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在求學時代確實是個頑童,從小喜歡替朋友出頭打架,成績讓老師很頭痛。連馬云也曾笑言自己小學考重點中學,考了三次沒有考上,大學也是考了三次才最終如愿。
不過,多年后能在世界各地演講時用英文侃侃而談的馬云,卻在12歲時就自覺地開始打英語基礎。1979年剛改革開放那陣兒,到杭州旅游的外國人多起來,馬云一有機會就在西湖邊逮著人家開練。這對他日后的發展大有裨益。
1988年,馬云去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外語,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當時工資大約每月110元。不甘寂寞的他找了不少兼職,并利用課余時間為到杭州觀光的外國游客擔任導游。西湖邊的第一個英語角就是馬云發起的。
1992年,馬云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杭州最早的專業翻譯社“海博翻譯社”,課余四處活動接翻譯業務。當時經營挺艱難,一個月的營業額是200多塊錢人民幣,可光是房租就要700元。第一年實在不行了,馬云就背著口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賣禮品、包鮮花,用這些錢養了翻譯社3年,才開始收支平衡。馬云后來說:“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賺錢的人必須把錢看輕,如果你腦子里老是錢的話,一定不可能賺錢的。”
到1995年,錢沒賺多少的馬云,卻憑超強的活動能力為自己帶來了不小的名氣。一家和美商合作承包建設項目的中國公司,聘馬云為翻譯到美國收賬。
回國之前馬云去西雅圖看了一個朋友,在此馬云第一次接觸了互聯網。西班牙《國家報》生動地描述了馬云當時的心情——“我甚至害怕觸摸電腦的按鍵。我當時想:誰知道這玩藝兒多少錢呢?我要是把它弄壞了就賠了。”
對馬云有觸動的是,他好奇地對朋友說在搜索引擎上輸入單詞“啤酒”,結果只找到了美國和德國的品牌。當時他就想應該利用互聯網幫助中國的公司為世界所熟悉。
其后的6年,阿里巴巴的故事盡人皆知——馬云6分鐘說服投資基金軟銀,拿到第一筆風險投資。其后,各路投資紛紛進入。其股東不乏國際大財團的身影:高盛,富達,軟銀,前WTO組織主席彼德·蘇德蘭也位列董事會成員中。現在,數以百萬計的全球商人在阿里巴巴上交換信息。此外,馬云和投資者還在2003年7月推出為消費者服務的淘寶網,2004年推出網絡交易支付工具“支付寶”。
馬云第一次在美國西雅圖看到互聯網,他就敏銳的嗅出了其中的商機。在大家都還不理解互聯網是什么、24個朋友里有23個都認為他會失敗的時候,他堅定了自己的看法,相信互聯網對中國將帶來巨大的影響。他說過“我如果跟別人不一樣的話,是對世界問題的觀察角度不一樣,看問題的深度和別人不一樣。”,就是這樣的遠見將馬云帶到了如今成功的彼岸,讓我們看到了淘寶、支付寶,看到了雙十一的網上購物狂歡。
48億拿下英國超級巨頭,馬云沸騰了整個歐洲,近日,在地球的另一端,一家來自中國的企業成為整個歐洲乃至全球的焦點啊。
據環球財經、網易新聞等多家頭部媒體的報道,螞蟻以斥巨資收購英國跨境支付巨頭world first。
至此,馬云布下的這盤棋又落下了關鍵的一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