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網易清流工作室
作者|王曉悅 主編|趙妍
大家好,我是買了電子煙概念股被套牢的長青韭菜清流君。說到電子煙,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現在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一兩個拿著電子煙吞云吐霧的朋友,這市場滲透率也是杠杠的。電子煙巨大的市場和利潤空間,當然吸引了不少創業者和投資人入坑,所以電子煙的資本市場,最近幾年也是硝煙彌漫、腥風血雨。
最熱的時期,眾多電子煙品牌扎堆發布。什么錘子科技001號員工朱蕭木啦、“同道大叔”創始人蔡躍棟啦,都紛紛推出自己的電子煙品牌。有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個月,電子煙企業新增了248家。就連羅永浩老師也開始追風口,找陳冠希代言做了個電子煙品牌“小野”。
不幸的是,羅老師不愧“行業冥燈”的稱號,剛剛在微博官宣新產品發售,20分鐘后便迎來電子煙線上銷售禁令,真,干一行垮一行。到了今年4月,電子煙參照卷煙進行監管的消息,又直接擊垮了幾只電子煙概念股的股價,至今還一蹶不振。
創業者來來往往,到底誰在分食電子煙這塊大蛋糕?且聽清流君給你扒一扒。
深圳霧谷往事
麥克韋爾、RLX科技,這些電子煙的關鍵詞,容易給人電子煙是舶來物的錯覺。但其實,電子煙是實打實的中國發明、中國制造。
2003年,中國藥劑師韓力為了戒煙設計出第一款電子煙,并取名“如煙”。那個年代,電視廣告集合了背背佳、腦白金等各類神奇發明,如煙同樣也以電視廣告切入市場,年紀大點的朋友,也許還能記得當年如煙洗腦的土味廣告。如煙廣告套用高大上的宣傳,專盯成功人士,還自帶“健康”、“戒煙”概念,煙癮嚴重的男人們有了說服老婆的說辭,自然心甘情愿掏錢買單。2004年發售當年,如煙的銷售額就達到兩個億,2005年如煙沖向海外市場,當年銷售額就達10個億,到2008年,如煙已經賣出了超過30萬支電子香煙,并且以叁龍國際的名稱在港交所上市。
吃了前幾年的紅利后,山寨版的如煙在市場橫行,如煙的競爭環境變得十分惡劣。2006年,央視突然曝光如煙戒煙效果造假,稱如煙并不具備戒煙功能。其實,如煙只是讓吸煙者在吸入尼古丁的時候,不用吸收香煙燃燒產生的其他有害物質。國家煙草專賣局認為,如煙的宣傳涉嫌失實且有違科學理論,并要求交給自己管制。
在多重打擊下,如煙連續虧損,最終只能以7500萬美金賣身給全球第四大煙草公司帝國煙草,韓力也從創始人成為了顧問。如煙賣身的時間是2013年,如果再熬上1年,就能迎來2014年電子煙行業的井噴期。可惜的是,帝國煙草收購如煙后,直接將如煙雪藏起來,后期推出的都是集團自主品牌的電子煙,如煙就此淹沒在時代里。
如煙倒下,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卻砸在了深圳頭上。剛才我們談到,如煙當年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一大波山寨版的如煙也開始出現。這些山寨版的如煙,大部分來自深圳沙井。如煙倒下,巨大的市場份額無人接盤,國內外的訂單涌向了沙井的小工廠,這里迅速形成了電子煙一條龍產業鏈,深圳也因此被稱為“世界霧谷”。在當年的深圳,隨便去華強北買點零件,再招幾個工人組裝,就能躺著賺錢了。
混亂的行業格局之下,一家未來的電子煙巨頭也暫露頭角。
2009年,湖南人陳志平落腳深圳并創立電子煙代工廠——麥克維爾。為了做大做強,陳志平從小工廠搬出,又找來已經上市的行業大佬億緯鋰能入股。億緯鋰能也是電子煙產業鏈的一員,主要做電子煙電池,顯然也看好電子煙行業,億緯鋰能最終花費4.39億元的高價收購了麥克韋爾50.1%的股份。雖然背靠大樹,麥克維爾一度沒完成對賭協議,差點被億緯鋰能轉手賣掉。之后,麥克維爾新研發的產品才慢慢打開市場,高峰期號稱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18.9%,并迅速以思摩爾國際(06969HK)的名字在港股上市。
