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從巴基斯坦到中國新疆,他跨國尋找恩人38年

2024-08-23 18:37:02
4.8.D
0人評論

1981年秋季,巴基斯坦帕蘇地區帕蘇村,比比尼薩把羊趕到山坡上,羊四散尋找青草,她找一塊草地坐下,從懷里掏出一張用塑料袋包裹的照片,照片是比比尼薩一家人和兩個穿中山裝男人的合影。

比比尼薩一家和中國醫生的合影|作者提供比比尼薩一家和中國醫生的合影|作者提供

這兩個男人都是駐帕蘇中國醫院的醫生,一個姓王,一個姓尚。

1978年,比比尼薩久病不治、生命瀕危,在當地沒有醫院能為比比尼薩治療的情況下,中國醫生冒著極大的手術風險,承擔著手術如果失敗可能影響中巴友誼的責任,在簡陋的環境下為她實施了手術,成功挽救了她的生命。

自1979年,中國醫生撤出巴基斯坦后,此后的兩年時間,比比尼薩對救命恩人的思念越來越強烈,她知道恩人來自中國,知道他們姓什么,卻不知道他們叫什么,家住哪里?這讓比比尼薩無比慚愧,她想找到兩位恩人,向他們當面說一聲謝謝。

回到家里吃過晚飯后,比比尼薩把孩子們叫到跟前,再次掏出照片:“我想去中國,去找救我的中國醫生,我想當面向他們說聲謝謝,要不是他們,你們的媽媽早已經離開了你們,我可憐的孩子,我們不能忘記這些中國好醫生!”

“這件事情就交給我吧。”比比尼薩的二兒子馬基隆說,“媽媽,你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好,去中國要跋山涉水,不遠萬里,你的身體受不了。讓哥哥在家照顧你和這個家,你的這個心愿就讓我來替你完成吧。”

比比尼薩同意了馬基隆的請求,她把照片交到二兒子手中,囑咐道:“憑著這張照片想找到這兩位中國好醫生很困難,孩子,你要有堅定的意志和做好吃苦的準備,一年找不到,兩年,三年……我相信你,你們都是我的心懷感恩的好孩子,只要我們真誠地去尋找,我們的恩人,就一定能夠找到。”

“好的媽媽,不管付出多大的艱辛,我一定完成你的這個心愿。”馬基隆說。

1

從1981年到2017年的30多年時間里,馬基隆16次遠赴烏魯木齊和喀什尋找恩人,他在巴基斯坦的帕蘇和中國新疆的烏魯木齊之間,喀喇昆侖中巴友誼公路上,僅憑手里的一張照片,如大海撈針般四處打聽。

為了媽媽的心愿,馬基隆幾乎將兩位恩人的形象刻在了心里,他為了尋人時溝通方便在烏魯木齊報班學了半年漢語;在中巴友誼公路的建成、他的家鄉帕蘇成為旅游城市后,他特地在一家旅游公司找了份司機兼翻譯的工作,每當遇到來自中國的旅游團,他都會向游客打聽是否有人知道當年修建中巴友誼公路時,中國醫生救治巴基斯坦農婦的事。但是,直到時間把他從一個風華正茂的小伙子,變成一個兩鬢斑白的老人,馬基隆還是始終沒有獲得恩人的消息。

可馬基隆從來沒想過放棄,當他一次次無功而返,回到家里,看到媽媽那期待的眼神和媽媽聽到他帶回來的壞消息表現出的失落,他在內心深處都會更加堅定要實現媽媽的心愿。

“有中國醫生的消息了嗎?”

“沒有。”

“真是難為你了。”

“請相信我媽媽,我一定會找到他們的。”

“孩子,你的頭發都白了。”

“我找不到他們,我會讓我的孩子接著尋找。我已經讓兒子報了漢語言班學習中國語言,等我走不動了,我就讓我的兒子接著找,直到找到為止。”

“我的身體越來越差了,你要抓緊時間,我希望在我活著的時候能夠親自向恩人說聲謝謝。30多年過去了,我這條命,本來那時候就已經沒救了,是中國醫生讓我又多活了這30多年,這是救命之恩,我們一家人什么時候都不能忘記,就是我死了,你們也要接著尋找。”比比尼薩說完嘆了口氣,她十分心疼自己的孩子,馬基隆每次出去尋找一走就是半年,一個人出門在外不容易,風餐露宿,會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難。雖然馬基隆每次回來都說不苦,但從他那憔悴的臉上,就能感受到尋人的艱辛。

