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方五大國,向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發出最后通牒,要求科索沃北部的塞族人結束與當地政府的對峙,并勒令塞爾維亞必須拆除科索沃北部的路障。否則,西方大國將允許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總理”庫爾蒂攻擊當地的塞族人。
作為一個主權國家,顯然不能容忍西方對自己主權的干預。
12月26日晚,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命令,塞爾維亞所有武裝部隊進入最高級別戰備狀態。
巴爾干半島局勢驟然升級。接下來,只要有人推波助瀾,歐洲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那么會不會有人推波助瀾?不出意外的話,會的,因為歷史已經給出PPT。
下面我們就聊聊塞爾維亞的風風雨雨。
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城南的小山上,有座特別的墓,這里曾一年接待幾百萬游客,而如今,卻冷冷清清。
這一切都因為墓里的主人,以及他所引發的種種爭議,他就是南斯拉夫“終身總統”——鐵托(Tito)。
Tito見證了南斯拉夫的崛起,這個多民族、多宗教國家,在他的帶領下,曾團結一心,扛下德國法西斯最瘋狂的進攻,拖住了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步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為此,南斯拉夫犧牲了170萬人,占當時總人口的11%,幾乎沒有一個城市、一個村莊不受占領者的洗劫。
和那時的中國人一樣,南斯拉夫全體人民,無論婦女、兒童、老人都飽受了戰爭帶來的痛苦和精神創傷。全國70%的工業設備被炸毀,幾乎所有的公路、鐵路、橋梁遭破壞,他們的損失相當于美國損失的7倍,相當于英國損失的2倍。
南斯拉夫人用他們的悲壯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戰爭中的悲壯,還不足讓遠在東方的中國人欽佩。他們在國家建設中展現出的聰明才智,才是讓南斯拉夫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關鍵。
二戰前,南斯拉夫是歐洲最貧窮的農業國家,1939年人均國民收入只有80美元。而戰爭的破壞使這個本就十分落后的國家更加一貧如洗。1945年全國解放時,全國生產能力僅為戰前的三分之一。
就是這樣一個一窮二白、在夾縫中生存的國家(位于西方和蘇聯之間),僅僅用了十多年時間,生產總值翻了好幾番,從1950年到1975年的社會總產量年平均達7.3%,僅次于日本,位列世界第二。
到上世紀70年代末,南斯拉夫城市繁榮,商品豐富,彩電、電冰箱、洗衣機充斥市場,各種高檔的商場隨處可見,經濟不遜于任何老牌歐洲國家,被稱為“小美國”。
回憶一下,當年我們還在百貨商店里用糧票隔著玻璃挑選為數不多的商品時,南斯拉夫人已經可以乘電梯,逛超市了。
當我們還把自行車當作生活奢侈品的時候,那里已經私家車滿街跑了。
70年代末,南斯拉夫36%的人民擁有自己的汽車,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電視、冰箱,孩子全部實現義務教育。
那時的南斯拉夫人是自信的。
他們的政府非常自信,有個流傳很久的故事。
南斯拉夫從不為外國駐當地使節建什么“外交公寓”,各國外交官員和職員都得自己找老百姓租房子,房租還貴的要命。
這在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實屬罕見。
南斯拉夫文化在全世界流行。
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讓無數中國人熱血沸騰。
當年,大街上,到處可見孩子們拿著自制玩具槍互相追逐,嘴里怪叫“英雄的瓦爾特”。許多中國人也是通過這部影片知道了南斯拉夫、知道了薩拉熱窩,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
1977年,Tito訪問中國,受到北京十萬群眾的夾道歡迎。
在我們做出改革開放的決定后,也曾一度把南斯拉夫當作學習的對象。
后來,人們在總結南斯拉夫成功的經驗時,普遍認為,除了Tito個人的作用,最關鍵的就是“民族團結”和“社會主義道路”。
然而,這一切,在Tito去世后開始發生改變(1980年)。
南斯拉夫,全名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冷戰時期,他的開放政策并未令他獲得西方國家的認可,盡管經濟上早已融為一體,可在政治上,西方國家無時不刻不想置南斯拉夫于死地。
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說,南斯拉夫是最后一個布爾什維克堡壘,必須炸毀它。
要毀滅它,最好的辦法就是肢解它,至于南斯拉夫人民的感受,他們不會考慮。
頑強的南斯拉夫沒有倒在法西斯的槍炮下,卻倒在了西方國家“人權”“民主”“自由”的攻擊下。
首先,西方進行造神運動,把“美國”塑造為西方模式的標桿,利用輿論優勢,嘲笑蘇聯的失敗,然后再大肆宣傳美國制度的優越性,以及美國夢、美國模式下的普世價值觀。混淆民眾的政治識別力,讓老百姓對西方模式產生向往,對原有模式產生懷疑。
這方面,美國對自己的包裝絕對超過美容相機。
舉個例子,美國人是這樣解釋為什么允許老百姓持槍的,他們說,美國允許民間持槍,是這個偉大民族的傳承,是國父們的深思熟慮,因為任何一個政府,不會承諾自己永遠不腐敗、不墮落、不變質,美利堅賦予全美人民持槍的許可,是給予他們永遠可以反抗暴政的權力!
