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季度,A股出現了一波氣勢如虹的牛市,三個月的時間里上漲了30%左右,幾乎對沖了2018年股市的跌幅。為什么2019年A股能迎來熊轉牛的拐點呢?有三大原因。
一、國內政策轉向
2018年11月初民企座談會召開,強調“兩個毫不動搖”,表示要鼓勵和支持民企發展,給民營企業家吃了顆定心丸,企業信心得到恢復。這也成為政策轉向的起點。
2018年12月政治局會議刪去了“去杠桿”的表述,穩信用預期上升。2019年一季度,信貸同比多增9500億元,社融同比多增2.5萬億元,信貸社融增速觸底反彈,股市流動性充裕。
“兩個毫不動搖”和“穩杠桿”,改善了民企經營和融資環境,困擾2018年A股的股權質押和民企債務違約問題得到緩解,這是A股見底的重要信號。
二、美聯儲由鷹轉鴿
2018年8月—2019年1月,美國經濟衰退壓力進一步上升,失業率從3.8%上升至4.0%,零售額從5.9%下跌至2.0%,“稅改”效應在減弱,經濟下行預期加強。另一方面,由于OPEC未能達成新的減產協議,油價從10月開始暴跌,從75美元跌至45美元。在此背景下,美國通脹數據從18年7月的2.9%下跌至19年1月的1.6%。
通脹回落和失業率上升,意味著美國經濟從過熱向衰退快速切換,從18年11月開始美國長端國債利率進入下行通道,市場判斷美聯儲加息空間已然不多。2019年1月美聯儲議息會議措辭發生很大變化,美聯儲承認“全球經濟放緩和通脹壓力減弱”,并考慮在未來做出政策調整。美聯儲加息預期大幅減弱,暫緩加息成為可能,全球成長股暴漲,美債期限利差逐步倒掛。
三、中美關系緩和
2018年A股的下跌,一定程度上跟貿易戰有關,但從2018年底開始,中美貿易戰緩和預期升溫。
2018年12月1日,中美同意停止互加新關稅,特朗普將原定的2000億美金中國商品25%的加征關稅時間從次年1月推遲至3月。
2019年1-3月,中美雙方進行多輪經貿磋商,美方再度推遲加關稅時間。
在貿易摩擦緩和的背景下,中美關系修復預期升溫,市場風險偏好抬升,人民幣升值,外資流入,助力A股反彈。
政策、美聯儲、地緣政治是2019年初A股牛市的三大原因,可能也會是2023年初A股牛市的三大原因。
今年一季度來看,有三大利好。
一、政策轉向
去年11月11日,防疫“20條”出臺,成為政策轉向的起點。房地產“三支箭”也陸續推出,地產救市進一步明確。12月政治局會議重提“兩個毫不動搖”,給民企一個定心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發展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經濟增長成為政策重心。對互聯網也持肯定態度,滴滴被允許重新上架。2023年的政策基調很明確,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把經濟搞起來。
不過今年貨幣寬松程度可能趕不上2019年,2019年下半年通過利率市場化搞了多輪降息,今年政策指出要保證M2和GDP增速相匹配,降息可能性不大。因此今年股市可能很好,但利率債可能在2.9%-3.2%范圍內波動。
二、美聯儲轉鴿
去年四季度,美國通脹數據連續三個月下行,美聯儲因此放慢加息步伐,從75BP降到50BP,再降到25BP。如今美債利率已經倒掛了近半年,美債短端利率回落只是時間問題。當前美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美聯儲雖然嘴上鷹派,但實際卻在放慢加息速度,假如1-2月通脹數據繼續不及預期,美聯儲說不定到3月就停止加息。
不過與2019年的區別在于,今年美聯儲未必會很快進入降息通道。因為當前美國服務業通脹居高不下,通脹可能會出現肥尾效應,下半年美聯儲降息空間很小,縮表也不會于年內結束。而且美國通脹分項里面上升最快的是住宅項,這是因為美國房價上漲預期太強所致,房地產調控不歸美聯儲管。因此如果美國土地市場出現投機泡沫的話,今年美國仍有二次通脹的可能。預計美聯儲最早要到9月才有可能首次降息。
