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養老關系的轉移,并不單純指參保人員的跨參保區域的轉移,也包括了跨參保制度的轉移,這種轉移在社保養老繳納過程中,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如果對于社保養老的關系轉移不了解,繳費過程中忽視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在退休或者是在需要進行養老保險的異地繳納時候,就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社保養老關系的轉移主要包括了兩種類型,一種是參保人員的跨統籌區域養老關系轉移。
對于跨區域統籌的轉移,一般認為是跨省轉移,現在的養老統籌都是以省或直轄市為統籌單位,當職工工作調動或者是跳槽到其他省市工作,就需要做社保養老關系的轉移。例如原來在四川工作的人跳槽到廣東工作,就需要做社保養老關系的轉移。如果不辦理社保養老關系轉移,新單位就不能為職工在單位所在地辦理社會保險的繳納。因為按照我國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公民只能擁有一個社會保險賬戶,而這個賬戶是以個人身份證號碼為賬戶名。不辦理賬戶的注銷或轉移,就會給職工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在以往的調查過程中發現,有很多人就是因為沒有去處理好這種社保養老關系轉移,導致新的單位遲遲不能繳納社會保險。自己的權益和生活都受到很多影響。
針對這一問題,在新單位入職后應及時處理,網絡發達的今天,在手機上通過政府網站,當地的人社APP或授權的第三方APP(如微信,支付寶等),都可以及時處理。
第二種社保養老關系的轉移指的是跨參保制度的轉移,在2014年社保并軌前,我國存在公務員事業單位編制人員養老制度,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三種不同的養老類型,由于三種養老制度的領取待遇和繳費都有著較大的不同,因此在工作屬性發生變化后,也要及時進行社保養老關系的轉移。當然在2014年并軌后,也就只涉及到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關系轉移。
之所以要強調兩種社保養老關系在工作屬性變化后要及時做關系轉移,是因為兩種養老制度的繳費和待遇差別較大,而現行的社保養老對于退休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對于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是按照統籌區域的社平工資為繳費基數的,領取養老金時也是按照社平工資為計算基礎養老金的基數。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定額繳費,領取退休后的基礎養老金是國家規定的金額加上地方的補貼。由于繳費和待遇差別大,所以在這兩種社保養老制度轉移時,參保后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做轉移,但在累計繳費時間上,采取了就低不就高的方式。也就是在兩種社保養老關系轉移時,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累計繳費時間可以計入轉移到城鄉居民養老的累積時間里,但居民養老保險的累計繳費時間在轉移到職工養老保險時,就不能計入累計的繳費時限了。特別是在延遲退休政策逐漸落實的情況下,沒有及時了解并及時做好養老關系轉移,就可能在未來退休時出現較大的困擾。
在我們接觸的很多社保問題中,很多人原來購買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在繳納了一段時間后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購買了職工養老保險,但在退休時被告知繳費年限不夠,就是沒有了解好這種養老關系轉移的具體情況造成的。
小結:社保養老關系的轉移主要是跨區域轉移和跨制度的轉移,了解相關常識,在出現需要社保養老關系轉移時,應及時到當地社保部門做詳細的了解和及時處理,避免為自己未來養老造成困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