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當代哲學家、思想家、畫家、書法家、學者成忠臣先生視頻接受了《日本財經周刊·關西華文時報》叢中笑總編的采訪,就目前中國書法現狀談了自己的觀點和認識。
叢:成老師好!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成:叢總編好!
書法家成忠臣先生
叢:您是當代書法和繪畫大家,造詣很深,我們想就這些年國內書法現狀請您發表下自己的觀點。這些年互聯網的發展,書法市場很活躍,看似熱鬧,實際上都是互相指責,其中像沈鵬、范曾、王鏞這些大家也被網民貶得一文不值、罵聲一片。以您的觀點,這些人真是徒有虛名嗎?
書法作品一
成:作為一個藝術家,評價藝術是要講藝術良心的。我與沈鵬、范曾、王鏞這些人并沒有多少交集。我是站在專業的角度上去實事求是的講,他們都是有個性的書家,都達到一定層次。特別是沈鵬老先生的草書,其藝術美感和線條質量國內很難有人企及,到達一個高度!書法作為一門藝術,是有一定門檻的。它分為技、藝、道三個層面,大多數人都停留在技的層面,技的層面只是寫字,到達道的層面才是書法,這也是在日本為什么稱為“書道”的原因。網絡上那些評論書法的人,都是技層面的人在亂評、亂貶!這些都是現實中存在認識障礙的淺薄之人。這些人把自己看不懂、理解不了的都加以否定。在他們的審美觀里,唯楷書是從,認為只要是你寫不出他們心目中的那種楷書,就是徒有虛名。就算是人家當真寫出你認為好的楷書,恐怕也入不了這些人的“法眼”。這些伴有認識障礙癥的人,根本就不具備專業的審美能力,更不可能去分辨藝術層次的高低與優劣,他們不知寫字與書法的區別是什么。審美是一種隨著審美境界而改變的領悟力,只有修養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提升審美趣味。可現實中,一些人所接受的審美是那些橫平豎直,呆滯死板,猶如算子形同印刷體,毫無變化的楷書。他們根本就不知在書法五體中楷書是最后一種字體,是一種實用性的東西,在他們的審美觀里書法是完全等同于寫字!
書法作品二
叢:聽您的觀點,書法是有審美標準的,但中國藝術觀念里有句話講“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對此您怎么理解?
成:所謂“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本是個偽命題。書法作為一門藝術,自古就有一定的審美標準。它是以線條來表達藝術美感的一門藝術??梢灾v線條是它的生命線,線條質量決定它的水平高低。自古寫書法歸根到底就是玩線條!評審線條是有標準的,只是有些掌握話語權的人為了誤導大眾,不愿承認罷了。書法唯一有藝術特性的就是草書,因為它是表達情緒化的東西,這也是為什么自古只有“草圣”的客觀原因。線條最高境界是寫出蒼雄與蒼潤兩種感覺,所謂蒼雄就是把筆嚴實,嚴重而近于滯者與紙產生摩擦,通過行筆速度的把握而使線質呈現蒼老雄厚,即線條在厚實的基礎上在兩邊或全部有枯澀的感覺。這種書寫是在徐進與頓挫相結合中,帶有節奏,行筆之中紙式線腳往往因速度快慢而形成枯澀。這種枯澀線質堅實,力量充足。蒼潤在用筆上看起來線質雄厚,卻有一定的燥氣,它是在蒼雄基礎上用筆更綿實,更和緩,但不使節奏變化使蒼澀由線質及澀節轉為極小點的組合,線兩邊毛澀。這也就是古人所講的“如錐畫沙”“屋漏痕”“印印泥”這些特征。正是這種澀感,既蒼老又濕潤,這是中和美,中剛柔兩極反差極大又極為奇妙融合的結果。我和沈鵬先生的草書都帶有這兩種特征。
書法作品三
叢:您能談一下造就當前書壇混亂的原因都是什么?