三、地緣政治節奏
對投資來說,政策和地緣政治是最容易帶來超額收益率的。
如果說2018-2019年最大的國際事件是中美貿易戰,2020-2021年最大事件是新冠疫情,那2022-2023年最大國際事件應該是俄烏戰爭。判斷好貿易戰、新冠疫情、俄烏戰爭節奏,投資勝率就會高一些。雖然去年俄烏對A股主要是負面沖擊,但今年上半年俄烏對A股可能更多是正面影響。
歷史上美國能源通脹波動比歐盟大,因為美國在頁巖油革命之前能源主要來自中東,因此中東只要發生地緣戰爭美國能源供應就會受到沖擊,比如歷次中東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對美國通脹都有劇烈影響。相比之下,歐盟依靠從俄羅斯進口廉價能源,因此受中東油價波動影響非常小,通脹比美國穩定得多。但俄烏戰爭以來歐盟通脹上升幅度卻比美國更高,因為歐盟失去了俄羅斯的廉價能源。
俄烏戰爭對歐美貨幣政策節奏影響是截然不同的。去年上半年,戰爭導致國際油價上漲,歐美通脹均大幅上升,但此階段美國貨幣政策收緊力度更大,因為當時歐元區尚未觸發加息條件,相當于受靜摩擦力影響,所以歐央行按兵不動。疊加歐洲地緣沖突帶來的避險需求,美元指數從年初的95一口氣沖到7月的108,歐元和美元時隔多年平價。去年上半年俄烏戰爭帶來的油價上漲拉動美國通脹2.4%,使6月美國通脹數據達到9.1%的最高點,也使去年美聯儲多加息200BP。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俄烏戰爭,美聯儲加息到3%差不多就夠了。
歐央行直到7月份歐元區CPI破“9%”后才首次加息50BP,最開始力度比美聯儲弱。但隨著通脹數據攀升,到了9月份,歐央行也跟進加息75BP,歐央行貨幣緊縮力度與美聯儲持平。
如果只是這樣的話,那歐美貨幣政策應該進入同步狀態,雖然歐元區能源通脹更高,但美國服務業通脹更狠,雙方各有各的難處,美元指數將在110左右橫盤。但地緣形勢的變化導致歐美貨幣政策出現拐點。
9月底俄羅斯“四州公投”使美元指數迎來拐點:
9月底“北溪”管道被炸進一步加劇歐俄能源脫鉤:
9月27日,俄羅斯以公投的方式吞并烏克蘭東南“四州”。同一天,“北溪1號”管道被炸,俄羅斯每年能通過這條管道向德國提供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這兩件事造成很大的地緣影響,因為歐俄喪失了和談的兩大籌碼——領土和能源?!八闹荨惫逗?,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合法性蕩然無存,歐盟內部綏靖派完全破產,只能轉向強硬。“北溪”管道被炸后,半年內都很難被修復,俄羅斯能源牌失效,德國只能硬著頭皮向美國買昂貴的液化天然氣用于過冬。俄烏戰爭冬季結束的希望破滅,雙方進入漫長的持久戰。
美元指數與地緣政治關系(上半年正相關,下半年負相關):
俄烏戰爭持久化,使歐洲能源危機愈演愈烈,俄羅斯徹底切斷了向歐盟輸送的天然氣,歐元區的通脹壓力逐漸超過美國,對應歐央行貨幣緊縮力度也逐漸超過美聯儲。事實上,歐元區是成本端通脹,美國是需求端通脹,美國是能源生產大國,歐元區大部分能源依賴對外進口,石油和天然氣漲價使歐元區CPI比美國高出3個點。
歐元區通脹成因拆解:
俄烏持久戰對歐元區沖擊比美國更大,這也是為什么美元指數頂點出現在9月底的原因,10月克里米亞大橋被炸、11月俄軍撤離赫爾松、12月澤連斯基訪美并獲得美國450億美元軍事援助,這一連串的事件使俄烏持久戰趨勢越來越明顯,西方進一步升級對俄制裁,歐俄能源脫鉤成為必然。到了今年1月,歐盟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同比下降90%,德國則完全停止從俄羅斯購買能源。制裁是把雙刃劍,失去了廉價的俄羅斯能源,歐盟也只能忍受越來越高的通脹和利率。11月初美聯儲最后一次加息75BP后,貨幣政策從“美強歐弱”轉變為“歐強美弱”,美元指數進入快速下跌通道,在一周內從113跌為106。
