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勞務派遣這事,最早也不是我們國內搞起來的。
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西方國家勞務中介公司為了降低用工成本,就將那些偷渡、黑戶等身份不明的外國務工人員收到門下,然后申請許可,再以公司的名義向需要勞動力的工作單位派遣員工。
后來這種模式就固定下來,并一直延續到今天,甚至傳播到了全球。
但這種模式,看似給部分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實則同工不同酬,對他們更像是隱性剝削壓榨。
01.勞務派遣公司,是怎么謀利的?
其實,勞務公司主要是靠收取勞動力的人頭費來存活,他們只要派遣工人到用人單位上班,就可以從中分到人頭費用。
但是這種措施對于打工人來說,弊端不少:
第一,同工不同酬
派遣工都是臨時身份,他們再努力,業績再好,只能拿更低的工資,更低的獎金,更少的福利!
如果出現了工傷,甚至一毛補償也沒有。
第二,薪資待遇由勞務公司負責。
往往勞務公司都要從中先抽取一部分的人頭費,剩下的才是他們的薪資待遇。
第三,工作不穩定,隨時都可能被辭退,一旦被辭退,就沒收入來源了。
另外,勞務派遣工作人員在工作中還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因為一旦犯錯,用工單位就會把他們開除,然后將各種責任推得干干凈凈。
說白了,對于勞務公司來說,這就相當于空手套白狼,只要將人招到名下,派遣出去就可以坐享其成,
即便是出了問題,宣告破產,勞務公司也沒什么損失,大不了等到風平浪靜之后再重新注冊一家公司,繼續這種“吃人血饅頭”的勾當。
正因為這種牟利成本低,所以過去很多“皮包公司”都通過這種方式大賺特賺,
不過以后,這些人的好日子到頭了。
今年4月中旬,人社部正式發布通知,將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一場“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整頓行動”,重點之一,就是針對勞務派遣行業的亂象問題。
意味著7月31日前,派遣行業將迎來一場“洗牌風暴”:
01.派遣行業將迎來一場“洗牌風暴”
①用人企業必須建立“勞動合同工和派遣工”的用工總量管理臺賬,
企業用工情況必須記錄在案,不能一筆糊涂賬。
②派遣工數量不得超過用工總量的10%,且僅限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崗位 。
這次行動將對這些超標企業限期整改,情節嚴重者可能取消合作資質 。
③實現同工同酬
以前派遣工比正式工薪資普遍低30%,甚至更多,補貼、績效等等都不對標。
以后派遣工和正式工同工同酬,那些具備技能的工人,將更有“底氣”,工資也會逐步提上日程。
⑤連續2年派遣工可以申請為正式員工,要求用工企業建立派遣工轉正制度。
以前的派遣工別說2年轉正,十年都很難轉,新規明確,2年轉正讓派遣工的職業生涯有了盼頭。
⑥社保斷繳問題將得到根本改善。
以前派遣單位為了壓縮成本,都是按照最低基數繳納社保或者完全逃避義務,很多派遣工每更換一次項目就變更一次社保主體,導致他們很多人都出現工齡中斷、工傷理賠困難。
專項行動后,企業要明確,“誰派來的、誰負責繳社?!?,確保每一位工人的工齡和待遇得到應有的保障。
這一次整頓,將有三類機構成重點打擊對象,違法成本陡增:
第一,“假外包真派遣”的偽裝者;
第二,超比例用工的違規企業;
第三,無證經營的“黑派遣”平臺;
這些平臺如果不按規矩辦事,嚴重的可能取消合作資質 ,甚至尤其是第三個,涉嫌犯罪的,還會移送公安機關。
另外,提醒一句,派遣工維權通道:
可通過12333熱線、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勞動保障監察”微信小程序一鍵舉報,跨部門聯動響應時間縮至48小時。
此次五部門重拳整頓,不僅是對灰色產業鏈的清洗,更是對勞動尊嚴的價值重構。
政策落地倒計時:7月31日前,勞動者若遭遇違規派遣、欠薪歧視,請立即留存合同、考勤記錄、工資條等證據,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或專項行動專班舉報。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