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縱覽世界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經濟體想要獨立自主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至少要做到三點:國防(軍事)安全、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沒有軍事安全,我們可能回到任人宰割的時代;沒有糧食安全,我們可能會不戰(zhàn)自亂;沒有能源安全,我們無以發(fā)展經濟,無以擺脫貧困。
這三個問題都曾讓我們的先輩為之頭疼,并為之奮斗了幾十年。
1964年和1967年,隨著在新疆羅布泊的兩聲巨響,以及“錢學森彈道”導彈的出現(xiàn),我們的國防安全不再是個大問題了。而在以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中國農業(yè)科學家長期不懈奮斗下,糧食安全的也不再是問題了。
然而,直到現(xiàn)在我們也不敢說已經將能源安全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里,2021年我們的原油進口額超過1萬億人民幣。但我們已經摸索出一條路徑——當年英國通過“煤炭+蒸汽機”引領了第一次科技革命,美德通過“石油+內燃機”引領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現(xiàn)在中國寄于厚望的“光伏+電動車”產業(yè)鏈影響力不亞于一次新的科技革命。
01
天降奇才
1963年2月10日,江蘇揚中太平村的一戶陳姓人家喜添雙胞胎,全家人在為新生命降臨感到高興的同時也憂心忡忡,畢竟在那個歲月多出來兩張嘴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巧合的是,雙胞胎出生的當天離老陳家不遠的老施家也生下一女兒,但可惜的是女兒剛出生不久就夭折了,老施全家人悲痛欲絕。
于是兩家一合計,就決定將陳家雙胞胎中的弟弟送到施家。這樣,陳家可以減輕點負擔,施家也可以減緩一些喪女之痛。施家把男嬰奉為掌上明珠,并起名“施正榮”。
在施正榮出生的同一年,鐘馨稼降生于廣東省湛江市長山小鎮(zhèn)上的一戶普通中醫(yī)世家。鐘馨稼、施正榮,以及隨后幾年出生的王傳福、李河君、曾毓群、李振國等人在多年后在中國的大地上掀了一場影響世界格局的能源革命,他們中的幾人先后成為中國內地的首富。
最早在能源做出一番大事業(yè)的是鐘馨稼。鐘馨稼的父母一直希望他能子承父業(yè)、行醫(yī)救人,但富有個性的他極其厭惡父母對他的束縛。后來,初中畢業(yè)時鐘馨稼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報考了湛江藝術學校,希望成為一名藝術家。
但是,等到中專畢業(yè)時,18歲的鐘馨稼發(fā)現(xiàn)在人人爭先致富的時代,藝術根本就不值錢。不得以,他進入了一家電池廠,成為流水線上的一名工人。
在這里不安分的鐘馨稼找到了用武之地,不同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工友,鐘馨稼每天花了大量的時間研究電池相關的知識,并實踐中不停地嘗試改進電池的品質。隨著對于電池原理的不斷深入了解,鐘馨稼自主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免保鉛酸電池。這款新電池成本更低、儲電量更強,因此獲得了大量訂單。
一個中醫(yī)世家、學藝術出身的中專生,把中國的電池行業(yè)帶到了世界領先的位置,這樣的傳奇故事讓鐘馨稼頓時名噪一時,被稱為“電池大王”。
02
殊途同歸
80年代的最后一年,是中國天干地支的己巳年(蛇年)。這一年從港臺席卷而來的流行風席卷整個中國,一時間兩岸三地樂壇神作頻出,《千千闕歌》、《愛的奉獻》、《讓我一次愛個夠》、《一無所有》、《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等一系列神曲橫空出世宛如神仙打架。
