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界No.1》傅文俊 數繪攝影 150x150cm 2009-2011
《無界No.2》傅文俊 數繪攝影 150x150cm 2009-2011
當我游歷于敦煌石窟、龍門石窟抑或大足石窟時,我完全被震撼所征服。面對靜穆雄渾的佛像,一種禪定寂寥的心境油然而生。但是,近些年來在錫蘭、緬甸、泰國、日本、中國以及印度,各大珠寶店陳列著用珠寶、金銀制作的金剛乘佛教之眾神,并將其進行買賣。佛教圣地更是變?yōu)槁糜蝿俚兀鞔笊啼伋涑庵膳可a的佛教圣物,其中不乏制作膚淺、粗糙且不按佛教儀軌制作的佛像。事實上,這些造像與原始宗教的神圣與含義已無聯(lián)系,僅是依托于消費文化擷取佛學膚淺形式的商業(yè)行為。
——2009年6月
《無界No.3》傅文俊 數繪攝影 150x150cm 2009-2011
《無界No.4》傅文俊 數繪攝影 150x150cm 2009-2011
我似乎在CT造影與佛教造像之間找到了某種連接,兩者的關系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排斥。無論是醫(yī)學造影還是佛教造像,圖像本身都給人某種生與死的暗示。
——2009年12月
生與死關系密切、不可分割。人類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來臨。但生未必可喜,死未必可哀,生命若無意義,何喜之有?死亡若有尊嚴,何可悲哀?如果知道生與死是人類的必然,那么,生命本身就是需求意義與尊嚴的過程。
——2010年12月
《無界No.5》傅文俊 數繪攝影 150x150cm 2009-2011
《無界No.6》傅文俊 數繪攝影 150x150cm 2009-2011
我同意海德格爾的觀點,人只要還沒有亡故,就以向死存在的方式活著,就是說一直以“有死”或“能死”的方式活著。這是種貫穿一切“活著”的死亡存在。
——2011年1月
我創(chuàng)作的作品看起來帶有某種驚恐或異樣,因為,在我看來只有異樣化的精神狀態(tài),才能從大眾文化和消費時代的趨同性中逃離出來。
——2011年4月
《無界No.7》傅文俊 數繪攝影 150x150cm 2009-2011
《無界No.8》傅文俊 數繪攝影 150x150cm 2009-20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