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歐洲網編譯報道,當火星南半球春天到來的時候,那里每天清晨都會出現一條最長可達1800公里的白色云帶,到接近中午的時候迅速消失,每天重復這樣的周期循環,連續幾個月后徹底停止,等待下一年開春的時候再次出現。
這條怪云出現在位于火星赤道以南的一座巨大的盾狀火山——阿爾西亞山(Arsia Mons),高約二十公里。這個區域類似的火山也不少,可是只有這座山上才會出現這條云帶,也只在每年的春夏季節出現。
由于這條云帶變幻莫測,研究人員很難追蹤它的軌跡。歐洲太空局(ESA)發現了一個“秘密武器”——視覺監控攝像機(VMC),終于揭開了它的成因。
這聽上去不是很普通的一個相機嗎?要知道,這個相機的分辨率只有2003年電腦配置的攝像頭的水平。
2003年,歐洲太空局為其軌道探測器火星快線(Mars Express)裝配了這部相機,用于拍攝英國開發的火星探測車小獵犬2號(Beagle 2)著陸火星的情況。任務完成后,這個相機就被關閉了。幾年后,這個相機又被打開,拍攝一些用于公眾觀賞或宣傳活動使用的火星照片,再也沒有用于科研用途。
“可是最近,VMC被歸類為科研用途的相機。盡管它的分辨率很低,但是它的視角很廣,讓我們可以看到同一個時間點內很大范圍的景象。也就是說,用它觀測火星上很長一段時間內景象的變化再適合不過了。所以,我們用它研究了這條怪云整個變幻周期的特征。”這份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西班牙巴斯克大學(University of the Basque Country)的貝納爾(Jorge Hernández Bernal)說。
研究人員將VMC的照片與火星快線上的近紅外譜儀OMEGA和高分辨率立體相機HRSC結合,終于了解了這條怪云的來歷。
這條怪云規模最大的時候可達150公里寬,1800公里長。這是火星上山區地形內最大的云帶結構。研究發現,它是由火星上像山巒和火山這樣的特殊地形內,濕潤的空氣沿著火山的各個側面被推向高空,之后在高空冷凝形成云帶。
這條云帶每天早上在日出之前,在阿爾西亞山的西坡大約離地45公里處的空中出現,在之后兩個半小時內,以每小時600公里的速度快速向西擴展。達到最大規模后停止擴展,整個云帶被高空氣流推動,一起離開誕生區域向西移動,最后,當太陽完全升起后,隨著空氣溫度的升高,大約快到中午的時候,這條云帶又迅速地蒸發而消散。
火星快線項目工程師季托夫(Dmitrij Titov)說,火星快線所處的軌道正好是進行這項觀測的有利位置。“這項研究成果展示了火星快線的優勢——獨特的軌道、很長的工作壽命、持續優秀的質量和適應進行各項研究的靈活度,它為我們解開了多個火星之謎。”
這份研究2020年12月20日發表于《地球物理研究:行星》(JGR Planets)期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