多么自信、多么偉大。
但他絕不會告訴你,他們每年有39000多名無辜百姓死于與槍支有關的暴力事件,每15分鐘就有一人被槍殺。
也不會告訴你美國全國步槍協會歷來是各地政客選舉資金的重要捐獻者。
類似的包裝還有很多,唯一的目的就是把美國打造成標桿。
在這種攻勢下,開放的南斯拉夫人開始懷疑自己的制度。
時至今日,我們為什么談“四個自信”?就是因為歷史告訴我們,一切松動都是從自我懷疑開始。而南斯拉夫人推倒了這塊小小的多骨諾米牌。
其次,文化侵蝕。在好萊塢電影的帶領下,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文化理念,夾雜著像肯德基、麥當勞等飲食文化開始占領南斯拉夫各大城市,然后代表美國時尚界的奢侈品消費也隨之跟進,各種文化產品、生活理念等堂而皇之的進入這片土地。
表面上看這些與政治都不搭邊,但卻是一種文化上的侵略與占領。
人們在這種美式文化的“狂轟亂炸”下,開始把美國任何事情都想象的完美,不知不覺中就接受了美國的價值理念(盡管他們從未去過美國),使他們對自己的國家產生厭煩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美國,成為美國“文化俘虜”。
第三,抹黑南斯拉夫領導人及其民族英雄。Tito曾登上《TIME》雜志,但在里面的形象卻是個“狂熱無知”的家伙。一個團結全民族打敗法西斯的民族英雄成了“投機者”,一個致力于社會主義改造的革命者變成了“暴君”。待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功之后,西方媒體又把他描述成一個奢侈無度的“昏君”。
而這些所謂的“真相”再通過各種渠道變成南斯拉夫的“秘聞”在民間傳播,直到今天,我們仍有很多人拿著西方的報道攻擊Tito。
Tito死后,僅僅過了幾年就有人提出要搗毀他的墓地,他的遺孀也在Tito死后不久就被政府掃地出門,穿著睡袍,被全無尊嚴地驅趕到一個小院,在軟禁中度過余生。
這些都是西方黑化的“功勞”。
第四,通過宣揚“人權”“民主”“自由”,挑撥民族仇恨。
要分裂一個多民族國家,最好的辦法就是挑撥內部矛盾,西方國家非常清楚這點。
南斯拉夫民族結構復雜,有塞爾維亞族、克羅地亞族、斯洛文利亞族、馬其頓族和黑山族,且有東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和新教等多個宗教信仰。
民族和宗教交織,讓這個地方從古至今都是個火藥桶。
西方國家緊緊咬住南斯拉夫歷史問題,鼓動各個民族的分裂分子,甚至通過培養代言人撕裂這個國家。
他們說:克羅地亞人、波斯尼亞穆斯林和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理所當然地擁有“民族自決權”,完全應當允許他們從南斯拉夫的版圖上分割出去,這是“人權”“民主”“自由”。
西方的各種言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這個國家,Tito在世的時候,尚能憑借他的個人威望把這一切壓住,待他去世后,南斯拉夫徹底陷入西方的圍獵之中。
分裂勢力開始抬頭,西方的演變開始發揮作用。
最早是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鬧獨立,然后在外部勢力挑撥下,自治省科索沃也吵著要獨立。
到1988年,各種分裂勢力已經非常猖狂,公開要南共下臺,1989年整個國際局勢急轉直下,內部壓力激增,“異見人士”有的從國外回來,有的從牢里出來,猛打民主牌,南斯拉夫變得風雨飄搖。
1991年,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和馬其頓宣布獨立,遭到塞爾維亞和黑山的反對,可是,西方國家卻迫不及待地跳出來承認。
不僅承認,他們還出來拉偏架。
對于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和馬其頓境內通過所謂的公投獨立,他們認為是“人權”的體現,而對克羅地亞境內的塞爾維亞居民要公投獨立(事實上想以這種方式回到南斯拉夫),卻說:你們沒有民族自決權,因為二次大戰后形成的邊界是不可更改的,你們完全應當留在克羅地亞版圖內。
