拍到她低頭拎裙擺,眼淚砸在禮服上。網友理解那種痛:“拼了十幾年,離夢想就差一步”。
《南京照相館》劇本遞來時,她正陷入職業迷茫。導演申奧是她北電師兄,看過她所有“幾分鐘下線”的配角。這次他承諾:“我一定讓你活到最后!”首映禮上這句話讓高葉瞬間淚崩,原來有人記得她那些“消失的角色”。
為演活南京名伶,常州人高葉把自己逼成方言機器。“江蘇話調門差一點,味道全變。”她追著本地演員學,一句“安國夫人梁紅玉”尾音練三天。拍傳遞日軍罪證膠片的逃亡戲,她赤腳狂奔十公里,腳底血泡混著沙石。
原劇本有段日軍凌辱戲,高葉直接找導演抗議:“苦難不需要撕扯證明!”改成她抱著旗袍蜷縮墻角,用顫抖的脊背和死咬的嘴唇演盡屈辱。
2025年7月南京首映禮,銀幕播到林毓秀摔碎象征希望的瓷娃娃時,臺下觀眾聽到壓抑的抽泣聲,高葉蜷在座位哭到發抖。她后來解釋:“林毓秀就是曾經的我,拼了命想護住心里那點光。”
映后交流環節,主持人問及嬰兒戲的演繹,高葉沉默良久才開口:“孩子演員的媽媽現場哭暈了,那種痛會傳染……”話未說完再次哽咽。這次眼淚不再是為個人得失而流,而是為歷史中千萬個湮滅的名字。
張藝謀在《第二十條》片場的話被媒體重新翻出:“她代表堅持的樣子。”十五年前那個被海報除名的小演員,如今用一場哭戲讓全網記住:演員高葉,從來不是大嫂,而是能把民族痛感烙進觀眾心里的“肉身獻祭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