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從一則《說明》說起:
4月3日,比亞迪宣布,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將專注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
這波廣告打得猝不及防——就像你身邊的跟屁蟲,那個一直拖著黃鼻涕的發小兒,突然告訴你:“不和你玩兒了,我要上哈佛了。”
猛然間才發現,原來比亞迪早已暗戳戳、華麗麗地成長為千億級的行業巨頭。
2021年比亞迪營收2161億元,銷量74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60萬輛;特斯拉在華同期銷量約32萬輛。
2022年3月,比亞迪銷量10萬輛,是特斯拉的2倍。
實際上,比亞迪早就不和國內燃油車同行玩了:
2015年獲得聯合國特別能源獎;
2016年榮獲“扎耶德未來能源獎”大型企業獎;
2017年,蟬聯《財富》雜志“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第五名,位列汽車行業榜首。
2019年,被《財富》雜志評選為“改變世界的企業”,排名全球第三,唯一上榜的中國汽車企業。
比亞迪秦在《汽車之家》2019年上半年《中國品牌質量排行》中完勝師傅——雷克薩斯ES。
2020年,比亞迪連續6年蟬聯汽車行業最具價值中國品牌冠軍。
那,新能源汽車成為比亞迪的主業,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是壯士斷腕,舍車保帥?
還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我們接著往下說。
一、新能源車的短板,決定受眾少
坊間對新能源車的印象是:承認是大勢所趨,大家都說好,推薦別人買,要買我不買。
混動車續航還行,但高昂的售價也讓人望而卻步。用著省,買著貴——省下來的油錢,都用在買車上了。一句話,看著好,不接地氣。
買電車更被看成是交智商稅,價錢貴,續航短,充電慢,殘值低。
某些電車品牌甚至被坊間調侃為“電動三傻”——充滿好奇心的吃瓜群眾,看車的同時,更想看看車主長啥樣——究竟是啥樣缺心眼的主兒,才買這車?
新能源車的價錢,補貼后也要比同檔次燃油車貴不少,差價換成油錢,夠開到報廢了。
老百姓最講究實惠,居家過日子,圖的就是個省錢省心,又趕上疫情非常時期,哪個人的錢,不是從牙縫里省吃儉用攢下來的?
燃油車經過上百年的發展,技術成熟,配套完善,二手車市場成熟,商家也變著法兒地用優惠來吸引顧客,老百姓在價格上和心理上都能接受。
新能源車發展時間短,廠家都摸著石頭過河,車子和配套設施各種不完善,想讓民眾接受新事物,先得解決后顧之憂,動點真格的,別凈整那些虛頭巴腦的臭氧層子,沒人想當小白鼠。
二、你對比亞迪的認知,還停留在原地?
有多少人,對比亞迪的印象,還停留在F3和S6?或者是國產“四大破”的階段?
你這么想,一點都不奇怪。
說起來,我對F3其實是心存感激的。
F3之前,德系、日系、美系、歐系為代表的洋品牌,瓜分了國內汽車市場這塊大蛋糕。
國內汽車行業要么做代工,要么拿來主義做總成,要么合資傍大款,在夾縫里撿點殘羹剩飯。
汽車依然是奢侈品一般地存在,普通工薪階層只能望車興嘆。
2005年上市的F3,是比亞迪逆向研發豐田花冠的產品(我心底一直為發明“逆向研發”一詞的老兄喝彩,居然把抄作業說得如此清新脫俗),質檢由日方把控。關鍵車子是真便宜,配置豐富,當年火遍大江南北,一下子打破了洋品牌壟斷家轎市場的價格壁壘。
國人今天能買到便宜的汽車,比亞迪功不可沒。
這就是前文提到的,我對F3心存感激的原因。
F3銷量破百萬,在國產汽車的發展史上,絕對具有里程碑意義。
如果說F3打壓了家轎價格,那么S6則打壓了SUV價格。
但從此以后,嘗到甜頭的比亞迪開始飄了,在“四大破”的路上越走越遠......這么說吧,聽說你要買車,跟你關系鐵的人,都會語重心長地囑咐你,千萬別買比亞迪,看都不要看......
這種壞印象,對比亞迪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第一印象確實很難改變。
所以,你對比亞迪的印象,如果停留在“四大破”階段,一點也不奇怪,只不過滯后了而已。
三、天翻地覆的比亞迪
劇情在2015年終于有了反轉,要不然你也看不到今天的比亞迪。
比亞迪悟透了新能源汽車的“葵花寶典”,開始內外兼修了。
標志性事件,就是2016年,請來前奧迪設計總監艾格、前奔馳S級底盤專家漢斯及其團隊,幫比亞迪打通了任督二脈(顏值和底盤),把短板一下子提到了世界級高度。
全新一代的唐、宋MAX、宋DM(DM由艾格局部調整,底盤是漢斯團隊調教的),就是他們推出的產品。和初代相比,前后判若兩車。
后續作品有Dragon Face龍顏臉設計,也是現在比亞迪沿用的家族式設計語言。
不得不說,21世紀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
當然,如果沒有新能源這棵梧桐樹,兩位大牛不一定請得動;即使人請來了,也不一定造得出來——幸好比亞迪已非吳下阿蒙。
不然以股神巴菲特的眼光,怎么會買它的股票,并一直持有呢?
其實不止比亞迪,很多國產自主品牌,都發生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改變。“四大破”已經沒人提起了。
在國內的新能源車領域,比亞迪敢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比亞迪的經營不只國內,在美、日、英、法等國為代表的世界范圍內,設立了30多個工業園,實現全球戰略布局。
比亞迪的業務不只汽車,涵蓋電子、汽車、新能源和軌道交通等領域,作用舉足輕重。比亞迪的刀片電池,針刺試驗的安全性,遠超特斯拉的三元鋰電池,把自燃從新能源車的字典里徹底剔除。
比亞迪的DM超級混動,續航超過1000公里,沒有續航焦慮。
比亞迪E平臺3.0,是世界級的高度,能與之比肩的,只有特斯拉。
關鍵是比亞迪接地氣,是老百姓買得起、用得住的新能源車。
特斯拉已經向比亞迪,下了20.4萬臺/年的刀片電池訂單(型號C112F)。
而比亞迪新能源汽車,2022年的銷量目標是150萬臺,是去年的2倍多。
所以,官宣新能源汽車成為比亞迪的主業,說明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