這一年,施正榮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了2002年諾貝爾環(huán)境獎得主、“太陽能之父”的稱號馬丁·格林教授的博士生,從此改行研究太陽能。
這一年,曾毓群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yè),他拋棄了畢業(yè)分配的國企“鐵飯碗”,南下東莞的一家外資企業(yè);
這一年,考上研究生的李河君并未繼續(xù)攻讀學業(yè),而是借來5萬元開始了創(chuàng)業(yè)生涯,成立了漢能集團的前身華睿集團。
當然,這一年要說最神奇的還是當屬鐘馨稼!當時因為人生受挫出家當了兩年和尚的鐘馨稼在廟里看報紙時看到一則原油能源危機的文章,引發(fā)了他考慮用電池驅動汽車的想法。
1990年,全國人民沉浸在舉行亞運會的喜慶氣氛里。在蘭州大學的校園里,三位即將畢業(yè)的年輕人李振國、李春安和鐘寶申老校長的雕像下約定,如未來能共同創(chuàng)業(yè),公司名字就叫“隆基”。
而幾年之后,1993年中國首次成為石油凈進口國,能源安全的問題日益被提上日程。
03
時代紅利
90年代中期,中國的移動通信市場飛速發(fā)展,“大哥大”、BP機在逐漸從有錢人向普通人普及。
199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王傳福發(fā)現(xiàn)更換一塊充電電池的價格高達上千元,而他的專業(yè)知識告訴他這種電池的生產成本少得可憐。他敏銳地意識到中間的投資機會,于是說服表哥呂向陽投資250萬元,開啟了比亞迪的創(chuàng)業(yè)生涯。三年之后,比亞迪銷售收入就突破了1億元,拿到全球鎳鎘電池市場接近40%的份額,并開始進軍鋰電池。
同在1995年,還俗之后的鐘馨稼在珠海成立了雷天集團。第二年,他宣布自己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塊90毫安的可充式鋰電池,開啟了中國高端電池產業(yè)的神話。
1998年,鐘馨稼宣布自己制造出單體容量100Ah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并裝車試用。結果,在眾多媒體見證下,這次試駕時發(fā)生了自燃,讓鐘馨稼顏面掃地。但他并沒有放棄,又經過一年的優(yōu)化之后,試驗成功了,鐘馨稼再次成為媒體眼中的“弄潮兒”。
2001年,科技部對鐘馨稼的鋰離子動力電池進行了多項嚴格的測試:結果顯示,這款鋰離子動力電池各項指標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于是鐘馨稼的動力電池也順理成章地被列入了國家“十五”863計劃。值得一提的是,科技部在此后的一份文件中對動力電池項目作出高度評價:“電動汽車將是21世紀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重點,發(fā)展電動汽車是我國加入WTO后,提高我國汽車工業(yè)國際競爭力的戰(zhàn)略選擇,也是我部十五863計劃的重大專項,作為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的鋰動力電池是該專項的關鍵所在。“
若干年之后的今天,我們再來回顧中國電動車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發(fā)現(xiàn)只有中專文憑的鐘馨稼眼光確實也是領先一步。后來的王傳福看上去更像是復制了鐘馨稼的路徑,從電池到電動車,一步一步走到了現(xiàn)在。或許那個時候大家想的只不過是賺點快錢,估計誰也沒想到,這些靈光一現(xiàn)的想法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中美汽車產業(yè)強勢崛起,把日德逼到了絕境。
仿佛應了那句詩: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04