成:好的。當前不缺叢林法則,缺的是公正,人心不古,人性險惡,所謂專家都是一群偽專家,那些稱為書法大家的像沈鵬、王鏞這類水平的少得可憐。大眾審美都是停留在技法層面上,學養的審美層次達不到。如今的網絡是一個熱鬧世界,外行湊熱鬧的多,內行看熱鬧的少。在這個流量與俗美的時代,一些所謂專家就是抓住了大多數人俗美的眼光,誤導引導他們妄評,他們以批評某些大家來吸引俗美大眾的眼光。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抨擊的一些書壇大家沒有一個是真正關于書法水平優劣的評價,大多是愚昧無知的亂評,亂貶。最近有日本研究中國書法的學者評出三位他們眼中的中國書法家,又被這些人搗鼓一些網民“網暴”,給這些極端者營造出一種“愛國者”的假象、惡評、惡搞、惡貶,盡一切詆毀謾罵之事!人的審美有區別是社會現實,可謂“無知者無畏”,正常的批評是可以的,沒有不被評說的人,沒有不被評說的事,作為書法本身是完全可以批評的!現實中是一些人搞小圈子文化,一群人相互吹捧站臺,再是相互拆臺、誰也不服誰,真正的藝術大家不是被貶的一文不值,就是合而圍之,詆毀、攻擊、打壓。對待書法,我的觀點,不能用俗美的眼光看待藝術大美,應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只有提高大眾的審美判斷力,才能為書法藝術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
書法作品四
叢:您怎么看待網上沸沸揚揚的吳歡抨擊沈鵬這件事?
成:這事我沒關注,因時間精力有限。
叢:看國內不少媒體上都把您列為當代最具影響力十大書法家之一,對此,您個人是怎么個觀點?
書法作品五
成: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書法家是2017年香港一家文交所組織一些專家、學者評出的。除了我,那九人都是論頭銜,根據社會影響力綜合評出。當時他們選中我,是看到我書法作品的實質,也就是他們是以書法的文化傳統和藝術規律來衡量的,覺得我純是靠書法本身來說話的。但網絡上有人看到列出成忠臣,覺不是中書協主席類的頭銜,也是大加指責、攻擊、盡一切詆毀之能事。作為我個人,得到社會肯定當然是好事,但我對此也并不是很感冒,用來當顯擺資本。我只是覺得,一個畫家、書法家只是潛心學問,畫好畫,寫好字才是天職,其它與己無關!但我認為,網絡時代,不同觀點,不同聲音是允許存在的,而觀網絡上一些人的評論不是在評論書法本身,而是另外一回事,這些人煞有介事的否定,出語很刻薄,語調相當武斷,是一種極端行為。他們不懂審美,把大美的東西看成垃圾,把俗美的東西說成杰作。他們所能理解,所能分析明白的是,知道那些像“射書”“吼書”“陰體書”這些行為藝術與書法無關,他們的審美眼光在這點上還是不糊涂的!
書法作品六
叢:您曾以毛體聞名,想問下成就您書法名聲的是毛體么?
書法作品七
成:不是的。我自小習書,可以講臨遍了所有歷代碑帖。毛體我當時是喜歡他這種結體,加之群眾基礎廣,大眾眼熟這種字體,我是以傳統的根基去融的這種字體的外殼。所以,說我的字是毛體是一種偏見,我從沒系統的臨過這種字體的任何版本。我們都知道,毛體都是小字,小字變大字是需要變換筆法的,我主要是想把這種字體以書法形象展現出來。作為從事研習幾十年書法的人,我可以實說,這個字體本身就是一個陷阱,跳進去很難出來,這里面有好的東西,但需要學他的人自己去挑揀。因為他的書法是不成熟的一鍋粥,學這種字體成不了氣候。所以我是用傳統的根基,包括線條、點畫去融他的結體。如今我取百家之長,形成了有自己的個性特點的東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