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為了和中國對上話也是做出了很多讓步,就連拜登政府時期的芯片封鎖都選擇了解除,但是中方卻反應平平。
美國財長貝森特卻撐不住氣,直接在談判中“瘋狂加碼”。
中國AI一夜爆紅,美國坐不住了
美國給全世界上了一堂什么叫"美國速度"的課。
在重新上任后就宣布了星際之門"計劃,聲稱要砸5000億美元搞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目標明確得不能再明確:絕不能讓中國在AI領域實現反超。
說起來有點諷刺,特朗普這次著急搞AI,很大程度上是被一家中國公司給"刺激"到了。
就在特朗普宣布"星際之門"的前一周,中國的DeepSeek突然火了。
這家公司發布的AI模型,性能能跟美國最先進的ChatGPT打個平手,但成本只有人家的三十分之一。
更要命的是,人家還完全開源,全世界都能免費用。
這像是炸彈直接扔到了美國資本市場。1月27日那天,英偉達一天就蒸發了5890億美元市值,創了美股單日虧損紀錄。
華爾街的大佬們更是沒有一點辦法:中國人怎么突然這么厲害了?
特朗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立馬簽署行政令,把拜登那套AI監管全部廢掉,給美國科技巨頭松綁。
同時宣布要拉上盟友搞"西方AI標準",大有一種要把中國排除在外的感覺。
中方這次回應不一樣了
面對美方的咄咄逼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的回應就很有意思。
他沒有針鋒相對地"硬懟",而是說了這么一段話:"中方始終主張人工智能開放、包容、普惠、向善發展,不應該搞對抗競爭,而應該共享智能紅利,實現共同發展。"
聽起來很官方?這話的潛臺詞也能理解為:你們美國搞技術封鎖,我們中國搞開放共享,你們搞小圈子,我們搞大合作。
在采訪中郭嘉昆還提到了一個細節:中國已經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還推動聯合國通過了相關決議。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不光有技術,還有方案,而且得到了國際認可。
DeepSeek憑什么讓美國緊張
要理解這場爭奪戰,就得搞清楚DeepSeek到底厲害在哪。
以前大家都以為,搞AI必須燒錢,算力越大模型越好。美國的OpenAI、谷歌們就是這么玩的,動不動就投入幾十億美元。
但DeepSeek偏偏不走尋常路。他們用了一套新算法,在算力有限的情況下,硬是訓練出了世界頂級的AI模型。訓練成本560萬美元,而美國同級別模型要花幾十億。
更讓美國人意外的是,DeepSeek的團隊清一色都是中國本土培養的人才。
在211個核心研發人員中,111個從來沒出過國,只有4個沒在中國待過。這打臉了西方那套"中國AI是靠挖美國墻腳"的說法。
開源vs封閉,兩種路線的較量也非常有趣。
美國搞AI是搞大公司壟斷技術,高價賣服務,賺得盆滿缽滿。
普通人想用?掏錢。發展中國家想用?更得先排隊。
中國這邊呢?DeepSeek直接把代碼全部開源,任何人都能下載使用,甚至可以改進后再發布。現在全球已經有幾十個國家的企業在用DeepSeek的技術搞本地化開發。
印尼有家教育公司用它優化了在線教學,俄羅斯和印度的企業用它開發出了本土AI助手。
這種開放合作的模式,正在改變全球AI生態。
特朗普看到這個趨勢,當然坐不住了。美國花了這么多錢,結果技術優勢被一家中國創業公司用"四兩撥千斤"的方式給顛覆了。
美國越限制,中國越開放
今年2月,中國推動60個國家在巴黎AI峰會上簽署了聯合聲明,核心理念就是讓AI技術惠及全人類。
而美國呢?6月份搞了個《禁止敵對人工智能法案》,連自己政府都不許用中國的AI技術。
一個在搭臺子讓大家一起唱戲,一個在拆臺子不讓別人上場。
中國的三大運營商、百度、騰訊這些大企業都在用DeepSeek,國外的微軟、英偉達剛開始還抵制,后來發現真香,也悄悄接入了。
連蘋果都宣布要跟中國的通義千問合作。
誰在贏這場競賽
從目前的態勢看,這場AI競賽的走向已經比較清楚了。
技術層面,中國已經證明了不依賴美國芯片也能搞出世界級AI。DeepSeek用的都是被美國限制后的"閹割版"芯片,照樣做出了頂級模型。這說明技術封鎖的效果正在遞減。
應用層面,中國的優勢更明顯。政府、企業、老百姓都在積極擁抱AI技術,應用場景豐富得多。而美國還在糾結AI的安全性問題,政策搖擺不定。
國際合作方面,中國的開放路線明顯更受歡迎。發展中國家都希望能用上便宜好用的AI技術,而不是被美國的高價產品綁架。
這場博弈的真正意義
這不僅僅是一場技術競爭,更是兩種發展理念的碰撞。
美國代表的是傳統的壟斷模式:我有技術優勢,就要通過專利保護、技術封鎖來維持領先,賺取超額利潤。
中國代表的是新的共享模式:技術應該造福全人類,通過開放合作實現共同發展,讓所有人都能享受科技進步的紅利。
從歷史經驗看,開放往往比封閉更有生命力。互聯網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就是因為TCP/IP協議的開放標準。如果當年各國都搞自己的封閉網絡,哪來今天的全球互聯?
總結
中國用開放、務實的態度證明了一個道理,在全球化時代,合作永遠比對抗更有前途。
AI是全人類的事業,不應該成為少數國家的專利。這場較量,最終贏的不會是某個國家,而是整個人類文明。僅是一場技術競爭,更是兩種發展理念的碰撞。
從歷史經驗看,開放往往比封閉更有生命力。互聯網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就是因為TCP/IP協議的開放標準。如果當年各國都搞自己的封閉網絡,哪來今天的全球互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