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今天看劇了么?
脫胎于中國古典文學的唯美音樂劇《浮生六記》,10月2日在上海圖書館(東館)舉辦了開館講座《古典文學中孕育的中國音樂劇—<浮生六記>》。藝術總監余笛、導演田辰明及音樂總監田汨攜幾位演員一起細談創作理念,分享劇中新曲,為現場觀眾及媒體帶來了一次獨特的體驗。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首席播音李欣,作為現場主持,為這次講座拉開序幕。
音樂劇《浮生六記》改編自清代文人沈復的同名自傳體散文。通過沈復在蕓娘去世后無數次的長夢與追憶,再現了兩人繾綣廝守,死生不棄的愛情和相濡以沫的一生。
該劇在2021年的小滿時節于上海,上劇場與觀眾初次見面。這部融合了東方古典氣質與溫情治愈的原創音樂劇在首輪演出中即收獲無數的眼淚與好評。講座現場,幾位主創也就該劇的改編思路、音樂表現、舞臺樣式等方面進行了分享。
從以平淡溫情見長的散文體原著,到以沖突、動作為主的舞臺戲劇。如何在原作的散文性與故事之間找到平衡,是音樂劇《浮生六記》創作之初便擺在主創面前的問題。本劇的總導演、總編劇田辰明表示,為了更好地表現主題,全劇打破了常規故事的線性結構,以人物情緒為引領來講述整個故事,穿插了沈復在少年、中年、老年三個不同時期關于蕓娘的深愛與回想。
在音樂方面,音樂劇《浮生六記》亦別具一格。詞、曲創作中都有意在東方審美方面作出嘗試。講座中,由天人甲飾演者鐘嘉媚、唐雨菲,天人乙飾演者蔣依敏及天人丙扮演者閆樂湟一同演唱的主題曲《月》也正體現了這一理念。歌曲以婉約凄美的風格來感慨天地的亙古,人生的短暫無常:“天上月長缺,地上人難圓。記得此情此景此夜此愛,今生如借?!睂ⅰ巴率銘选边@一中國古人千年來不變的文學母題融入到現代音樂劇創作中。而除《月》之外,講座現場演員們還帶來了《葬花少年》、《小滿》、《三個字》等曲目。
最后,現場的幾位主演,沈復飾演者余笛、白倬銘及蕓娘的飾演者王潔璐、張詩漫也向觀眾們分享了他們對劇中角色的感受。雖然作為現代人的他們和生活在清代的沈復、蕓娘之間有數百年的距離。但大家都表示,他們仍能感受和共情沈復與妻子之間的深情。就像劇中的臺詞所說的那樣:“人生會終結,戲劇會落幕。但愛不會,生生世世都有人相愛?!倍@部講述愛與生命的音樂劇也會在2022年11月4日至11月13日于藝海劇院大劇場再度上演。
叨叨合唱團 : One Day More|| |Seasons of Love|Master of House
腦洞:回復“腦洞”有驚喜
音樂劇圈: | | | ②
觀劇貼士:|||||| | |||||
劇荒安利:|||||||
字謎: ||||| |
劇咖:||||||||HerbertKretzmer||| |
Musica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