“我記下了媽媽,我一定能找到的。明天我就出發,再去烏魯木齊……”馬基隆深深理解媽媽要尋找中國醫生的想法,中國醫生不但是媽媽的恩人,也是他的恩人,中國醫生救活了媽媽,讓他們擁有了完整的家,也許尋找恩人這件事會讓他付出一生的時間,但他覺得值得。

2014年秋,比比尼薩已病重得臥床不起,她將馬基隆叫到病床前,最后一次叮囑他,自己快不行了,一定要馬基隆堅持尋找下去,不要放棄,雖然她不能親自向中國醫生當面說一聲謝謝,但她的這個心愿就由馬基隆來完成,這是她最后的遺愿。

生命的奇跡沒有再次發生在比比尼薩身上,她在被中國醫生從死亡邊緣救回來的36年后,略帶遺憾但是坦然地擁抱了死亡。

面對母親的死亡,馬基隆在傷感之余,更是在內心中發出呼喊:恩人啊!你們在哪里?

2

2017年4月,烏魯木齊尚未完全走出冬季的寒冷,背陰處尚未消融的冰雪已現疲憊,卻還想抓住冬的尾巴,樹木雖積蓄著迎接春天的力量,但也尚未從睡夢中醒來。不過,年輕人已經褪去臃腫的棉衣,用青春活力宣告著冬天已經過去,準備好了迎接春天。

這天,已經退休的尚繼越起了個大早。他在新疆軍區總醫院干了一輩子的軍醫,保持著軍人良好的習慣,每天都要早起在院子里活動一下身體。

尚繼越做完運動,回到家里,老伴告訴他,他的手機剛才響了。

打開手機,顯示有兩個未接來電,號碼所屬地顯示是北京。

尚繼越撥了回去。電話通了。

“喂,是誰剛才打的電話?”

“是尚叔叔嗎?我是一新呀。”電話里傳來一個年輕男子的聲音,是尚繼越老戰友、老朋友孫善德的兒子孫一新。尚繼越和孫善德曾一起參加中巴友誼公路第三期工程的修建。工程結束后,孫善德回了北京,到總后財務部任副部長;尚繼越回了新疆軍區總醫院,任急診科主治醫生。兩人一直有聯系,孫一新患急性闌尾炎時,還是尚繼越給做的手術。

“哦,是一新呀?你母親的身體還好嗎?”

“她身體很好。尚叔叔,我爸在的時候,常給我說起你們當時在巴基斯坦給當地人民辦了很多好事,深受當地人民的歡迎,為國家爭了光。”

“是啊,那時候條件艱苦,但是大家為國爭光的使命感都特別強。”

“尚叔叔,你還記得你們當年在巴基斯坦搶救過一個患腫瘤的農婦的事情嗎?有位中央電視臺的記者,想問問當年的情況。”

3

孫一新的電話,讓尚繼越回想起38年前發生的一幕。

1965年3月,巴基斯坦向中國提出修建喀喇昆侖公路。1966年4月工程全面開工。整個工程分三期四個階段,除第一期工程在國內施工外,其余均在巴基斯坦境內施工。第一期工程完工后,巴方向中方提出援助修建巴方境內段。

1968年初,經毛主席批準,由中國派出工程技術人員無償援助巴基斯坦在喀喇昆侖山修建中巴友誼公路。

1978年6月,中巴友誼公路第三期水毀修復工程開工。同時,組建醫療隊奔赴巴基斯坦。新疆軍區總醫院選派尚繼越和王先知兩人同其他部隊醫院選派的醫護人員一起,于1978年6月2日乘車奔赴巴基斯坦的帕蘇,接替工程二期醫療隊的工作,重新組建醫療隊并按照野戰醫院的標準建設對巴基斯坦人民開放的醫院。

救治患腫瘤的農婦,就發生在醫療隊抵達不久后的1978年8月。

常到指揮部幫忙、和大家比較熟悉的當地人賈里爾,一天向政治部黎寶林主任求助,希望中國醫生也幫自己的妻子比比尼薩治病。

比比尼薩50多歲,患病已超過十年,當地醫療條件有限,醫院認為比比尼薩患的是不治之癥,沒有治愈的希望,讓家人準備后事,說她最多能活一到兩個月時間了。

黎主任對賈里爾提出看病的事很重視,說:“你不要著急,我們盡量想辦法。”

賈里爾說:“一直不好意思麻煩你們,實在沒有辦法了。”

