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冬已去,春天來臨。踏著虎年新春的腳步,我們來到距離阜城百里之外的太和縣阮橋鎮汪腰村采訪阜陽市審計局幫扶鄉村振興的先進典型。
幫扶小組和汪腰村委會人員
汪腰村民委員會三層辦公樓房透著現代化辦公的氣息,對面亭臺水檞,花草清香;溝塘靜謐,藏著詩意。我們不禁為這里的美好環境所嘆服。一打聽,才知這個村是2016年被評為省級美好中心村。
汪腰村位于阮橋鎮西北,轄18個自然村,耕地7900畝,面積5.6平方公里,共有村民2108戶,6417人。2014年共有貧困人口487戶,1217人, 2020年基本脫貧,村集體經濟達到11萬元。村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特色產業有西瓜、蔓荊子、薄荷等中藥材種植基地以及養羊、養牛業等。
養羊專業戶王金明在喂羊
幫扶村書記王亮在走訪群眾時幫助專業戶喂羊
阜陽市審計局幫扶小組,自2020年6月進駐汪腰村以來,在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在阮橋鎮黨委政府領導下,積極履行職責,全身心投入到駐村幫扶工作中,與村委融為一體,多措并舉,共同為村謀發展,把為民辦實事作為出發點和著力點,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把群眾的小事做細,大事做實,真心真意為群眾排憂解難,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給幫扶村帶來了嶄新氣象和勃勃生機。
幫扶書記王亮在聽取村委會委員幫扶意見
走訪調研,宣傳鄉村振興。阜陽市審計局駐村第一書記王亮等三位同志認真到村各莊走訪調研,與村兩委探索鄉村振興方案,謀發展,授技術。他們宣傳各項鄉村振興政策,了解脫貧戶家庭情況,協調幫助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積極開展走訪脫貧戶和一般農戶800多家。東王自然村王金明脫掉貧困帽走上致富道。他開始只養5只羊,現在蓋起羊圈,養羊百余只,自己發家的同時還帶動周圍十多戶走出貧困隊列的農戶致富。李集自然村李俊,從一頭母豬養起,發展到育肥豬87頭,成了當地富裕戶。
走訪調研 宣傳鄉村振興
同時,阜陽市審計局出資25萬元幫助汪腰村建光伏發電站一處,用于支援鄉村振興。
幫扶人員介紹光伏發電
幫扶人員介紹為民修的路
修路為民,拓寬致富門路。為方便群眾生產生活,提升村居環境。阜陽市審計局積極出資2萬元,幫助籌措資金18萬元。駐村工作組主動與鄰鎮墳臺鎮有關單位協調,新建道路260米和路燈安裝。該道路修建后,五個自然村1000多名群眾的出行集鎮縮短了近4公里,這不僅解決了村民長期以來的出行難題,也為汪腰村鄉村振興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群眾皆大歡喜,送錦旗,掛牌匾,拍手稱道。
教育資助,愛心圓夢大學
教育資助,愛心圓夢大學。為鞏固拓展教育扶貧成果,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解決汪腰村貧困大學生入學難的問題,市審計局聯系社會愛心企業開展了愛心圓夢捐贈貧困大學生活動,分別為3名家境特別困難、品學兼優的學生捐贈了9000元的助學金。他們并勉勵貧困大學生要將這份關愛轉化為自強不息、立志成才的動力,努力成為品行優良、學業精深的有用之才,以實際行動匯報社會、建設家鄉、報效祖國。
積極探索搭建“雙體共促”的幫扶建設機制
滿目鄉村幸福花,盡是駐村干部澆。阜陽市審計局駐村工作組王亮一行三人幫扶工作組,積極探索搭建“雙體共促”的幫扶建設機制。一方面聯合優勢資源組建鄉村振興共同體,實現美好向善、共建共贏;另一方面建設實現鄉村“三個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綜合體,即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業農村農民融合以及城鄉融合。幫扶小組在太和阮橋助力鄉村振興的佳話在太和縣大地廣泛傳開,正影響著一大批駐村幫扶振興的鄉村干部,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添磚加瓦。
( 張萬峰 傅友君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