沒有一個民族會容忍自己的國家被任意分裂,在各個宣稱獨立的國家境內,塞爾維亞人想用戰斗去守護國家的統一。
原本,塞爾維亞人的軍隊有著絕對的優勢,可以輕而易舉平定叛亂,可是西方的參與卻讓戰爭變成了拉鋸戰,老百姓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克羅地亞內部戰爭整整打了半年多,代價是一萬多人死亡,三萬多人受傷,50多萬克族和23萬塞族人家園破碎成了難民,直接經濟損失達700億美元左右。
戰爭結束后,昔日的繁華不再,克羅地亞也淪為西方國家的傀儡,在國際上失去話語權。
長久以來的民族仇恨成了戰爭的催化劑,克羅地亞戰爭結束后,波黑戰爭爆發。
這又是一場西方挑撥的內部戰爭,歷時43個月,近十萬名婦女被辱,死亡25萬人左右,270萬平民淪為難民,國家居民人均收入從1900美元降到500美元,工業產值只剩5%,薩拉熱窩供電只剩10%,供水癱瘓,糧食供應極度緊張。
漫長的波黑戰爭徹底把南斯拉夫拖入混亂,也讓波黑成為了最貧困的國家之一。
而美國和它的西方盟友在其中扮演著極其丑惡的角色:
一,在輿論上鼓勵慫恿分裂南斯拉夫的勢力(波黑穆族);
二,當分裂分子宣布獨立時迫不及待地予以國際承認;
三,以人權為理由,對維護統一的南斯拉夫政權予以全面制裁;
四,在塞爾維亞人取得軍事優勢時又趕忙劃定“安全區”。
最奇葩的就是這些“安全區”,穆族軍隊從這里出發襲擊塞族軍隊和百姓,西方國家視而不見。
而當塞族軍隊反攻到“安全區”界限時,美國就跳出來干涉,逼退塞族武裝,給穆族休整補充時間,然后穆族又出擊,又被打回,再叫停,再休整,再出擊……這樣使得戰爭永無盡頭,成千上萬的百姓在拉鋸戰中成為受害者。
最后,等戰爭結束,這群戰爭販子卻還進行了一場鬧劇——“海牙國際法庭審判”。
他們以“種族屠殺”罪名審判維護國家統一的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在找不到證據的情況下,進行監禁。直到2015年3月3日,海牙法庭才因證據不足宣布罪名不成立。可此時,老米早已于2006年離奇地猝死在監獄之中。
另外前波黑塞族部隊司令姆拉迪奇與波黑塞族領導人卡拉季奇,一個被判終身臨禁,一個要坐牢40年。
穆族對塞族犯下的罪行卻被西方國家過濾掉了,沒人為此承擔責任。
現任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也因對上述人員的維護成了西方國家的眼中釘。
其實,他們真實原罪不是什么戰爭問題,而是他們都有個共同的身份,共產黨員!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因為他們試圖阻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對這一地區的控制,這是中東石油進入地中海的重要通道。
波黑戰爭結束后,南斯拉夫徹底分裂,可美國人并不準備放過塞爾維亞人。
南聯盟成為他們繼續肢解的對象,這一次,他們把目標瞄準了科索沃。
科索沃是塞爾維亞共和國一個自治省。經濟上,它同樣是一個重要的石油通道。另外,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可作北約摧毀俄羅斯在巴爾干腹地的最后堡壘,以及北約東擴和南下地中海的橋頭堡。
同樣的劇本,再次在這片土地上演,挑撥民族仇恨,煽動獨立,迫不及待地承認其獨立地位,戰爭,拉偏架。
1991年9月30日,在西方策動下,阿族打著“民主”旗號進行非法公決,宣布成立“科索沃共和國”,秘密組建武裝“科索沃解放軍”。
這是一幫烏合之眾,以前在歐洲販毒、走私、制售偽鈔、販賣人口、綁架勒索無惡不作,被歐洲諸國到處追捕。
可是一披上“民主”外衣,他們就成了西方媒體口中的“自由斗士”,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他們主要工作就是破壞社會秩序,挑釁警察,再引起塞爾維亞軍警反擊,然后拍下軍警施暴照片送給西方媒體,“種族滅絕”新聞源源不斷出現。