黎主任說:“我們盡最大努力救治病人,不能拖,要盡快把病人接到醫院。”

黎主任讓機關車隊派車,翻譯王自強隨同賈里爾接病人,并指示醫療隊安排病人住院。

比比尼薩被接到了醫療隊時,狀態很糟糕,她呼吸困難急促,皮膚無光澤無彈性,全身枯瘦如柴,四肢無肌力,皮包骨頭,但是腹部突出,如巨大西瓜包塊,推之不動,局部皮膚發亮,扣診鼓音,有雙下腹有積水等表現,生命體征不平穩,脈弱無力,電解質嚴重紊亂,嚴重貧血,有多種并發癥。

醫療隊主治醫生王先知、尚繼越和張永水,在認真檢查了比比尼薩的情況后,判斷她腹腔內有一個巨大的腫瘤,并推測腫瘤是良性的,否則,比比尼薩基本不可能堅持十年之久。

對腹腔腫瘤治療的唯一辦法,就是手術切除,可比比尼薩虛弱的身體狀態,根本不適合開展手術。

情況被逐級匯報給醫療隊領導和指揮部,指揮部問:手術可不可以做?什么時候可以做?

尚繼越等醫生討論后認為,比比尼薩需要一段時間增強體質,只要體質恢復情況符合手術條件,就可以做。

指揮部同意了意見,并指示他們認真研究手術方案,隨時做好手術準備。

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護理,比比尼薩的身體恢復得很好,具備了手術條件,可在討論手術方案時,又有了不同的意見。

這臺手術潛在風險很大,手術條件簡陋,應對突發風險能力不足;患者已經被巴基斯坦的醫院宣布病危,在手術過程中如果患者死亡,賠償問題怎么解決,一旦給中巴兩國關系帶來負面影響誰能承擔責任?

指揮部領導了解了情況后指示,有不同意見很正常,但問題必須解決。

醫療隊召開專門會議,研究手術方案,盡可能提高成功率;政治部聯系巴基斯坦軍方,請他們一同參加討論,討論可能發生的情況,比如手術失敗的善后工作。

在中巴雙方的共同努力和激烈討論后,手術終于擇期舉行。

1978年8月11日,帕蘇的氣候宜人,田地里的農作物努力汲取著大地的營養。醫療隊全體同志嚴陣以待,所有人都為比比尼薩祈禱祝福,期盼著手術室傳來好消息。

此次手術的主刀醫生是王先知,尚繼越為第一助手,張永水為第二助手。

確認麻醉情況后,王先知熟練地切開比比尼薩的腹膜進入腹腔內,看見了一個巨大的西瓜樣的腫瘤,它在十年之久的滋養里,與周圍組織緊密相連。

在認真查看情況后,三人決定采用抽絲剝繭的辦法,將腫瘤一點一點與周圍組織分離開,之后切除。

完成這項工作并不容易,除了需要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分離腫瘤粘連處,直到腫瘤基底部完全游離清楚,還需要有人在分離過程中固定和托起這個巨大的腫瘤。

手術現場|作者提供手術現場|作者提供

三人選擇從腫瘤粘連界線較清楚的地方入手,這樣容易操作,難度和風險較小。他們以繡花般的耐心,一邊分離,一邊止血,一邊結扎,預防微血管出血,逐漸剝離腫瘤中下部。為防止損傷周圍的血管及粘連組織撕裂,他們用小紗布做成花生米大小的圓球,用止血鉗夾住紗布花生球,慢慢地沿著腫瘤與粘連組織之間小心翼翼地進行鈍性分離,不斷向周邊擴大手術視野。

隨著手術進程,三個人身上、頭上都是汗,巡視護士高建嶺不斷地為他們擦額頭的汗水,但他們的配合越來越密切,甚至忘記了疲勞。

終于,分離和結扎工作完成了,在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清除比比尼薩腹腔內滲出血性積液后,張永水用雙手穩當地托起腫瘤,王先知在確認腫瘤周圍沒有連接的血管和殘留的異常組織,用兩把大的彎鉗在腫瘤底部夾住根部血管,然后用組織剪仔細地剪斷腫瘤根底部的異常包膜組織及血管,完整摘除了巨大腫瘤(該腫瘤最終稱重達3.75公斤)。

切除下來的腫瘤|作者提供切除下來的腫瘤|作者提供

腫瘤被切除了,患者生命體征平穩。

消息傳出,醫護人員奔走相告。在指揮部焦急等待消息的李光培主任、王復華政委長出了一口氣,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到了肚子里。

