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是哏的訛字,意為笑料,笑話。而歷史梗,就是流行于歷史討論者當中的,一些笑料和笑話。梗本身是茶余飯后的消遣,并無原罪。但在網(wǎng)絡社會中,卻泛濫為一種后現(xiàn)代亞文化,異化了原有的文化社區(qū)。梗小鬼們不分場合地,不合時宜地亂玩梗,除了讓自己變得面目可憎,也在互聯(lián)網(wǎng)制造了無數(shù)賽博病毒,干擾了網(wǎng)民正常的學習與交流。
第一類,給歷史人物起庸俗外號。代表梗:美樂宗 蘇穗宗
作為歷史圈最具代表性的爛梗之一,美某帝,蘇某宗是梗小鬼們最樂此不彼的談資。隨便進入一個歷史群,都會有人不停重復這幾個爛梗,以降低討論的水平。
據(jù)考證,2013年以前,互聯(lián)網(wǎng)還沒有人將外國首腦按中國謚法稱為某某帝、某某宗。直到知乎熱帖《給美國總統(tǒng)上廟號和謚號,會是什么樣呢?》的出現(xiàn),才開啟了給外國首腦定謚號廟號的濫觴。
2013年9月4日,馬伯庸對華盛頓、亞當斯、杰斐遜等美國總統(tǒng)擬定了謚號和廟號,其回答收獲了1.3萬人點贊。客觀來講,這篇回答雖然娛樂,但還算寓教于樂。比如將遇刺身亡的肯尼迪總統(tǒng)稱為“美中宗莊皇帝”,取謚法解中“莊”為死于原野之意。
好景不長,13年以后,該梗在互聯(lián)網(wǎng)開啟了野蠻生長,有了“美國歷代世系”,“蘇聯(lián)歷代世系”等等二次創(chuàng)作。“蘇慈宗”(源于斯大林被蘇聯(lián)內(nèi)宣為“國家之父”);“蘇穗宗”(源于赫魯曉夫的“玉米運動”);“蘇勛宗”(源于勃列日涅夫愛佩戴勛章);“蘇獻宗”(源于戈爾巴喬夫領導下蘇聯(lián)走向解體);“美樂宗”(源于肯尼迪出席各種場合保持笑容)“美懂宗”(源于特朗普口頭禪:沒有人比我懂xx)等等謚號也應運而生。
這一話語框架成熟后,又被b站歷史區(qū)up主小約翰可汗借用,形成出圈式傳播。最終淪落為歷史圈最為泛濫、庸俗的爛梗之一。
有人會說,這些只是開玩笑而已,沒那么嚴重。筆者卻認為,對復雜歷史的庸俗化處理,實際上反映了玩梗人對歷史的膚淺認知。他們稱呼斯大林為“慈父”“慈宗”,是真的崇拜這位飽受爭議的政治家。他們稱呼戈爾巴喬夫為“地圖頭”“獻宗”,也絲毫不掩飾對于這位蘇聯(lián)領導人的鄙夷。然而,學界普遍認為,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才是蘇聯(lián)解體的真正原因,戈爾巴喬夫只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顯然,梗小鬼的知識結構是單薄的,歷史觀是二極管的。梗只是他們?nèi)狈ΤWR的表現(xiàn)。
真正熱愛歷史的人,都會與歷史人物保持距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客觀認識到,任何歷史事件都不完全是個人功過,而是歷史慣性下長期博弈的結果。換言之,任何非黑即白的評價體系都會暴露無知,梗小鬼們給歷史人物起“穗宗”“慈宗”這樣的庸俗外號,終究是小孩子過家家一樣的幼稚游戲,距離真實的歷史還有很遠的距離。
第二類,因特定歷史事件侮辱其他國家。代表梗:乳法
拿他國屈辱史作為笑料,是一種很低級的幽默。人類歷史這么長,哪個民族沒窩囊過,又有哪個國家沒屈辱過?網(wǎng)民對二戰(zhàn)中法國投降納粹德國一事耿耿于懷,大加乳法(“辱法”)。在我看來,實在沒有必要。
乳法并非國內(nèi)原創(chuàng),而是從海外歷史圈借鑒而來。
在中國人之前,英國人是辱法的鼻祖和主力軍,在英語中,法國人被稱為frog(以諷刺法國人愛吃青蛙),說了臟話被稱為“說了法語”(Excuse my French),不辭而別被稱為“請了法國假”(Take a French leave)。在英劇中,對法國的諷刺和揶揄更是比比皆是。
英國人為何熱衷辱法?第一,因為兩國民族歷史有重疊,英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諾曼王朝的建立者是法國國王的封臣,類似朝鮮的建立者箕子是周武王的封臣。為了體現(xiàn)本民族的獨立性,對歷史上的宗主國給予諷刺,是一種民族建構的慣用手法。
第二,英法自中世紀到19世紀一直都是宿敵,打過的大小戰(zhàn)爭不計其數(shù)。法國既是英國稱霸世界的最大阻礙,又是英國稱霸世界后的最大威脅。英國人喜歡法國笑話,美國人喜歡蘇聯(lián)笑話,都是對強大敵人實力的肯定。
第三,現(xiàn)代法國源自二戰(zhàn)期間流亡英國的自由法國組織,英國人對法國復國有極大的貢獻,但在歐洲一體化開始后,卻沒能如愿主導歐洲事務。英國淡化歐洲民族的聯(lián)系,強化英語民族的聯(lián)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甘屈尊法國之下,寧愿“脫歐自重”。
總而言之,英國人辱法有復雜原因,有歷史背景。中國網(wǎng)民辱法,則純屬娛樂。中法相隔萬里,并無太多瓜葛。嘲諷法國戰(zhàn)爭不行?法國是歷史上取得戰(zhàn)爭勝利最多的國家...嘲諷法國求和投降?量大清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真互相侮辱起來可能吃虧...嘲諷發(fā)展水平?薪資待遇?是否太自大了...
