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于未來似乎遙不可期,可于過去總如白駒過隙,轉眼之間,我離開團隊獨立執業已經一整年了。這一年,是篳路藍縷、投石問路的一年,是厚積累土、固本足下的一年,也是無拘無束、瀟灑隨性的一年。
一、回顧
去年今日,我到單位辦理完交接手續,正式成為了一名沒人給發工資的提成律師。整個6月,沒干什么正事,基本上可以算是上一份工作結束后的休假期,除了看渤海小吏的封建脈絡百戰中的《兩晉悲歌》外,便是攢了文章《人生各有時——一個青年律師的獨立宣言》。
7月開始正式考慮市場開拓問題,開通了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等自媒體平臺,也購買了華律網推廣會員。同時也開始了注會綜合的復習。如此持續到8月份,基本的節奏便是白天看書、寫文章,晚上健身房。臨近考試時,轉為全力準備考試,奈何考試延期了,因擔心延期變為取消,復習的事只好暫緩。8月份的最后一天,正式開張了,接待了個當面咨詢,收咨詢費600元。其實之前在華律上也會接到一些咨詢,但費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不算開張。
我時常有這樣的體會,類似的事情總會接連地出現。上一個咨詢沒多久,另一個咨詢業務也緊接著出現了。隨后,我的咨詢報價也由600元漲到了1000元,并且仍然有人買單。
9月10號后我開始重新撿起注會,因為9月21日考試,萬幸,它終歸還是考了。考完試后,我開始考慮產品化的打造了,于是便做起了講課的課件。聽別人講課時沒感覺,但自己要去講時才發現做個課件是真費勁兒,孔老夫子講的“教然后知困”,誠不余欺。講一個小時的內容,至少得有3個小時的儲備。課件趕在十一假期結束前做完了,然后在朋友的幫忙安排下,于10月20日在盈科的直播平臺上進行了課程輸出,反響還不錯,截至今日,已經有1000多次播放了。雖然沒直接帶來業務,但講課作為律師市場開拓的必備技能,還是要多找機會訓練的。
曾幾何時,我覺得我當初沒直接做訴訟有些走了彎路,但其實所有的經歷都有它的意義。10月底,在朋友的介紹下,成交了一個投資盡職調查業務。同樣,類似的事情總會接連地出現,另一個前前老板介紹的盡職調查業務也來了。11月還聽了許多課程,雖然聽完記不住什么,但學過的東西在需要用到的時候總會有個印象。
12月份突然間便來了個土耳其的外國客戶,以我這個英語水平,根本就沒想到還能做涉外業務。來訪人員中有老外,好在有他的中國同事可以翻譯,案件順利談成。
1月份又有朋友介紹了個國企的法律顧問,本想國企的業務應該需要走個招投標程序,沒想到開了個視頻會議也便成交了。
2月份又有朋友介紹了個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收購項目的盡調業務,談成第一個項目后,緊接著便做了它的第二個項目,第三個項目因為忙不開沒辦法做,第四個項目本已經準備第二天進場了,但頭天晚上因收購股東內部意見不統一,暫時擱置了。
3月份有朋友介紹了個個人客戶的案子,其實也可以成交,但因為一些原因不太想做,便轉介紹給朋友做了。4月份貌似沒啥案子,看看書,寫寫文章。5月份雖然疫情封控,但仍有朋友介紹案子成交。
回望過去的一年,就收入來說,基本和在團隊時持平,成績也還算可以。在此,要真心感謝各路朋友們的相助,讓我在起步階段可以順利揚帆。
二、感想
1、自由意志
當年羅永浩與王自如網絡約架的最后,羅永浩道:“你如果是被包養的呢,就不要談獨立人格!”。陳寅恪先生也有云:”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有獨立人格,才有自由思想,自由思想也即自由意志。
誰都希望有自由意志,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但生存于世,大多數時候還是需要委曲求全、聽命于人。沒辦法,社會的客觀規律就是不同的人掌握不同的資源。掌握資源多的一方才能擁有更多的自由,而掌握資源少的一方則不得不出賣自由來換取資源。
很多人做律師的初心,可能就是覺得律師自由,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但實際上,律師剛開始根本不可能有自由,因為需要上班掙錢學經驗,有些團隊甚至是7×24小時的隨時待命狀態,連一個完整的休息日都可能是奢望。這也沒辦法,拿人錢,聽人話,自古使然。
在有一定經驗和資本積累后,走上獨立道路的律師才算是能實現初心,沒人發工資也就不會有人管束,可以自己事務自己決定、自己時間自己安排。