在手術過程中,還出現一個小插曲。

手術前,為保障手術用血,比比尼薩的家人在村里找了20位年輕人,在手術當天來醫療隊為患者輸血,結果手術開始了,一個人都沒來,到村里找,也沒找到人。

緊急時刻,負責獻血外勤保障的梁立靜和黃劍平兩位主任,立即組織醫療隊的工作人員獻血,并將情況匯報給指揮部領導。指揮部及后勤的領導指示先不要告訴手術人員,以免影響他們的手術工作,并立即組織機關勤務人員和年輕干部、戰士準備獻血,還強調讓醫療隊的同志不要參加獻血,以免耽誤他們的正常工作。為防止血源不夠,又從二支隊抽兩個班的戰士來醫療隊獻血,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召集20多人來到醫療隊,為手術提供用血保障。

手術的成功在當地產生巨大影響,時任巴基斯坦領導人齊亞·哈克到醫療隊,慰問醫護人員,并看望了比比尼薩,稱贊中國醫生是“神醫”!

比比尼薩與醫療隊醫護人員合影|作者提供比比尼薩與醫療隊醫護人員合影|作者提供

4

孫一新口中的中央電視臺記者,名叫劉亞卉,在中央電視臺一套一檔幫助失散親人團聚的欄目《等著我》任職,想找尚繼越,是因為他們接到了一個叫田念勝的求助。

田念勝,湖南人,38年前也參加了中巴友誼公路三期建設,當時他是筑路指揮部一支隊的電影放映員。

2016年,田念勝到巴基斯坦訪友,在伊斯蘭堡玩了幾天后,前往帕蘇故地重游,并請了一位導游兼司機,正是馬基隆。

旅途中,田念勝感嘆帕蘇的變化,提及他三十多年前在帕蘇待過兩年,對這里很有感情,并提出到當時的筑路指揮部看看。

馬基隆一聽,立即渾身一振,他認真地打量著眼前的這位游客,試探著問田念勝之前是否參加過公路的修建?田念勝肯定地回答了馬基隆。

馬基隆聽后非常高興,他告訴田念勝,自己對筑路指揮部自己很熟悉,小時候就經常到指揮部玩,并提及巴基斯坦人民非常感謝中國,是中巴友誼公路的修建開通,帶動了沿線經濟的發展,帕蘇現在是著名的旅游景區,靠旅游業當地人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當時的筑路指揮部舊址和醫療隊舊址目前也是參觀景點,三十多年過去了,這些舊址依然保存完好。

原醫療隊舊址|作者提供原醫療隊舊址|作者提供

一路上,馬基隆給田念勝講了很多當時筑路官兵的故事,并向他打聽醫療隊王醫生、尚醫生,還拿出隨身帶著的照片給田念勝看。田念勝不認識照片上的人,問他為什么要打聽這兩個人?馬基隆就給田念勝講述了醫療隊救治他媽媽的故事,并委托田念勝回國后幫著他尋找中國好醫生。

田念勝聽了馬基隆的講述,非常感動,爽快地答應了馬基隆的請求。

回國后,田念勝很快聯系他的戰友,詢問有誰了解救治腫瘤患者的事情,可是沒有人知道。他想到一五六醫院有自己的戰友,或許在他們那里能打聽到有價值的消息。但是,反饋回來的消息令他失望,依然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情。一晃半年多過去了,田念勝沒有找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一天,田念勝在電視上看到《等著我》欄目,他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向欄目組報了名,并很快得到了回信,欄目組聯系他,并請他提供手術時間、醫生姓名或同期赴巴戰友等更多的信息,以便擴大尋找范圍。

田念勝靜下心來反復認真思考,終于想到一個人,他叫唐宏,曾經參加了筑路施工,后來在北京工作。

這位唐宏,恰巧認識孫一新,知道孫一新的父親參加了筑路三期工程建設,而且當時還在指揮部當領導,覺得孫一新應該知道更多醫療隊的事情。

孫一新了解情況后,想起在廣州工作的蘇玲萍,她曾是醫療隊的成員,于是向她詢問當時醫療隊在巴基斯坦是否救治過一個腫瘤患者?

