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把越位吹得干干凈凈,把手球吹得漂漂亮亮,把犯規吹得戰戰兢兢,也就如同大地一片白茫茫,雖刺眼,但不耀眼,更不亮眼。
文/姜建強
多少年前,馬拉多納憑借“上帝之手”,在1/4決賽中淘汰了英格蘭,并最終讓阿根廷站在了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冠軍的領獎臺上。這一回,日本隊憑借一次出色的包抄傳中,獲得了進球,從而2:1戰勝強豪西班牙,打進16強。
肉眼看,顯然是出底線了
雖然已經無法改變勝負格局,但這一進球是否出界,是否有效,還是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借助肉眼,這球出底線無疑,所以,英國、西班牙和德國的媒體都說,這球肯定出界了,應該判無效才對。但在導入新科技最多的這屆世界杯,則有了1,88毫米之說。也就是說,在VAR視頻看來,球體1,88毫米在線內。日本《讀賣新聞》為此發文為觀眾“掃盲”足球規則說,即便球體沒有擦地面碰到底線端,但只要球的一部分在飛行的空中映照了底線,也屬界內球。日本隊憑借1,88毫米,打進16強。德國隊也就差這1,88毫米,遺憾地打道回府。
科技定位看是1,88毫米在線內
還差1,88毫米就出界,等于乒乓球與排球的擦邊球。1,88毫米挽救了日本隊。日本人真要感謝今天的高科技芯片,感謝VAR的精準,感謝草坪白線端不齊整的毛邊。因為毫無疑問,這球若在過去任何一屆世界杯上,都會被裁判判定出界無效。在傳出這一精妙傳球的日本隊員三笘薰(25歲),在賽后接受采訪說,我的感覺球大半已經出線,但即便是1毫米,我也要盡全力拼搶傳起來。而射入這一球的田中碧(24歲),回憶戲劇性的瞬間說:三笘薰精妙地把球留給了我,相信他直到最后都非常棒。
日本人有趣的推演
最終,還是科技說了算。就算人玩得最為得意最為盡性最為熱血的游戲——足球,最終也要看科技的臉色。成也是它敗也是它。昨是今非,今非昨是。科技最終萬能地收割了進球。原本“錯判誤判也是足球的一部分”的名言,在這屆世界杯上已遭封存。但足球的趣味是否也就隨之蕩然無存呢?沒有錯判與誤判,足球就不會太好看。沒有爭議,足球就會失去魅力。游戲(足球)玩得是趣味,玩得是人性與情緒在瞬間的爆發與消漲,一旦精準無誤,豈不成了機械鐘表的擺動,豈不成了機械人的定格表演,豈不成了永不犯錯的理性與邏輯推演的沙盤?雖然科技有拒絕錯判誤判的高超能力,但科技如果總是喧賓奪主,如果總是搶占話語權,讓受眾的主體最終產生反感與不快,這可能也不是一件好事。這就如同有德國球迷發話說:VAR應該是為了讓足球變得更好,而你讓德國隊回家是讓足球變得更差。
模糊才是足球的趣味
其實,進球的趣味,進球的瞬間,不就在越位與不越位之間嗎?不就在手球與不手球之間嗎?不就在犯規與不犯規之間嗎?科技把越位吹得干干凈凈,把手球吹得漂漂亮亮,把犯規吹得戰戰兢兢,也就如同大地一片白茫茫,雖刺眼,但不耀眼,更不亮眼。絕對的公正會絞殺趣味。一旦絞殺了趣味,體育的本質也就會變形與失真。回首近半個世紀以來的世界杯足球史,最大的津津樂道,最具書寫價值的不就是馬拉多拉的“上帝之手”嗎?體育如果像科技一樣糾纏精準的對與錯,體育也就不體不育了。
22年前就開始幻想戰勝西班牙
可不,日本隊為科技三呼萬歲。德國隊恨不得殺了科技。2:1戰勝西班牙。日本人在22年前就在做這個征服足球強豪的夢(有漫畫為證)。22年后的今天,日本人憑借科技力量,憑借自己緊追不舍的精神,最終美夢成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