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這是六祖慧能的禪語。但如今,一座原本該清凈無染的古剎,卻成了門票經濟的金礦,變成了一個穿著袈裟的景區。
今天,多家媒體證實,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消息一出,輿論嘩然。有人憤怒,有人慶幸,也有人冷笑:“該來的終于來了。”
可我第一時間想起的,不是他那些爭議連連的新聞,也不是“少林CEO”的稱號,而是一句再樸素不過的感嘆:當寺廟需要門票才能進出,我便不再相信佛了。
釋永信1999年出任少林寺方丈,此后少林寺的發展軌跡就像一部企業上市前的成長故事。
先是引入資本:成立河南少林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發少林功夫演出、影視、動漫,甚至還打起了少林藥局、少林素餐、少林茶葉的主意。隨后是拓展市場:海外建分院,參與國際演出,頻繁出席“全球功夫大會”,將少林功夫推向世界。再后來干脆跨界操作:參與房地產開發項目,涉足旅游投資、酒店管理、影視制作……
佛祖教導眾生看破紅塵,而他帶領少林寺看準商機。在他的主持下,少林寺早已不是山門緊閉、晨鐘暮鼓的清修之所,而是年收數億元門票收入的熱門景點,一家利潤豐厚的文旅企業。
不是所有人都反對佛教走向現代。宗教傳播本無罪,利用現代手段弘法利生也未嘗不可。但問題在于,這一切——從門票制到商品化、從僧人代言到商標注冊——已逐漸掏空了宗教最根本的意義:信仰的清凈、人格的修行、悲憫的慈悲。
說到底,一個地方是不是寺廟,不看它的建筑,而看它是否還有“佛”的本義。可如今的少林寺,到底供的是佛,還是“利”?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某個假期去了個古寺,門口貼著醒目的門票價目表,一進山門便是商業街、小吃攤、紀念品。鐘聲未響,香火已炒。
少林寺門票售價高達80元(部分節假日甚至更高),還需額外付費才能觀看所謂的“少林功夫演出”。你若多走幾步,就會發現,殿內功德箱林立,香火捐、放生捐、添磚捐,處處講“功德無量”,實則是xxx掃碼。
而在釋永信時期,這種商業化不是順勢而為,而是蓄謀已久。2010年,少林寺曾將“少林”二字申請商標,覆蓋商品種類包括酒類、牙膏、服飾、餐飲,甚至保健品。這哪里是弘揚佛法,這分明是押注品牌經濟。
更令人震驚的是,有媒體曾披露,釋永信個人及其少林寺背景的商業機構至少參與控制30多家公司,甚至將少林寺注冊為“功夫旅游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股東。
信仰,本該是人們心中的凈土;但在資本面前,它卻成了可以估值、可以開發、可以IPO的資源。
你可以說,這是時代的錯,是市場化的自然結果。但我偏不信。
因為不止少林寺,也絕不止釋永信。
我們見過某地和尚住豪華別墅、開路虎奔馳,說“佛門弟子不一定非得清貧”。我們見過道觀主事者在微博上曬金表、秀名包,說是“為了弘法方便”。更有甚者,在香火錢上做手腳,借功德之名行貪腐之實。
這些人戴著宗教的面具,實際上是在操控輿論、利用信眾、攫取資源。他們既不是弘法者,也不是守山僧,他們是新時代的假高僧,是投機分子,是穿著袈裟的生意人。
而那些本想焚香禮佛、安放靈魂的人們,卻淪為他們眼中的客戶和流量。
信仰的世界一旦被世俗染指,便很難再回頭。我原以為寺廟之內,還有一席凈土,但如今看來,那不過是被包裝成神圣的購物中心。
釋永信被查,不是偶然,而是一個時代的注腳。
這不僅僅是一個僧人落馬,也不僅僅是一個寺廟商業化失敗的案例,更是整個社會在價值觀層面走入迷霧的縮影:
當官場崇尚政績而非德政,就有人以權謀私;
當商界奉行利潤最大化而非契約精神,就有人割韭菜;
當宗教變成IP而非信仰,就有人用佛像賣茶、用菩薩賣酒;
當群眾習慣于出錢求保佑而非自省修心,就給了這些偽宗教分子乘虛而入的土壤。
釋永信的隕落,不是某種懲惡揚善的終點,而是一次應該引發集體反思的起點——我們是不是把太多“神圣”,交給了不該托付的人?我們是不是太容易被表象所欺騙,以至于連信仰都愿意拿來消費?
有人說,少林寺靠門票養活了文保、養活了僧團、弘揚了文化。我不否認功夫和佛教傳播需要經費。但這不能成為商業化無止境擴張的借口。
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年,不靠門票,也有覺者;不靠文旅公司,也有濟世宏愿。真正的信仰,是貼地而生的,是藏于內心的,不是印在廣告牌上的,也不是建在演出大廳里的。
一個需要你花錢才肯講道的寺廟,一個把修行變成商品的“圣地”,注定只能收獲游客的快照,永遠得不到信眾的敬仰。
有人說,“佛不在廟里,在心里”。
是的。可當連廟都不能容納一尊真正的佛時,我們又憑什么相信,現實中還有信仰的容身之地?
我并不憎恨少林寺,甚至仍敬仰它千年傳承的佛法、武學與歷史。我只是痛惜,它被某些人操縱、消費、掏空——變成了一個“盈利工具”。
今天的釋永信,或許只是眾多假和尚中的一個。而真正的危機是:我們已經太習慣于看到他們,卻不再憤怒;太習慣于花錢求佛,卻忘了佛不收錢。
山門不鎖,心門已閉,少林寺商業化之殤,是全社會價值錯亂的縮影。當寺廟需要門票才能進出,我便不再相信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