蘇玲萍告訴他,有這么一回事,這個患者是位農婦,而且手術后還是她負責給患者進行特護,喂水喂飯,一直到患者出院。并告訴孫一新,這個手術是尚繼越他們做的,尚繼越更清楚當時的情況,建議他直接問尚繼越。

孫一新聽了大喜,原來這件事尚叔叔是當事人,真是燒香找對了廟門。

消息很快傳到《等著我》欄目組,欄目組記者劉亞卉請孫一新先和尚繼越聯系,告訴他會有央視記者和他聯系,到時請他接聽電話。

5

2017年4月13日,尚繼越接到了劉亞卉的電話,在核實了劉亞卉的身份后,他愉快地接受了采訪。

之后,劉亞卉多次電話聯系尚繼越,詳細了解了當時的整個救治過程,并委托尚繼越聯系王先知和張永水醫生,只是,由于身體原因,兩人均無法接受采訪,更不方便到北京參加節目的現場錄制。

最終,欄目組請尚繼越錄制了一段王先知醫生的視頻,并于5月12日乘坐由欄目組預訂好的南航班機飛往北京,代表醫療隊參加節目錄制,現場與曾經被救治的巴基斯坦農婦的兒子相見。

2017年5月13日上午,尚繼越在星光影視園,見到了欄目組的導演馬智超。馬智超告訴他,巴基斯坦有個人叫馬基隆,他尋找你們38年。欄目組也從馬基隆那里了解了你們成功救治他媽媽的事跡,深深感動了欄目組。央視一套領導親自安排,這是國外第一人來中國尋找恩人,幾十年矢志不移一定要找到你們,來感謝你們。《等著我》這個欄目平時講的故事都是國內的,而這次是國外的人,是異國他鄉的朋友,大不一樣,這是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故事,意義重大,這個故事本身就很傳奇,相信會感動中國人民和國外朋友。等開始錄制的時候,你在后臺,他在前臺,你先聽他講,然后你上臺與他見面。他找到你,是一個意外的驚喜,場面一定非常感人。

聽了馬智超導演的介紹,尚繼越越發期待與馬基隆的相見。

下午,節目正式開始錄制。馬基隆很激動,他穿了一件他們民族只有重大節慶時才會穿的白色長袍,雖然節目組并沒有告訴他即將到達現場的是哪一位或者哪幾位恩人,是不是照片中的二人之一,但畢竟他多年的尋找有了結果,他即將完成母親的遺愿。

尚繼越在后臺,聽著馬基隆在前臺講述自己費盡千辛萬苦尋找恩人的過程,聽得淚流滿面。

主持人舒冬遞給尚繼越幾張紙巾,安撫他不要太激動,一定要平穩住自己的情緒。

很快,馬基隆講完了,到了見面的時刻。

舞臺上的一扇門緩緩打開,馬基隆站起身,眼睛緊緊盯著……

尚繼越在舒冬的陪同下,緩緩走向前臺。

馬基隆再也控制不住激動的情緒,他跑向尚繼越,尚繼越也快步走向前,兩個人的手一下牽到一起,相互打量著對方,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

錄制現場鴉雀無聲,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注視著舞臺上的兩個人。

尚繼越和馬基隆對視了幾秒鐘后,兩人一下緊緊擁抱在一起……

現場,掌聲雷動。

尚繼越(左)和馬基隆(右)在北京合影|作者提供尚繼越(左)和馬基隆(右)在北京合影|作者提供

本文頭圖由作者提供,特此聲明。

本文系網易人間工作室獨家約稿,并享有獨家版權。如需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

投稿給「人間thelivings」,可致信:thelivings@vip.163.com,稿件一經刊用,將根據文章質量,提供不少于千字100元的稿酬或不設上限的分成收益。

投稿「非虛構」類型文章需保證內容及全部內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人物關系、事件經過、細節發展等所有元素)的真實性,保證作品不存在任何虛構內容。

其它合作、建議、故事線索,歡迎于微信后臺(或郵件)聯系我們。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诏安县| 西畴县| 金昌市| 武宣县| 苗栗县| 尼玛县| 东港市| 甘德县| 大化| 瑞金市| 同德县| 福泉市| 隆子县| 夹江县| 凤城市| 宁国市| 城口县| 兴和县| 来宾市| 丰宁| 高邮市| 搜索| 阳曲县| 新宾| 嵊泗县| 泗洪县| 内黄县| 沅陵县| 姜堰市| 锦屏县| 金塔县| 周口市| 正阳县| 铁力市| 南丹县| 乃东县| 辽中县| 乌拉特前旗| 晋宁县| 喜德县| 新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