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1/4決賽里,巴黎2-0擊敗了拜仁。穆夏拉的重傷、巴黎兩張紅牌、安東尼-泰勒的魔幻吹罰……太多因素吸引走了注意,導致人們差點忘了,這就是托馬斯-穆勒代表拜仁的最后一場比賽。
而在不久之前的第一輪比賽里,身穿拜仁25號戰袍的托馬斯-穆勒梅開二度,將自己的俱樂部進球數提升到了250球。從他當初加入拜仁青訓營算起,又恰好過去了整整25個年頭。
如果世上真有足球之神,我覺得祂肯定是個強迫癥。但在穆勒身上,這份紀錄估計是唯一工工整整的地方。除此之外,你只能看到一個被踢球耽誤的段子手,無法被傳統定義的奇特前鋒……
以及,即使已經踢完了身穿拜仁球衣的最后一場比賽,卻將永遠與球隊靈魂綁定的偉大傳奇。
穆勒能成為職業球員,在他的家鄉魏爾海姆一度被當做某種“未解之謎”。
畢竟這孩子從小身高一般,速度一般,力量一般,技術一般,連名字都看起來是那么平平無奇,丟塊磚都能砸到三個托馬斯和五個穆勒。用他后來自己的話來說:“我知道很多人覺得我很難成為一名球員,包括我自己。但到了某個時候,他們就開始想‘哦,原來這人踢球這么厲害!’嗯,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硬要說他在家鄉青訓小球隊佩爾TSV有什么亮點的話,那估計就是與生俱來的好勝心。每球必爭,每場必拼,甚至和親弟弟一起踢球都沒有一丁點兒風度,該鏟就鏟該撞就撞。然而正因如此,隊友和教練都覺得每次穆勒在與不在場,比賽的感覺好像完全不一樣。
或許也是看到了這一點,在他10歲那年,拜仁帶著滿村父老的疑惑把穆勒招進了青訓營。從此,青年隊里出現了一個好勝心拉滿的……中后衛。
直到U14的一場比賽里,拜仁開場不久0-2落后,教練破罐破摔地把穆勒換去了鋒線,世界線才突然發生了跳躍。那場比賽之后的時間,主教練一直在場邊百思不得其解,為啥這娃停球這么大,卻直接沖過去進球了?為啥這過人動作看起來這么僵,球卻彈回來又讓他進球了?
當然,他更想不到的是,未來全世界會有多少人會產生同款困惑。
總之,穆勒就這么在拜仁青訓營一級級攀升,過上了豪門青訓小將的標準化生活。
比如19歲生日之前,他就被克林斯曼招入了一線隊,在與漢堡的比賽里替補克洛澤出場,上演了德甲首秀。又比如很快就下放回了二隊,繼續默默踢德丙,直到20歲的時候被其他球隊看中。
穆勒德甲首秀,身邊是當時效力漢堡的孔帕尼
那支球隊叫做霍芬海姆,他們想要穆勒去打個鋒線輪換,而且已經和赫內斯談妥了象征性的轉會費。但穆勒在二隊的教練赫爾曼-格蘭德跳出來,表示了強烈反對。
格蘭德告訴主席:“我不保證這家伙能做到別的任何事情,除了進球、進球和進球。要不我跟你打個賭吧,我賭他三年之內就能進德國國家隊。”
旁邊的主教練范加爾產生了興趣:“那你跟我說說,他能打什么位置,有什么技術特點。”
格蘭德想了一會:“他能打前場的所有位置。至于特點,嗯……啊……反正就是能進球。”
雖然這話聽起來沒有特別大的說服力,但已經足夠讓喜歡提拔年輕人的范加爾記住,并且把穆勒招進一線隊試了試。
這一試,就上癮了。
在此之前,穆勒一共只在德甲出場了28分鐘。而之后的一個賽季,穆勒就實現了聯賽全勤,用13個進球和10個助攻回報了范加爾的信任,幫助球隊拿下德甲和德國杯的雙冠王。自己入選德甲賽季最佳陣容,并且拿走了年度最佳年輕球員。
范加爾當時是這么說的:“就算我有里貝里和羅本,穆勒也永遠在我的主力陣容有一席之地。”穆勒則表示:“對我影響最大的人就是范加爾,他在我最艱難的時候出現,給了最大的信任,也教會了我很多東西。”
不僅是在拜仁,穆勒很快還一下子驚艷了世界足壇。2010年南非世界杯,德國小組賽首輪面對澳大利亞,穆勒第三次為國出戰并且打進了第一個國家隊進球。接下來的比賽又轟入4球,拿走了世界杯金靴和最佳新秀。
這下,全世界都在探討那個“未解之謎”了。
“為什么托馬斯-穆勒看起來不高不壯,動作不快也不細,但總能進球?或者說,總能出現在進球發生的地方?”
