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投資市場活躍,外資玩家伺機而動。
2022年上半年,以凱德、貝萊德、鐵獅門為代表的境外資管公司出手境內存量資產,下半年,相關交易正在變得更加頻繁。
來自證券之星地產的不完全統計,6月至今,外資通過收購、拍賣、土拍、合作方式獲得資產交易金額已超百億,資產類別也從商辦、物流進一步延伸至租賃、住宅、產業園。
數據來源:證券之星地產整理
誰在買入?
從收購資產數量與金額來看,凱德依然是中國市場的堅定擁躉。
2022年上半年,凱德集團旗下凱德置地在成都首輪集中供地中以11.75億元總價競得成華區二仙橋街道崔家店社區1、2組住宅用地,又以23.1億元在武漢首輪集中供地中競得硚口常碼頭地塊。下半年,凱德再度發力,10月17日,凱德以約20.37億元拍得位于北京朝陽區東三環的博瑞大廈,24日,凱德以14.68億元總價收購了杭州錢塘區約40畝住宅地塊。
新加坡另類資產管理公司Ares SSG緊隨其后。9月29日,新世界發展公告稱,擬以約30.79億港幣(28.1636億人民幣)向合營伙伴,Ares SSG旗下企業出售香港九龍一處地塊51%權益。而同樣來自新加坡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則聯合華之門以17.55億元競得徐匯區華涇鎮XHPO-0001單元D5D-1地塊,將打造地標購物中心。
相較之下,來自加拿大的資管巨頭博楓則將目光瞄準租賃。9月14日,博楓收購富力、合景泰富在上海楊浦區新江灣城板塊聯手打造的嘉譽云景項目,并將其命名為上海五角場博鄰行政公寓,定位中高端租賃住宅,總代價13億元。據了解,這是博楓在國內首個租賃住宅項目,標志其在中國租賃住宅板塊布局的起點。
為何現在選擇切入租賃賽道?世邦魏理仕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長租公寓是成熟商業地產投資市場的主流資產類型。2021年,全球長租公寓大宗交易總額超過4600億美元,占比達到33%,在全部商業地產中位居第一。相比之下,中國的長租公寓投資雖然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在城鎮化、消費升級等結構性趨勢的推動下,將爆發出巨大的潛力。根據世邦魏理仕研究部門的測算,2020-2030年期間,全國集中式長租公寓市場的規模有望超過1400萬套,北京和上海的潛在需求都將達到120萬套左右,遠遠超過市場目前的供給水平。
在收購的同時,也有外資企業選擇出售資產,“騰籠換鳥”。7月3日,ESR公告稱,擬向投資者出售中國物流資產組合,總代價約21.98億元;8月11日,ESR與其合作伙伴以2.68億元收購陽光城旗下生命科學產業園項目。據悉,本次收購也被ESR視為重大“里程碑”,標志著ESR間接入局正在蓬勃發展的生物制藥行業。
把握行業周期底部?
外資選擇購入境內資產的時間點有何意義?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外資加大在中國投資力度,其直接目的是把握行業周期底部,以賺取周期性差價。對緩解中國房企流動性壓力略有益處。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雒佑也表示,目前國內資產處于低估狀態,外資可以較低價格購入未來會有較大升值概率的資產。從今年2月以來,多家外資公司都相繼投入了10億元以上的現金收購國內地產資產,可以說投資力度很大了。
行業調整使房地產投資市場受到影響。睿和智庫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三季度中國內地房地產大宗交易成交總額為448.1億元,環比減少21.5%;同比下降51.2%;2022年前三季度的交易額為1464.9億元,同比減少37.1%。
從交易數量與金額來看,2022年三季度的大宗交易成交共計46單,環比略微下降5單,與一季度持平。故根據總成交交易額和交易筆數計算而成的單筆成交金額平均數為11.8億元,這一數字創本年來的新高,但與前兩年相比仍處于低位水平。
打折拍賣、抄底收購正在變得更多。如博瑞大廈在競拍期間雖有超過萬人圍觀,但只有1位買家報名競拍,最終以底價成交,較評估價相差8.73億元,打了“7折”。同月,阿里資產拍賣平臺顯示,王府井世紀大廈起拍價11.2億元,低于市場估值4.19億元,雖有4690人圍觀,但卻無人出價。
如果投資,外資更偏好哪一類資產?中指研究院事業部研究主管陶淑茹表示,外資投資者更關注投資組合的多元化和對穩定回報的預期,存量資產市場在多層次、國際化的同時,不確定性和波動性相對更小,與宏觀增長動力關聯更緊密的城市化、科技進步相關的資產更受外資投資者青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