第三類,無下限、無人性玩梗。代表梗:殺殺殺殺殺
一切歷史梗中最惡劣的梗,就是拿民族悲劇和傷痛開玩笑。別的梗只是停留在對歷史知識的消費層面,而悲劇梗則是對人性的解構和消磨。梗小鬼把那些作惡多端的渣滓,奉為掛在嘴邊的“上賓”,化作無差別殺人的符號。像鬣狗一樣聞到血腥就興奮,以炫耀自己的下限,這本身就是一種后現(xiàn)代悲劇。
筆者認為,評判歷史,無論什么立場,至少要秉持人道主義。有共情能力是做人的底線,如果連人都不會做,還玩什么梗?如果連什么流氓匪類,都可以被追捧娛樂,那不啻是對社會科學存在意義的侮辱(自然科學的意義是豐富物質(zhì),社會科學的意義是健全精神)。歷史學家楊奎松說:“治史者親親而仁人,仁人而愛物。治史之人必須心中有情,能被感動,才能明善惡、守正義;能推己及人,愛人及物,才能讀懂人、研究人、并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作品影響人、感動人。”此話深以為然,在此奉送給梗小鬼們,萬望自愛。
第四類,史學飯圈化。代表梗:精羅震怒
史學飯圈化,指無腦崇拜歷史上某個朝代、人物、文明,就像粉絲擁護偶像一樣對所崇拜對象百般維護,而對其他事物極力拉踩。這一現(xiàn)象由來已久,遺害頗深。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歷史學習者缺乏對歷史整體的認識,只對某段歷史有一定了解和興趣,為了尋求認同感,不得不將細微的歷史要素作為自己的全部信仰。
古人云:“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不經(jīng)過對世界歷史、社會科學的系統(tǒng)梳理,僅把個別事務作為歷史的全貌,最終只會變成所崇拜事務的奴仆。全球史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說,為保證客觀,“應該站在月球看地球”。中國古代史家說,治史應秉筆直書,不虛美隱惡。作為普通歷史學習者,我們至少應做到獨立思考,不以“偶像”之好惡為好惡,甚至胡攪蠻纏,黨同伐異。
總之,要看到歷史的前進、文明的多元和人性的復雜,無論是以古非今、崇洋仇洋、因人廢事,都無法窺見歷史的原貌。真實的歷史,永遠是人性與現(xiàn)實的交織,而不是臉譜化的評戲。
互聯(lián)網(wǎng)大多數(shù)梗,都是剛開始傳播時有些意思,隨著說的人越來越多,玩的人水平越來越低,就愈發(fā)荒腔走板,俗不可耐。王爾德說“第一次把美女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個模仿的是庸才,第三個跟風的是蠢才。”在以“短平快”著稱的互聯(lián)網(wǎng)中,從來不乏庸才和蠢材,歷史梗也就逃不出變爛的定律。
梗是知識的符號,而知識是一種權力,無知者不鉆研知識,卻妄想掌握權力,就只好玩弄符號產(chǎn)生權力的幻覺,淪為娛樂至死的軀殼。他們應當知道,歷史是精密的學問,只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訓練才能領悟其奧妙。如果真的熱愛歷史,就應該持之以恒,篤心學習,以求早日入門。無意義玩梗的最后,是把自己也變成別人眼中的“梗”,徒增笑料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