穆勒自己給出了答案:“因為,我是一名空間閱讀者。”
可能有些球迷并不了解,“空間閱讀者(Raumdeuter)”這一說法,是穆勒自己2011年接受《南德意志報》采訪時創造出來的名詞。目的就是為了向大眾解釋,自己究竟是一名什么樣的球員。
具體來說,穆勒也知道自己并沒有其他世界級前鋒擁有的特質,什么蝴蝶穿花的盤帶啊、暴力刁鉆的遠射啊、精細快速的控球啊,但他擁有著無人能及的“比賽解讀能力”。無論是無球跑動,還是有球狀態下的傳球,又或者接傳跑的二過一配合,他總能為自己和隊友創造出最適合射門的空間。
有一個非常鮮活且經典的例子。就在本賽季初拜仁戰勝弗賴堡的比賽,穆勒打進了一個標志性的“穆勒進球”。人人都在稱贊寫意的停球和破門,他自己卻在賽后強調,重點其實是舉手要球之前的部分。
“格納布里在邊路拿球的時候,我首先觀察到了萊默爾(斜向前插)的跑位,他拉開了空間。然后我做了一次同樣靠近有球側的假跑,然后再急停轉向防守者的身后,拉開距離。我的前教練(范加爾)確實教會了我很多東西,他稱之為范巴斯滕跑位。”
個人特點盡量保持,戰術角色則根據教練要求做調整。
瓜迪奧拉剛來的時候,很多人都懷疑穆勒適應不了全新的傳控打法。“我很清楚自己不是典型的佩普球員。盡管如此,我還是那三年出場最多的,應該也是進球最多的。教練和我都意識到,我也有別人沒有的東西。”
而這種別人沒有的東西,就是拜仁不同于其他豪門的獨特之處。
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經常有人在談論拜仁歷任教練的時候,拋出一個“4231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論點。但實際上這一論點的背后,關鍵變量往往是穆勒踢得舒不舒服。
海因克斯、弗里克等德式教練講究快速推進和兩翼齊飛,無論穆勒打的是前腰還是右邊鋒,都是邊中結合、立體化進攻的重要參與者,同時也是終結者。而在安切洛蒂時期,他只能專注成為一個傳球手,到最后漸漸坐上替補席,更衣室走向崩盤。尼科-科瓦奇時代,他動不動在4141里和格雷茨卡搭檔雙后腰,首次單賽季進攻和助攻都沒上雙,結果可想而知。
托馬斯-穆勒,就是拜仁過去十多年的DNA具象化,以及賽場上的晴雨表。
他經歷過德甲被克洛普的多特壓制,也經歷過10年和12年那兩次歐冠決賽,成為老男孩圓夢的背景板。他還經歷了兩次三冠王的盛大恢弘,并且全都是主角。
2013年,他以8個進球成為隊內的歐冠最佳射手,包括半決賽兩回合7-0巴薩里的三個進球。德甲貢獻13球13助攻,還在德國杯決賽一傳一射。
2020年,人們說穆勒已經江郎才盡,弗里克卻在上任首戰就讓他打滿全場,送出兩次助攻大勝多特。最終在德甲送出21次助攻打破單賽季紀錄,各項賽事進了14個球,包括8-2大勝巴薩里的第一個和第四個。
而在這兩個三冠王之間,還有2014年那個難忘的世界杯冠軍。又是打入5球拿到了銀靴,又在那場7-1大勝巴西的比賽里,成為首開記錄的慘案開瓶器。
如何評價托馬斯-穆勒,又成為了一個難題。
弗里克說:“相信我,你永遠無法完全理解穆勒的踢球風格,但他給球隊和俱樂部帶來的貢獻也無法量化。永遠不會有人跟他一樣。”
萊萬說:“一開始當隊友我也很煩他,那張嘴真的是吧啦吧啦停不下來。后來我發現作為中鋒在壓迫后衛的時候,其實看不到對方的后腰在哪里準備接球,左邊還是右邊。但背后有個人一直在叨叨左、右、左、右,那就容易攔截傳球了。你能想象嗎?這明明是球場上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做到這件事的關鍵卻不是什么超能力,是開口說話。”
你看,哪怕是這些天天跟他在一塊兒的人,也覺得人類對穆勒的開發還不到10%。你很難定義球場上的穆勒,正如你很難定義一個世界級球星,為什么會跟馬同步尥蹶子、冬天短褲大長腿、單車踩成魔性舞、穿女仆裝去餐廳……
中國球迷給了穆勒一個很貼切的外號“二娃”,并且拿著這些GIF砸到每一個復讀“德國人都很嚴謹”的人臉上。
但笑著笑著,時間就這么慢慢走過去了。
我最近一次看到關于穆勒耍寶的段子,應該是有記者問他:“拜仁棋牌室的傳統還在嗎?你們最近又拉了什么新人入伙?”