今年來看,在俄烏持久戰情況下,俄羅斯可能會繼續切斷對歐盟天然氣輸送,預計下半年歐盟至少面臨3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缺口,能源危機很難解決。在這種情況下,今年歐盟CPI預計7%左右,比美國高3個點。當下來看,美聯儲加息空間僅剩50BP,能源漲價不再是美國通脹主要矛盾;但歐央行至少還有150BP的加息空間,歐洲基準利率預計要突破4%,遠超其名義GDP增速。如此高的利率會使本身就很脆弱的歐洲經濟雪上加霜,歐洲可能會陷入兩三年的負增長。
外資流入是11月以來A股走牛的重要原因:
不過對A股來說,歐洲通脹高是好事,因為歐央行加息會使美元指數回落,加速外資流入國內市場。去年11月以來外資流入和人民幣升值的根本原因,一個是國內防疫放開,另一個就是美元指數回落。事實上,近幾個月來人民幣升值幅度不如歐元和日元,因此相對一籃子貨幣反而是貶值的。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匯率仍有升值空間,預計美元指數將跌破100,人民幣回到6.5下方。在這種背景下,上半年外資至少還有1000億元的流入空間。
如果美元回落,對黃金等有色金屬也能形成很大提振。去年11月以來金價從1600美元上漲至1950美元,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元回落。
綜合來看,市場關于疫后復蘇、政策轉向、美聯儲暫緩加息基本能形成一致性預期。但對地緣政治和美元指數走勢尚有很大分歧。不過這是好事,有預期差才能賺錢,美元定價的資產有很大投資機會。
2023年A股投資展望
上半年消費股確定性最強。一個是防疫放開后的消費復蘇,居民預防性儲蓄重新轉換為購買力,社零增速有望從-2%修復到6%,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反彈空間非常大。春節期間居民消費明顯好于前兩年,報復性消費開始出現。不僅如此,外資流入也對消費形成利好,因為外資很喜歡買消費股。
白酒股有可能成為2023年最強賽道之一,既有估值的原因也有盈利的原因。
從估值角度來說,如果美聯儲暫緩加息、美債和美元回落,對白酒肯定是有估值支撐的。今年美聯儲終端利率5%左右,但正常時期的中性利率也就2.5%左右,一旦未來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美聯儲將降息250BP,白酒有很大的拔估值空間。
從盈利角度來說,白酒經常被詬病對GDP沒有太大拉動,其實不然,白酒是經濟增長的催化劑。
中國傳統文化是內斂而含蓄的,因此人們在商務交流的時候,通常喜歡隱藏很多真實想法,這會導致猜疑鏈的產生,不利于商務合作。白酒的出現,使人們在交流的時候更容易敞開心扉,談話會更加深入、透徹。沒有任何一款飲料能代替白酒的作用,因為白酒可以使人快速進入半醉狀態,還沒那么傷身體。
因此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商務宴請或者親朋聚會的時候都喜歡搞點白酒,目的就是讓參與者放開一些,最好能無話不談。
無論是幾百萬的項目、幾千萬的項目、幾億的項目,白酒幾乎是飯桌上的必需品,因為半醉半醒反而更容易談合作。
儒家文明圈的日本、韓國、越南也有飲酒文化,沒有酒氛圍就起不來。中國古代宮廷宴會最喜歡擺上酒,因為宮廷宴會最缺真心話。
因此經濟活動越頻繁、商務活動越多,就越需要白酒助興,沒有白酒的話,以國人內斂的性格,很多項目談起來沒那么順利,因為大家都會有所保留,在很多事情上保持沉默。
事實上,20多歲的年輕人喜歡喝奶茶果汁,追求的是味覺的享受。
30多歲的中產喜歡喝咖啡,那是為了提神,因為中產經常要加班,喝咖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40多歲的有錢人喜歡喝白酒,不是因為白酒有多好喝,而是因為這是商務交流的必需品,沒有白酒助興,很多事情就談不攏。
因此如果判斷今年經濟要復蘇,商務活動比往年頻繁,那社會對白酒的需求就會明顯上升。如此一來,白酒就有很大的提價空間。