2、收入模式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無論是在公司還是律所,都是通過出賣時間來按月獲取收入,取得收入的時間基本都是固定的發工資的時間。而獨立之后,收入模式不再是每月固定的工資, 而是通過獲客交易賺取的利潤。
拿工資時,收入相對穩定;拿利潤時,收入極不穩定。但這種不穩定性卻更容易帶來收入上限的突破,一來是客戶的積累,二來是風險收益在日后的兌現。聽過一句話,加班是掙不了大錢的,掙大錢靠的是效率的提升。獨立之后,關于掙錢效率的體會會更加深刻。
掙錢效率的提升,一是要增加自己用以交換的產品或服務的稀缺性,二是要嵌入到更有價值的社會關系當中。第一點指的是做大多數人做不了的業務,第二點是指盡可能地拓展自己的人脈。
3、機會成本
我本科時的專業是工商管理,上經濟學課時學到的一個很重要的詞便是機會成本,大致意思是說你做一件事時就需要放棄另一件事,而這個被放棄做另一件事產生的收益便是機會成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多時候也就只能專注于一件事。比如考注會的時候就沒有精力去學英語,上一天班后就不想再去鍛煉。因為上班而不能去做或不想去做的事,可以認為是上班的機會成本。
前面提到掙錢效率的提升,第一點是增加自己用以交換的產品或服務的稀缺性,具體做法便是鉆研某一細分領域的專業知識,建立起自己相對于他人的信息優勢,形成自己的知識壁壘。第二點是嵌入到更有價值的社會關系當中,也就是去搭建自己的人脈。而以上兩點,尤其是第一點,是一個特別耗費時間的工作。這就需要在選擇專業領域時選擇相對細分的領域,精力分配上要有所側重,該放棄的就放棄,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凹纫忠€要”模式,對我這種天資平平之人是行不通的。
4、市場感知
在團隊拿固定工資,是不用去承擔市場風險的,這一塊的壓力老板替你扛了。而獨立后就需要自己去面對市場風險。律師業務其實就是律師提供的各種各樣的法律服務,單個律師不可能提供所有的服務,一定要有所選擇。選擇什么樣的業務一是要考量自身的資源稟賦,二是要考量市場上的需求。資源稟賦,不同人之間的差異比較大,個性化比較強;而市場需求,這個確實是需要去感知的,而這一塊的能力,也需要在實踐中開發。我接觸了很多律師,發現很多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打法,都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去開拓市場。此外,關于市場格局、市場趨勢的感知與判斷,可能也是市場能力的必要內容。而對市場的判斷,其實是會影響自己資源的投入的,資源包括宣傳推廣資源和時間資源。
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使命,也會有不同的能力需要去提升。每個人的劇本中,不同時間都會是不同的劇情。
三、展望
去單位的路上總會經過東方梅地亞中心,其東南角放著一塊長方形的巨石,上面刻著《道德經》里的一段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論未來怎樣,現今的毫末、累土、足下,都是必須經歷的階段。而現今所為之事,也在成就著將來。大風起于青萍之末,厚積而薄發。
前幾天,羅大佑開了視頻演唱會,有人問羅大佑,“你唱了一輩子的歌不膩嗎?你看有很多樂隊都會中途休唱幾年呢”,羅堅定地表示:沒有,因為人生是由不同階段構成的,當你大學畢業,當你進入一段戀情,當你結婚,當你有小孩,當你… …所有這些階段都會給你帶來不同的體驗和感受,會有新的靈感出現。從非訴律師到訴訟律師,從工薪律師到提成律師再到合伙人律師,有些人還會自己開所成為主任律師,做律師的不同階段,也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和感受。
《企業家宣言》中有這么幾句話:我是不會選擇做一個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夠做到的話,我有權成為一位不尋常的人;我尋找機會,但我不尋求安穩;我要做有意義的冒險,我要夢想,我要創造,我要失敗,我也要成功。
劉旭旭律師
2022年6月1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