時勢與英雄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我們在回顧歷史變遷的時候,總會有個問題:究竟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
2000年,一個叫周杰倫的年輕人橫空出世,讓全世界華人歌迷吃了一驚:原來歌還可以這么唱?周杰倫成功地把rap和中文銜接在一起,把傳統(tǒng)的中國風和流行樂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了獨特而有藝術的音樂,開啟了音樂一個新的時代。
同在這一年,德國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為了徹底淘汰化石能源,德國開始對光伏上網電價進行政策補貼,開啟了一個能源領域的新時代。
這一年,李振國注冊成立西安新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這就是隆基的前身。而師從“太陽能之父”的施正榮意識到自己的機遇來了,他寫了份200多頁的商業(yè)計劃書四處游說天使投資人:“給我800萬美元,我給你做一個世界第一”
2001年,拿到投資的施正榮在無錫創(chuàng)辦了尚德。五年之后,施正榮兌現(xiàn)了自己吹的牛,尚德成為中國首家登上紐交所的民營企業(yè)。2006年1月13日,尚德股價漲到34.02美元,施正榮身價達到了23.13億美元(約186億元),成為了中國大陸新的首富。
在施正榮無限風光的時候,李振國等人按大學時立下的誓言,將西安新盟正式改名為隆基股份,開啟了光伏新篇章。但是在一片火熱的多晶硅浪潮中,隆基仍舊堅守單晶硅,發(fā)展并不算順暢。
那幾年也是王傳福的高光時刻。2002年7月31日,比亞迪股份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第二年,比亞迪一舉超越日本三洋,成了世界第一的手機電池供應商。王傳福也以資產3.28億美元登上《福布斯》雜志“中國大陸百富榜”,位列第13位。
然而在這個時刻,王傳福做了一個當時倍受質疑,現(xiàn)在看來卻是無比正確的決定:他以2.7億元收購陜西秦川汽車7%的股份。當時這個消息傳出來,市場馬上意識到王傳福進入汽車制造領域的意圖直指電動汽車,而電動汽車剛剛經歷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市場化失敗,所以市場以比亞迪的股價暴跌了30%作為對這次收購的回應。甚至有投資者在大會上暴怒道“要拋售比亞迪股票,拋到死為止”。
但王傳福覺得全球手機電池天花板只有幾百億元,難以全部裝下自己的夢想,堅信萬億天花板的汽車才是未來的方向。而那些低位拋售比亞迪股份的投資人幾年之后迎來了打臉時刻——2008年,股神巴菲特向比亞迪投資2.3億美元,取得10%的股份,這是他在中國企業(yè)上的第二大投資。2009年,王傳福以396億元人民幣身家成為中國內地新首富。
在施正榮和王傳福大放異彩的日子里,李河君正在進行一場曠世豪賭:他砸鍋賣鐵、掏空全部身家并四處借債,投資160億在海拔兩千多米的云南金沙江建造金安橋水電站。但是萬幸的是這一次他賭贏了,這座發(fā)電量比葛洲壩還大10%水電站,在歷經8年之后于2011年3月27日正式舉行發(fā)電慶典儀式。李河君自豪地宣稱,金安橋水電站每天的現(xiàn)金流超過了1千萬,而且維護成本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說每年的凈利潤大概就有35、36億。
有了金安橋水電站這臺印鈔機作后盾,李河君開始加大對太陽能光伏產業(yè)的投入。不過李河君決定豪賭另一大技術路線——薄膜。李河君認為薄膜發(fā)電就像人造葉綠素,人類可以像綠色植物一樣通過薄膜直接利用陽光,而不用受限于地理位置。
