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有兩個春節沒有回家過年了,今年放開管控,我不到小年(1月13日)便回家了,至30日離家,在家待了半個多月?;蛟S是太久沒回來了,這次明顯感覺到,家鄉的風土人情是有別于城里的人間煙火的。
回家時,爸打電話說姨夫剛好從洛陽回去,讓他拐到高鐵站接你。我起初說不用,高鐵站公交車也很方便,不必麻煩人家拐過來了,后來爸說已經說好了,我怕見外,也給姨夫打了個電話,讓他過來接我。隨后,姨夫家修繕房子,喊我爸過去幫忙干活了。
得益于城市里的多樣化分工,基本所有的生活所需都可以通過購買來獲得,再加上城里相鄰不相識的陌生人生態,我似乎已經習慣了花錢辦事的交往準則。對于麻煩別人欠下的人情,總覺得更難償還。另看過一個故事,讓我覺得人情費用也似乎更貴。
有個哥們搬家,找搬家公司需要1000塊錢,不想花這個錢,于是請朋友們幫忙,搬家過程中,由于朋友不專業,弄壞了家具,這哥們也沒法說什么,事后還得請朋友們吃飯表達感謝;一通折騰下來,錢并沒有少花,還被弄壞了家具。
這次回鄉,我似乎感受到了一點農村鄉土社會與城市現代化社會之間運作機制的些許不同:
農村是熟人間互幫互助的鄉土社會,依靠習俗和人與人之間的了解維系,而城市則是花錢辦事的陌生人社會,依靠規則和契約維系。
依據溫鐵軍教授的觀點,農民雖然窮,但并不是無產階級,人家有無風險的資產——土地,有作為村集體成員分配的宅基地,吃住不愁,人家是屬于自由的小資產階級;只是在現代工業文明的沖擊下,工業化的產品讓人們產生了新的需求,而基于剪刀差等各種原因,土地上農產品無法換回更多的貨幣以兌換工業品,所以顯的農民很窮。但實際上從抗風險能力上講,農村人員的抗風險能力是要高于城市人員的(疾病風險除外)。
農村互幫互助除了農耕傳統形成的自然生態外,可能還有個原因就是農村人員的普遍不富裕。人們普遍比較缺錢,于是便通過金錢以外的方法去辦成事,而熟人社會又給了人們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在長期的協作中,人情也可以禮尚往來。相反,城市中人們大多都是一過之交,只能重視短期的金錢利益,當然城市里也會有長期協作的關系,這種關系是比金錢綁定更要牢靠的關系。
農村里的熟人社會除了近鄰、血緣外,還會通過婚姻不斷地產生新的熟人。之前覺得村與村之間的距離很遠,但這兩次回家我通過跑步測量了一些村落之間的距離,一二公里之內就能從這村到那村,而這在城市里也就是一站公交車的距離。近距離的村落使得原先的婚配都不遙遠,新產生的親戚之間的走動也會比較頻繁,連帶著還會產生許多拐彎親戚。如今,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婚配也比較遙遠,通過婚姻關系產生近處親戚關系的數量有所減少,這也似乎在挖解著農村的熟人社會。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時代在變革,社會在發展,舊有的傳統在解體,也不斷會有新的傳統產生。而所有的傳統,其實都是人的生活,只要人過得幸福,那些所謂的傳統,丟就丟了吧!
劉旭旭律師、注冊會計師、稅務師
2023年2月6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