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彌留
文/傅文俊
《余音繚繞No.1》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余音繚繞No.2》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余音繚繞No.3》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余音繚繞No.4》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范疇一直以來都是藝術創作的主題之一,我對民族、民間文學藝術和傳統工藝一直以來都具有濃厚的興趣。它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尤其在日益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眾多的非物質文化走向被遺忘的邊緣甚至消失。在這樣一個文化遺存的彌留之際,我總在思考怎樣才可以跨越這種彌留?
在《余音繚繞》的創作中,我將正在消失、已經消失,或者有可能面臨消失的“文藝樣式”,與以非物質遺址形式存在的“化石”,以及作為即將消失的手工藝“夏布”三者組接在我的畫面上。我將諸如儺戲、昆曲、蘇州評彈、皮影戲等包括西方的芭蕾舞劇、歌劇以及交響樂的劇照用相機記錄下來,之后將這些形象呈現于化石的圖片之上,即實物——平面記錄——多層平面記錄并置的過程。
《余音繚繞No.5》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余音繚繞No.6》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余音繚繞No.7》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余音繚繞No.8》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其中我將化石上的劇照處理成陰刻效果,也可以看成是傳統的剪影或皮影戲。因為這些藝術門類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民族特色。對畫面做出這樣的處理,一方面是想以更為特別的方式呈現文化遺存狀態的記錄,另一方面也是探索攝影呈現方式的可能性,從而產生綜合材質的效果。
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世界性的課題,也是作為文化藝術從事者的我們的責任與義務。對于已經消失的文明,像瑪雅文化、亞特蘭蒂斯文化、古巴比倫文化等之所以為后人所知曉,大部分是來源于文字的記錄與描述。
幾乎所有的公共宣傳皆依賴于書面文字、廣播和電視。而我就是想通過視覺語言將這些有可能成為未來歷史長河中的瑪雅文化進行形象記憶——即戲劇性的瞬間。所以我將畫面處理成滲透著歷史變遷、彌漫著滄桑遺跡的混合材料的投影。
《余音繚繞No.9》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余音繚繞No.10》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余音繚繞No.11》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余音繚繞No.12》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伴隨著經濟與科技的大繁榮,隸屬于人類精神層面的文化越來越多趨向于大眾化,至此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純文學與俗文學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尤其是商業對文化的入侵,使得文化本身成為商品,成為被消費與把玩的對象。
在這種大背景下,那些以民間的口傳心授、師徒相傳方式存活的藝術樣式滿足不了現代人的審美需求,繼而走向日益邊緣化的弱勢地位。在眾多民間藝術中,其審美意圖多在于修身養性、完善心靈,與現代社會所熱衷的快節奏、多媒體、刺激感背道而馳。
《余音繚繞No.13》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余音繚繞No.14》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余音繚繞No.15》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余音繚繞No.16》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出于人文主義關懷,我不得不投身其中;在面對傳統文化遺存時,我不得不發出一聲呼吁;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我也不得不為后人留下點什么,好讓他們有“像”可尋。
當然論及文化遺產的流失,除了當下消費與商業文化的影響之外,與傳統文化和現實生活的相互沖突也脫不了關系。這些傳統的藝術樣式,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的,它本身蘊含了歷史沿襲下來的思想、文化、道德、風俗以及行為方式,當然也包括審美個體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當我們一味追求現代化的同時,除了那些像鋼筋水泥與高樓大廈一樣能給我們帶來快節奏與消費性的藝術外,傳統平靜、晦澀、純粹的藝術種類似乎失去了獨立的存在意義。
《余音繚繞No.17》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余音繚繞No.18》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余音繚繞No.19》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余音繚繞No.20》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就像除了流行音樂外,古典音樂、各少數民族的詩歌,對現代人心靈的撫慰好像失去了藥效。但是人類似乎沒有考慮,這種審美專橫促使了小共同體的價值取向的消失。久而久之,文化就會變得匱乏、單調。換句話說,消費文化的生產使得傳統文化的深度模式、歷史承載走向危險。長期忽視文化的培養,必定使越來越多的傳統文藝形式泯滅。
當然,我不反對創新和任何商業演出,我只是拿出了一個藝術家應有的文化態度。給那些傳統的藝術門類留下一點空間。多一些時間對傳統文藝形式進行重新認識。當今的藝術龐雜而凌亂,藝術理想主義的喪失,以及強大而浮躁的利益運作體系,都成為傳統藝術門類保留的難題。
《余音繚繞No.21》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余音繚繞No.22》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余音繚繞No.23》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余音繚繞No.24》 傅文俊 數繪攝影 80x100cm 2014
作為藝術家個體能做的就是對其進行盡可能多的傳承與傳播。當然傳承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不過傳播就可以停留在當下,我的這些冷靜嚴肅的圖像就是一種記錄與傳播。希望通過我的作品,可以使觀眾充分的體驗到這些戲劇、芭蕾舞劇、交響樂等藝術中的文化精神、信仰以及情感。雖不能立竿見影,起碼可余音繚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