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林文苑述評】
張旭字伯高,唐朝著名詩人、書法家,真草兼擅,尤以狂草名世。其草書在王獻之“一筆草”的基礎上,開創了狂草書,被后世稱為“草圣”,代表作有《古詩四帖》、《肚痛帖》等。《古詩四帖》書寫內容是南朝庾信《步虛詞二首》(道家詩歌),和南朝詩人謝靈運詩二首。
毛松馥認為《古詩四帖》比之《自敘帖》,點畫渾厚,按筆重,過筆輕,所以整篇看去,點畫狼藉,蒼茫大氣。其筆毫放得開,收得起,以氣運筆,不計工拙,時出法度之外。有些字如“巖”字等,獨具架構;有些字如“必”字寫法很特別,他先從左點落筆,然后行筆右上,再拈筆左下寫出撇畫,再左上轉筆右行寫出臥鉤,再勾筆左上寫出右點。這些高難度動作未被后世廣泛采用,但臨寫時不可不知。毛松馥這件臨書作品以實臨為主,筆力勁健,結體優美,即求其形似,又求其神似,雖然他自稱“相去甚遠”,但在讀者看來已經“幾欲亂真”。有書家評論“形神兼備、氣韻雙得,是目前見到的最精彩的臨本。
毛松馥臨張旭《古詩四帖》
局部1
東明九芝蓋,北燭五云車。飄飖入倒景,出沒上煙霞。春泉
局部2
下玉霤,青鳥向金華。漢帝看桃核,齊侯問棘。應逐
局部3
上元酒,同來訪蔡家。北闕臨丹水,南宮生絳云。
局部4
龍泥印玉簡,大火練真文。上元風雨散,中天哥吹分。
局部5
虛駕千尋上,空香萬里聞。謝靈運王子晉贊
局部6
淑質非不麗,難之以萬年。儲宮非不貴,豈若上登天。
局部7
王子復清曠,區中實譁囂。喧既見浮丘公,與爾
局部8
共紛繙。巖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 衡山采藥人,
局部9
路迷糧亦絕。過息巖下坐,正見相對說。一老四五少,
局部10
仙隱不可別?其書非世教,其人必賢哲。
毛松馥臨張旭《古詩四帖》全圖
(35cm×480cm)
敬請向右旋轉手機橫屏欣賞
【庸齋詩鈔】
《古詩四帖》辯
群龍爭斗弩虛空,云暗長天殺氣沖?
細檢宋家狂草手,黃公之外更誰雄!
張旭《古詩四帖》大氣磅礴,汪洋恣肆,如龍爭虎斗,云暗長天,為狂草書的造極之作。但是對于這個帖子,歷來有人認為非張旭真跡。至董其昌力排眾議,堅持認為是張旭草書力作,無疑是十分正確的。可是至今仍有人懷疑,也有人臆斷為宋人所作,此大謬也。宋人狂草無出山谷之右者,而山谷草風格與此迥異,歷覽宋人草書斷無此帖高度,故復為辯之。
讀 張 旭 詩
人言草圣醉顛翁,渥發作書生枯藤。
無賴詩才掩不住,曉來寫與讀書僧。
張旭是狂草書的創立者,被后世稱為草圣 。嗜酒,狂放不羈,每大醉則狂叫奔走,或者以發濡墨作書,醒后自以為神。世人或知其顛狂,而不知其為唐朝著名詩人也。他的詩清麗優美,有禪意,有神韻,喜與僧道唱和。“山光物態弄春輝,莫為輕陰便擬歸。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山中留客)。“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桃花溪)等等,皆韻味無窮。可見,“書法要以學問來涵養”絕非虛言。
▲張旭《肚痛帖》
附:
張旭《肚痛帖》讀賞
毛松馥
張旭是唐朝狂草書的開創者,《肚痛帖》是他最無爭議的狂草代表作。帖文是“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臨本”。張旭草書,時人稱他狂放不羈,但這件作品卻是左規右矩,狂而有法。