思摩爾國際的經營模式,主要是2B端的,簡單來說就是給各大電子煙品牌做代工。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煙代工廠,從思摩爾國際的大客戶列表,我們也能大致看到全球電子煙大佬的列表。招股書顯示,思摩爾主要客戶是英美煙草、日本煙草、悅刻等公司。
這個悅刻公司,在國內生意也是做得風生水起,僅用了三年就在美股上市,股票簡稱是霧芯科技(RLX)。霧芯科技2018年在深圳起家,經營悅刻品牌電子煙,也是在混亂的行業格局中成長起來的企業。
開頭我們講到,2019年10月30日《關于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正式發布,電子煙“線上禁售令”實施,不少依賴線上渠道的電子煙品牌就此倒下。而霧芯科技早在2018年拿到3800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2019年又剛剛完成3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手有余錢,霧芯科技通過開店、收并購鋪開線下渠道,在行業至暗時刻殺出一條血路。線上禁售后,線上被壓抑的市場需求,轉移到線下,霧芯科技恰好接住了這一波紅利。
據CIC報告,截至2020年9月30日,霧芯科技已占據國內封閉式電子煙市場62.6%的份額。霧芯科技的銷售網絡覆蓋全國250多個城市,授權經銷商110多家,擁有5000多家品牌專賣店。
監管何去何從
往前看全球電子煙的發展史,最大的影響因素是政策,這也是電子煙與生俱來的話題。煙草作為稅收利器,又具有成癮性,在世界各國都是受監管的,電子煙的橫空出世,讓各國政府和煙草集團都感到棘手。
電子煙的第一個問題,是消費群體年輕化。目前市面上的電子煙,推出各種口味的煙彈,香煙的氣味很淡,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和隱蔽性。加上電子煙的設計新潮和年輕群體的從眾心理,不少未成年人都被誘惑“入坑”。但其實煙民通過電子煙吸入的依然是具有成癮性的尼古丁,對身體是有損傷的。
如何防止電子煙流向未成年人,是電子煙監管的重要問題。剛才我們提到,早在2019年底,國家就禁止電子煙在線上售賣。但據媒體報道,在學校附近,仍有不少實體店向未成年人售賣電子煙,而微商等售賣渠道更是無孔不入。
第二個問題,是電子煙的稅收問題。
電子煙野蠻生長時期,企業家們其實都鉆了監管的空子,以科技企業注冊,只要收取13%的增值稅。如果以煙草收稅,以我國為例,甲類卷煙稅率為56%,乙類稅率為36%,并對兩類卷煙增加了每支煙征收0.005元的從量稅。同時,在商業批發環節再加征一道從價稅,甲、乙兩類卷煙稅率均為11%,并且按0.005元/支加征從量稅。假設一只電子煙生產成本為50元,售價為100元,則至少需要繳納39元的稅費,這對目前的電子煙企業來說是很肉疼的。
今年4月,工信部、國家煙草專賣局研究起草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征求意見稿)》,在附則中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五條:“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
這一條例,被認為是電子煙高稅收的征兆,直接就把幾家電子煙巨頭的股價干趴下了。思摩爾國際年初的股價最高飆到90港元,現在只剩35港元左右。悅刻科技也從年初的38美元跌落到如今不足5美金。
也有人認為,既然傳統的煙草能賺錢,電子煙即使按照卷煙交稅,依然會是一本萬利的好生意。目前,雖然很多中小企業在政策的緊箍咒下退出,全球的煙草集團依然在加大力度投資電子煙,顯然不會放過這塊大蛋糕。
電子煙的市場需求一直都存在且呈現增長態勢。艾媒數據顯示, 2013年中國電子煙市場規模為5.5億元,到2020年中國電子煙市場規模增至83.3億元,八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72.5%。更重要的是,電子煙在英國和美國的滲透率分別是32.4%和50.4%,在中國只有1.2%,市場空間有多大不言而喻。
歷史的大潮也顯示,在電子煙行業,一個巨頭倒下,就會有新的企業接替跟上,誰又知道,未來的電子煙格局會是什么樣呢?
我是清流君,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