當時的情況是,多晶硅的價格經歷了暴漲暴跌,從2006年25美元/公斤被炒到2008年近500美元/公斤。隨后08年經濟危機爆發(fā),各國政府紛紛減少對光伏產業(yè)的補貼,中國的光伏產業(yè)變得步履維艱;2012年,在歐美國家針對中國光伏企業(yè)發(fā)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國光伏對外出口頓時銳減80%,整個行業(yè)進入 “至暗時刻”——這個時候大家才發(fā)現(xiàn)光伏是一個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行業(yè),而且核心技術全部受制于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時最被大家看好的、頂著“諾獎得主弟子”名頭的施正榮率先倒下來了。2013年3月,尚德電力破產重整,施正榮從首富神壇跌落凡間。
而在施正榮之前,“天才中專生”鐘馨稼和合伙人鬧翻,對方指責鐘馨稼的技術發(fā)明全是造假,雙方為此鬧到法院。在尚德電力破產的同一個月——2013年3月,鐘馨稼向法院撤訴并承擔了相關訴訟及鑒定的50余萬元費用。至此這場官司孰是孰非,一目了然。鐘馨稼從此一蹶不振。
但是在這樣一個朝氣蓬勃的新興賽道,從來不缺傳奇人物,各路英雄“你方唱罷我出場”。就在施正榮、鐘馨稼跌落神壇這年,李河君的漢能在香港借殼上市,后更名為“漢能薄膜發(fā)電”。兩年之后,2015年,漢能市值突破3000億港幣,李河君以1600多億的身家超過王健林和馬云,成為中國內地首富。
不過好景不長,李河君在首富的位置屁股還沒坐熱,就有做空機構炮轟漢能一直通過關聯(lián)交易等手法虛增業(yè)績、操縱股價。消息傳出,漢能股價暴跌,李河君20分鐘身價縮水了上千億。
真是應了一句話: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
美團王興說過,真正的高手都在苦練基本功。就在尚德、漢能等企業(yè)盲目擴張、大起大落之時,隆基就像一個苦行僧一樣,在降低單晶硅發(fā)電成本的技術道路上艱難摸索。說實話,在施正榮、李河群等人先后登頂中國大陸首富的時候,隆基也曾動搖過。但是李振國等人反復思考后認為即使現(xiàn)在(當時)光伏是政策性保護行業(yè),但未來一定是充分競爭的,所以如果光伏發(fā)電的價格在傳統(tǒng)發(fā)電模式面前沒有優(yōu)勢,那么這個商業(yè)邏輯就不成立。而多晶硅光能轉化效率低是天然不可改變的瓶頸,長期來看單晶硅才是未來度電成本(LCOE)最低的技術路線。
于是,在那些年光伏產業(yè)的造富潮中,堅守單晶硅的隆基只是行業(yè)里一個不起眼的小配角。很多年后,功成名就的鐘寶申后來在接受《中國企業(yè)家雜志》采訪時說到:“在誘惑面前,在各種各樣的困境面前,人容易忘掉常識。其實常識,才是保護你的寶貴財富。”
既然光伏行業(yè)的常識是:那些年的高增長是基于政策驅動的,一旦各國政府補貼力度降低,行業(yè)開始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如果沒有人愿意接受高價的“環(huán)保電”,那么整個光伏產業(yè)存在的邏輯就不成立。那么光伏企業(yè)要做的就是怎么樣能夠讓發(fā)出一度電的成本越來越低,這個就是確定性的研發(fā)方向。隨著技術的進步,中國光伏每發(fā)一度電的成本已經從20年前的十幾塊錢,降至如今的0.44元——逼近煤電成本。在沙特等日照條件好的中東國家,光伏發(fā)電的度電成本甚至已降至2美分(約1毛3分錢),已經遠遠低于傳統(tǒng)能源。而隆基掌門李振國表示,這依然不是盡頭,未來30年光伏的降本空間大概還有60%-70%。他甚至已經開始暢想用光伏發(fā)電淡化海水,將沙漠變成綠洲,打造一個負碳地球!
同樣的事情也發(fā)生在王傳福身上,從開始做電動車的那一刻他就深刻地認識到,如果只是依靠政策補貼,電動車永遠也替代不了汽油車。所以,比亞迪一開始把自己的目標用戶鎖定在出租車上。王傳福經測算發(fā)現(xiàn)普通燃油出租車百公里油耗約9L,假如油價約為8元/升,則出租車平均一公里需要7毛2分錢。而比亞迪e6純電動車百公里耗電21.5度,平均電價0.66元/度(注:夜間充電比較便宜,可以拉低成本),平均一公里要比燃油車便宜5毛5分錢左右。而深圳的出租車一年大概能到12-15萬公里,也就是一年能省下6.6萬至8.25萬。假設一輛出租車運營5年,累計可以省下33萬-41萬——這也正是純電動出租車的優(yōu)勢所在,而且跑得越多省得越多。
幾年以后,隨著電動車價格的進一步下探,王傳福看到了電動車在私家車市場的機遇。2019年他在央視《對話》節(jié)目中表示,當電動車比燃油車價格高出不超過4萬元時,聰明的消費者會選擇電動車。