其用筆和章法特點:
一是由工到草,由慢到速,次第展開。第一行“忽、肚”二字楷法入草,全用張芝的章草筆法,字勢端莊,點畫堅實厚重,至“痛”字的“用”部始為今草,“不可堪”三字一筆直下,第二行六字兩筆,后面四行都是一筆一行的大草、狂草。其情緒由比較平靜,到高昂,再到激越,步步遞增,隨著感情的變化書寫也越來越快,以至于后來狂放不羈。
二是出規入矩,法度謹嚴。通觀全帖,除最后一個 “本”字外,字字草法嚴謹,可識可讀。“本”字 由“臨”的末筆帶出橫畫,另起筆寫出豎畫(右下斜),然后寫撇筆至左下端先按后提,過豎畫尖筆入紙,再按筆向里鉤出。這是草書“本”字的常用筆法,只是在向捺畫過筆時,筆鋒沒有落在豎畫上,使之造成豎畫上的短橫缺筆,這是一連串迅雷不及掩耳的動作,實際上書家已經表達了這個筆意,但仍是一個遺憾,造成了釋讀多有歧義。不過,在狂草書中這也是意勝于法的常見現象。
三是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從帖的墨色看,他采用蘸一次墨直寫到筆欲枯再蘸下一次,這件作品共四次蘸墨,墨色的變化使節奏感變得強烈。同時蘸墨另起筆時,利用提按頓挫,使書寫文字鏗然有節。如第二行“是冷熱所”四字墨濃而點畫分明,第四行“冷”字以楷帶草,“益”字筆筆頓挫有節,點畫精準到位。末行的“非”字末筆帶出“臨”字的上點,第二筆拉開距離重筆另起,這些都加強了作品的節奏感。第三行“致 欲服大黃湯”六字則完全是用線條的提按來表現字形,形成盤旋飛動的另一種節奏。
四是神完氣足,力透紙背。其纖細處,如“致欲服大黃湯”整行,似鐵錐劃剛木,雖細如毫發而有千鈞之力。其厚重處,如 “非臨”等字組,豐滿有韻,骨力內涵。大草書能寫得剛勁而和諧,厚重而骨力充盈,是常人難以達到的境界,通覽古今狂草名帖,也只有張旭、懷素等少數幾家能做得到。
至于文字內容,也有多種臆測。我以為,這是有人請教書法時,提及肚痛的事,張長史便即興寫成這件作品,以為示范。寫完要說的話以后,自我感覺不錯,趁勢寫出“非臨本”三字,并把它送給了請教的朋友。從這三字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自負和他自己對這件作品的滿意度,這正是張旭的性格。
有小詩贊之:
肚痛不堪服大黃,詩心楷意豈乖張。
飄風驟雨淋漓處,人不顛狂字也狂。
(本文原載2021年2月24日《書法導報》)
▲毛松馥臨《肚痛帖》
【毛松馥藝術簡歷】
毛松馥,1946年生,字韻谷,號庸齋,山東新泰市人,書法家,楷、行、草兼擅,尤長于大草。出版有《毛松馥臨帖作品選》《庸齋翰墨》(作品集),《庸齋詩稿》(其中論書詩100首)、1999年入編《山東中青年書法家叢書·毛松馥卷》等。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泰安市文化局、新泰市政府曾分別在新泰、泰安和省美術館為其舉辦書法作品展。毛松馥先生是早期山東書協會員,后來因為身體原因,自閉桃園,讀書臨池。他反復臨摹二王以下全部經典行、草碑帖,研究歷代書論,在此基礎上進行書論寫作和書法創作,逐漸把碑帖的經典元素轉化到自己的創作中去,成績斐然。有學者、書法家稱贊他 “筆下具有豐富的經典藝術語言” ,“于二王用功最深,故能含英咀華,旁及顏真卿、懷素、黃庭堅諸家,皆能追本溯源,允稱淵雅。”還有學者稱贊他“書有晉韻,詩有唐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