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和溥儀是歷史上唯一留下真人影象的封建統治者。照相機科技徹底揭開了王侯將相的神秘面紗。愛美的慈禧太后沒少照相,她還經常會帶上后宮的妃子和自己喜愛的公主。
不知道是不是基因問題,清朝后宮里的女人都很丑。所謂的后宮三千佳麗,不過是瘸子里面挑將軍罷了。
從皇太極和海蘭珠,到順治帝和董鄂妃,我理解清朝皇帝為何當情種了。好不容易有個漂亮的女人,把自己從歪瓜裂棗里解脫了。
從慈禧開始喜歡上照相,滿清貴族們就紛紛效仿,很多人都帶著自己的家人照相。看這一家,也是極為富貴的一家。
這是一張罕見的清朝男女合照,這兩個人不知道出于什么樣的想法照了這樣一張照片,可謂是十分大膽。不得不說,普通女人也比皇上的妃子漂亮。
看看我們拍的《甄嬛傳》那真是美女如云,現在一看電視劇都是騙人的。皇上哪有這么好的待遇。身為皇帝,日子也得湊合過。
但是再慘也沒有普通老百姓慘,你看看這個小孩,就這樣被人踩在腳下。如果他能出生在當下,這個年紀還在學校里無憂無慮的上學呢。
網上有句話說,如果我吃苦,那么老板就能替我享福。這個騎在馬上的小孩,和街頭賣藝的小孩,難道不是天差地別嗎?一個出生就被踩在腳下,一個能騎在別人頭上。如果清王朝不倒的話,這種不公平的現狀永遠不會改變。
這個小孩的父親應該就是下圖這樣的清朝官員。清朝人普遍萎靡虛弱,彎腰駝背。這個站立如松,腳八字狀展開,面孔堅毅。連身后的隨從看起來都比普通人有精氣神,應該是位習武之人。
可能你覺得也就一般般啊,哪里精神了,也不覺得他很強壯啊。這是咱們用現代的眼光去看了,你再看看清朝大多數人什么樣,對比才知道。
跟這些街頭的普通工人比起來,上圖兩個人至少看起來吃的很飽。那個年代窮人都是衣不蔽體的。想想咱們以前農村窮的時候,一家人穿一條褲子,誰出門誰穿。后來發展了,人人都能有個衣服,破了打補丁就行。
但凡像這樣的穿著,幾乎可以確定是大戶人家的小妾或者女兒。也有可能是風月場所的服務人員。
這一張就是當時的有錢人玩樂的場景,有人陪著吃飯喝酒,有人在一邊拉弦唱歌。可以看見陪著說話的女孩年紀大一些,負責唱歌和彈琵琶的都還很瘦小。
不過這些女孩一個個也都是平頭正臉的,五官端正,清朝貴族不知道咋回事,女孩都長得極丑。這個旗人女孩,更是被網友戲稱為“馬云的奶奶”。
這是一位旗人女性帶著孩子去看西醫的場景,旁邊和陪伴著多位下人,看圖上這個姿勢,小孩疼的腿鎖起來,要這多人按住,很有可能是在給他看牙。
其實貴族和官宦人家,是會更快的接受新事物,拋棄舊傳統的。清末的時候,江南很多官宦世家,就開始送孩子出國留學,教孩子學英語,學小提琴了。而這個時候老百姓還在傻傻的被統治者洗腦。
看看這些女孩的小腳,窮人家的孩子本就生活的艱難,將來嫁人了也要下地干活,結果還給孩子裹小腳。而貧窮的男人,小腳對他們來說是最廉價的有錢人同款,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的面子。
瞧瞧這個大官,數數他坐的轎子是幾人抬的,好像是五個人?
那個時代嫁給外國人的女子,不是風塵女,就是廣州地區經營外貿的商戶之女。不過這也是高風險動作,因為英國法律私生子是不能繼承財產的。而且他們主張不要分散財產,每一代都傳給一個人,這樣家族才能長盛不衰。
這種繼承制是比我們中國的分家制,或者嫡長子繼承制更加極端的。如果在中國,大哥哥愿意對弟弟們好,那么人們會夸他仁義。在英國,如果你把財產分給弟弟,那你就讓家族的祖產減少了,最好每一代都能讓財產增加,然后往下傳承。任何會減少財產的舉動都是不明智的。
這兩張照片拍攝于義和團運動時期。有人猜測這些是被抓獲的農民起義軍。這個時候的老照片,大多數都是外國人拍攝的。
他們看了馬克吐溫寫的游記,說東方有個遍地黃金的國家,于是一個個好奇的跑來尋寶。當他們發現清朝已經腐朽不堪。
滿大街都是吃不飽穿不暖,不認識字的人,這種落后的社會,誰會尊重呢。就像我們看現在的印度,他們有大批的科學家,有高種姓富商,可是他們的老百姓貧窮落后骯臟。
德國建筑學家柏石曼在1902來到了中國,上海外灘,武漢,廣州等地的西式建筑,就是他們負責來監修的。柏石曼直接在中國來了個公費旅游。
柏石曼繪制的灌縣都江堰與周邊建筑地圖
1908年他在四川都江堰待了兩個月,他被這個古老的水利工程所震撼,親自拍攝了照片。通過測量繪制了圖紙。
除了都江堰,二郎廟的精美建筑也讓他非常震撼。繪制出來了如此精密詳細的地圖。其實這對我們現在對古建筑的復原和保護有很大幫助。
巍峨美麗的二郎廟,不知道有沒有去過的朋友,看看如今的二郎神廟跟1908年,也就是120年前有什么區別。
這個魁星閣當時的錯誤認知,已經被人為的破壞和拆除了,幸虧有這個德國人幫我們留下了照片。
這張猛一看是不是以為是明朝照片,其實這張是朝鮮官員的照片。越南國王,朝鮮國王的衣食住行,還是模仿明朝的樣貌。
前幾年韓國還拍了一部電影,講他們是如何抗擊清朝,忠誠于明朝的。韓國人拍這樣的電影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原來他們認為明朝是唐朝的后代,他們打走了元朝人。朝鮮作為明朝的藩屬,也有著儒家文化的榮光。
而清軍入關,就是儒家漢文化被金人打敗了,明朝失敗了。所以他們朝鮮作為漢文化的傳承者,要把儒家文化繼承下去。因此直到今天,韓國電影里,也會出現朝鮮君臣面對著北京的方向,懷念明朝。這是他們的骨氣和榮耀。而最后打不過,投降給金人,是實在沒有辦法的。
韓國的《訓民正音》
這種想法真的十分可笑,儒家的正統,漢文化的正統一直在中國,我們從未丟失和中斷。以后我們也會更加的發揚光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