王傳福解釋說,這是因為私家車每年大概行駛2萬公里,用3年就可省3萬元油錢,加1萬元減免的購置稅,共4萬元。而根據數(shù)據統(tǒng)計,美國汽車平均使用年限是11.8年,日本是12.8年,中國是4到5年,也就是電動車從使用成本上已經出現(xiàn)了取代汽油車的可能性。
王傳福曾暢想中國的未來時說:“大自然沒有給我們石油,但給了我們沙漠,太陽在沙漠的日照時間,每年可以達到三、四千小時。未來,如果中國沙漠1%的面積鋪上太陽能電池板的話,中國的電全夠了,火電全部關掉就可以了。”……“比亞迪做電動汽車就是要讓中國三峽大壩的水都變成油,讓中國所有城市的天空都像西藏一樣藍。”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當新生事物由政策性驅動向經濟性驅動轉變的時候,行業(yè)增長曲線的斜率勢必將會增大,新勢力會對舊勢力進行摧枯拉朽的顛覆和替代。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王傳福描述的美好未來正在一步一步變成現(xiàn)實,這幾年無論是光伏還是新能源高速發(fā)展,再次驗證了這一理論。我們希望“光伏+電動車”的組合建立能源安全保障、帶動中國經濟進一步飛躍,而從現(xiàn)狀來看,這個夢想已經指日可待。
04
結論
最后做一個總結。
前不久,投資大佬王國斌在闡述自己的投資理念時表示:“投資是要尋找‘幸運+能干’的優(yōu)秀企業(yè)。最重要或者最希望找到‘既幸運又能干的’。如果找不著,我們愿意去找一些幸運的。”那么什么樣的企業(yè)是幸運的?什么樣的企業(yè)又是能干的?哪些是又既幸運又能干的?這其實和我們前面討論的那個話題“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的答案不謀而合。
最近幾年中國投資圈有句流行語叫:“人生發(fā)財靠康波”。說的是我們每個人財富的多少和你的個人能力并沒有特別大的關系,有人賺了很多的錢、覺得自己很厲害,但事實上更主要的來自經濟周期運動帶來的紅利。換句話說,在這個時代,通過勤奮努力大概率能賺點小錢、做到衣食無憂,但是想賺大錢走上人生巔峰,更多的還是得靠踩中時代的節(jié)拍。當然,還有一種超越凡人的存在,他們能夠創(chuàng)造一個造富的時代。
所以,按這個標準來看的話,施正榮、李河君這些借助政策扶植、踩中時代的節(jié)拍的人屬于時勢造就的英雄,他們嗅覺敏銳、長袖善舞,當行業(yè)風口來臨時,他們乘風而上,甚至登頂首富寶座。但當潮水退去,人們猛然發(fā)現(xiàn),哪怕頂著“諾獎弟子”光環(huán)的施正榮也不過只是一個普通在裸泳者——這些人屬于“幸運”的。
而隆基的李振國等創(chuàng)始人和比亞迪的王傳福(國外的馬斯克、比爾蓋茨)就像“產業(yè)界的周杰倫”一樣,他們是開創(chuàng)新時代的英雄。在他們不懈地努力下,讓光伏和電動車這些新生事物脫離了政策的襁褓之后,依然擁有強大的生命力——這些人屬于“既幸運又能干的”。
但不管是李振國、王傳福、曾毓群,還是從首富寶座跌落的施正榮、李河君,甚至備受爭議的鐘馨稼……無論他們現(xiàn)狀如何,無論他們是做對或者做錯過什么事,我們依然應該記住他們?yōu)橹袊茉窗踩鞒龅臍v史性貢獻。正是他們以企業(yè)家的眼光、前仆后繼地奮斗過程中,中國成為全球光伏產業(yè)和電動車產業(yè)占比規(guī)模最大的國家,不僅在產量、產值上傲視群雄,而且在很多核心產品上實現(xiàn)了國產化,甚至到了可以卡別人脖子的程度。他們無論成敗,都應該是我們的英雄。
2020年中國首次莊嚴地向世界承諾中國將在2030年實現(xiàn)碳達峰、2060年實現(xiàn)“碳中和”的目標,這意味著在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這個絆倒過兩個首富的行業(yè)里,有可能有醞釀著長達40年的超級機遇。祝大家在這樣的時代紅利中,找到那些“幸運+能干”的企業(yè)家和企業(y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