港股以美元定價:
今年港股也有很大投資機會。港股的盈利端取決于中國經濟增速,分母端取決于海外流動性。歷史上,美強中弱的時候,港股通常下跌,比如2018年和2022年;中強美弱的時候,港股通常上漲,比如2007年和2020年。2023年宏觀形勢應該是中強美弱,上半年美元和美債雙雙回落,因此港股有很大投資機會,無論是恒生指數還是恒生科技。
綜合來看,包括白酒在內的消費股,以及港股,今年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
周期股今年可能會跑輸市場。在國內經濟修復背景下,部分周期企業盈利可能會受到驅動,類似2020年下半年。但今年全球通脹大概率回落,PPI增速下行,對周期股不利。事實上,周期股已經漲了三年,2020年上漲是因為國內經濟修復,2021年是因為雙碳政策,2022年是因為俄烏戰爭。因此2023年周期股行情可能告一段落。
成長股行情需要等待,因為美國通脹或出現肥尾效應,美聯儲只是暫緩加息,但降息至少要等到9月以后,上半年美聯儲也不太可能縮表。另一方面,外需回落會影響成長股訂單;電動車滲透率接近30%,新能源補貼退潮,即將告別高速增長期;中美關系也會加劇成長股波動性。不過細分賽道里面,數字貨幣板塊很有潛力,既符合安全又符合科技自主。
金融股主要看地產表現,畢竟今年央行不太可能加息,銀行盈利主要還得靠地產信貸發力。如果迎來牛市,且真的推行注冊制改革,券商股可能會有一波短期行情。
房地產能不能起來,主要取決于居民能不能形成房價上漲的預期,但這個很難,一方面是因為“房住不炒”政策繼續堅持,不可能容忍房價大幅攀升。另一方面房地產剛需確實也在回落。未來10年,我國購房主體人群將從90后變為00后,然而,00后的購房能力是不如90后的,這不單有人口結構的原因,也有家庭財力的原因。
這里可以做個比較,80后大多在2005-2014年買房,那個時候房價沒現在貴,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就業市場供不應求,因此那個時期的年輕人可以依靠打工貸款買房,不一定非得向家里面伸手。
90后大多在2015-2024年買房,這個階段房價已經很貴了,經濟也進入中速增長。因此年輕人靠個人奮斗買房的難度很高,得靠“六個錢包”,也就是家里面贊助。通常是家里出首付,自己還按揭。不過向家里要錢并不是沒有代價,這意味著婚姻更容易被父母長輩干預,畢竟吃人嘴軟。
00后大多會在2025-2034年買房,這個階段房價還是很貴,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和90后一樣,00后靠個人奮斗買房的難度很高,但90后可以靠“六個錢包”,00后則未必,因為00后的父母沒有90后的父母有錢。90后的父母,大多出生于1965-1974年,可以算是中國最有錢的一代人。00后的父母,大多出生于1975-1984年,論財富水平無法跟90后的父母相媲美。90后的父母,做生意的比較多,攢錢給子女出首付更容易些。00后的父母,打工的比較多,有些自身就背著房貸,沒辦法給子女攢太多首付。
所以無論從人口結構,還是父母財力來看,00后買房剛需都是不如80后和90后的,這也是為什么現在要強調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的原因。大規模城鎮化時代已經進入尾聲,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再依賴房地產來驅動經濟增長。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一定是建立在科技和消費之上。盡管近幾個月來房地產板塊明顯跑贏市場,但未來一兩年內房地產是跑不贏消費的。消費有十多億人口的龐大市場作為支撐,長期是向上的。房地產本身作為夕陽行業,短期反彈并不會改變長期向下的趨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