這些暴徒由美國人在布魯塞爾的基地專門負責培訓,如何煽動仇恨,如何制造輿論熱點,是他們的核心內容。
盡管他們殺人放火,在西方輿論中卻是“受害人”。
而鎮壓暴徒的南聯盟軍隊卻成了戰爭犯。
隨著暴徒們的不堪一擊,美國人開始赤膊上陣,他們先是以“人權”為借口,要求南聯盟停止“入侵”科索沃。
然后提出,科索沃問題是“國際問題”,要國際化,給了北約武裝介入的借口。
1998年3月美國以“侵犯人權”為由,對南聯盟實施經濟制裁。
制裁未能讓塞爾維亞人屈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開始制造事端。
1999年1月8日,科索沃解放軍再次襲擊南人民軍運輸車隊,綁架八名軍人。
緊接著,科索沃內部發生平民被“屠”事件(媒體第一時間辟謠,但直接被無視),北約要求塞爾維亞人交出“殺人兇手”。
和強迫敘利亞交出“化學武器”一樣,毫無新意的借口,卻足以讓他們高舉“人權”“民主”“自由”的旗幟踐踏塞爾維亞人的尊嚴。
1999年3月22日,北約秘書長索拉納宣布,“外交努力失敗,決定采取大規模空襲。”
在未獲得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炮彈如潮水般傾瀉到塞爾維亞人頭頂。
5月8日凌晨,中國駐貝爾格萊德使館被美軍發射的五枚導彈擊中,這便是駭人聽聞的“南聯盟大使館事件”。
魔鬼的腳步并未停止,直到6月20日,北約才結束這場以“自由”之名發起的侵略。
塞爾維亞人民在西方國家的槍炮下哀嚎。
曾經的輝煌和美好生活成了泡影。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布“獨立”。
倔強的塞爾維亞人不屈的表示,永世不承認科索沃的獨立,而塞爾維亞人永遠的朋友——中國,也拒不承認科索沃獨立。
可是,事實已經無法改變,塞爾維亞徹底被割裂。
如今,南斯拉夫各成員國,并沒有因為西方的“民主”“自由”變得更好,工業體系被破壞,經濟上徹底淪為資源國,已是歐洲最窮的幾個國家之一,塞爾維亞甚至已經沒有能力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前兩年武契奇還淚流滿面地向中國求援。
政治上,他們毫無存在感,也沒有話語權,美軍在這里擁有歐洲最大的軍事基地“波德斯基爾”,租期75年,他們永遠生活在美國人的陰影下。
如今,西方國家又要拿這里開刀,短暫的和平恐怕又要結束了。
Tito時代強大、獨立的南斯拉夫已經成為往事,所有年輕人不再關心有沒有明天,他們只在乎當下有沒有面包。
塞爾維亞有首歌叫《如果塞爾維亞像中國一樣強大的話》,歌詞這樣寫道:“如果塞爾維亞像中國一樣強大的話,沒人敢惹我們。”
可是,哪怕像中國一樣強大,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從未有一刻放棄過肢解。
塞爾維亞人所經歷的一切都是我們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的。
“人權”問題,民族問題,臺灣、香港、新疆、西藏,西方哪里停止過他們分裂的步伐?
一些人從不關心這些,甚至一味迎合人家所謂的“人權”“民主”“自由”,貶低、抹黑自己的國家。
他們從未想過,這一切的背后意味著什么,這一切的前方又有什么。
強大固然重要,但揭露西方丑陋嘴臉,萬眾一心維護統一,不給西方以可乘之機更重要。
這是中國持之以恒的戰斗主題,也是本文的目的之一。
塞爾維亞又要燃起戰火了,中國顯然不會坐視不管,因為那里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通往歐洲的必經之路,因為塞爾維爾是中國難得的好兄弟。
而中國也從未忘記1999年的那一幕,中國不會讓這一切重現。
全文完,謝謝閱讀!
延伸閱讀
武契奇稱西方讓科索沃局勢升級,他說的一點沒錯,禍根正是美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