穆勒一本正經地解釋:“認真的?這都啥年代了。我們早就不打羊頭牌了,現在都玩Switch了好不好,馬里奧賽車!”
這個時代就是這樣,每個人的娛樂方式都在盯著自己的小屏幕。而在球場上,故事也同樣發生了變化。
穆勒曾經直言不諱地說過,他不喜歡現在的足球發展方向:“20年前的訓練和比賽里,沒有教練員會像今天一樣,如此關注和嚴格要求每個細節。”上賽季輸給勒沃庫森的比賽之后,他也在采訪里表示:“球總是從A點到B點,再到C點。就像標準答案,沒有人有自由去嘗試,去冒險。”
他抗爭過,不斷地強調自己仍能幫助球隊,能在場上奔跑90分鐘,說最高水平的競爭永遠都是驅動力。但沒有誰真的敵得過時間,最終都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23年夏天,穆勒第一次面對鏡頭訴了苦。“當身體不聽使喚的時候,一切都會變得困難,那你就得好好想想自己的未來。”
24年歐洲杯,穆勒只出場了56分鐘送出了1次助攻。外界充滿期待的東道主最終鎩羽而歸,他也隨后退出了國家隊。
25年初,孔帕尼在一場歐冠比賽里只讓穆勒出場了24秒。很多媒體和名宿都在忿忿不平說這是侮辱,穆勒卻主動表示:“我與主教練溝通良好,隨時待命。這不是什么羞辱,全隊每一個球員都要有著服務精神。教練根據情況做出正常判斷,他知道對我來說,寧愿出場15秒也比不出場強。”
他很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態和競技水平不可能和年輕時相比,也知道拜仁不可能接受一位純替補球員拿著這么高的薪水。
在安聯的最后一個主場比賽里,穆勒給全場拜仁球迷留下了一段特別穆勒的告別。“我想找個適合告別的笑話,沒找到喜歡的,所以找了一個關于葬禮的。父親臨終,三個孩子站在床邊,突然飄來他最喜歡的蛋糕香味。父親讓兒子去拿一塊,卻沒拿到。父親問‘我的蛋糕呢?’兒子回答‘媽媽說,那是留到葬禮之后的。’”
幸運的是,多虧了這屆賽季后的世俱杯,拜仁球迷還能多看幾場穆勒的比賽。
小組賽里,穆勒打滿了其中兩場比賽,首戰還有兩球入賬。淘汰賽的兩場比賽,都是最后時刻替補出場。甚至為拜仁效力的最后一分鐘,他還憑借最擅長的后點搶點一度制造了點球,但VAR的介入否定了這最后一次貢獻。
而隨著拜仁在世俱杯的旅途走到了終點,穆勒也將告別這件整個職業生涯此前都未曾脫下的拜仁戰袍。但千萬別把沒能“一人一城”當做一種遺憾,因為他自己就說:“回顧過去,我感受到的更多是喜悅。我不覺得有什么值得悲傷的,沒有一點點傷感。畢竟我不是無緣無故成為拜仁出場紀錄保持著的,這意味著我已經在拜仁水平上堅持的比其他人都要久。”
那個捉摸不透的空間閱讀者,終于也成為了一名時間旅客。而所有見證過這些的我們,都會永遠記得這么一個場外歡脫搞怪的二娃,場上不被定義的托馬斯-穆勒。
不會再有下一個托馬斯-穆勒了,因為,拜仁已經有過最好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