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寶貴根基,他們充滿生機與活力,對新事物充滿了求知欲和創新欲,能夠為國家進一步發展創造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正如毛主席所言“青年是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培養青年的文化知識以及愛國情懷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重要,黨要時刻做好迎接未來的準備,積極吸收新鮮血液加入黨組織中,替老一輩的領導人實現遠大理想。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國正值發展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也是黨中央領導人交接工作的重要時期,許多開國元勛紛紛選擇退休過上晚年生活,不再過問國家政事。
可在1980年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上,有四位領導人一起選擇主動請辭,震驚了在場所有領導人,那么他們四位究竟是誰呢?為何要在這個關鍵時刻辭去職務?
01
最受人們關注的請辭領導人名叫汪東興,他曾在毛主席身邊當了許多年的警衛員,深受毛主席的信任,在黨內自然擁有不俗的威望。
早在15歲那年,汪東興就自愿加入了方志敏領導的農民起義隊伍,在家鄉弋陽縣大展身手,解決了困擾貧苦農民多年的苦難,因而受到黨組織的賞識進入共青團擔任支部書記。作為紅軍隊伍中年紀最小的戰士之一,“紅小鬼”汪東興敢在戰場上英勇沖鋒,其氣魄和膽識足以讓眾將領們豎起大拇指。
靠著出色的功績和洞察能力,汪東興從普通戰士接連被提拔為黨內的領導干部,還被派到毛主席的身邊擔任警衛工作,多次危急關頭化險為夷,堪稱是毛主席身邊最勇猛的護衛。
建國后,汪東興一邊擔任公安部副部長,一邊負責解放軍總參謀部的警衛局工作,將國家政事打理得井然有序。不過汪東興也慢慢意識到自己并不適合長期從事領導工作,他自愿將權力謙讓給更年輕,更具有雄才大略的新一代黨中央領導人,自己則默默地關注著國家大事。
02
第二位便是年紀輕輕就身負上將榮譽的陳錫聯,年僅14歲時就已經參加了家鄉的游擊隊,扛著沉重的槍支與敵人浴血奮戰,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尚且年幼的少年能做到的事情。
經過長期艱苦奮戰,陳錫聯在反“圍剿”作戰中大放異彩,帶領部隊在川陜蘇區與敵人斗爭,面對成倍的敵軍也絲毫不懼,創造了革命史上一大光榮事跡??箲饡r期,他更是帶領戰士們夜襲日軍的機場,借著夜色殲滅敵人守軍,摧毀了24架日軍戰機,可見其勇猛之處。
憑借革命時期創下的諸多輝煌功績,陳錫聯在40歲時就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遠比絕大多數老一輩的革命家還要出色。在毛主席、周恩來總理等人病重時,是他一人挑起黨政和軍隊的管理工作,但他本人卻有著淡泊名利的精神,絲毫不貪戀大權,對待年青一代的領導人們極為和善。
因此在1980年大會上,陳錫聯選擇將沉重的擔子托付給年輕人們,他這些年為國家鞠躬盡瘁,也到了該退休安度晚年的時候了。
03
第三位和第四位分別是紀登奎和吳德,紀登奎與華國鋒同為老鄉,兩人在政治工作上的才能不分伯仲。紀登奎建國之初一直在河南基層工作,當年毛主席視察河南時候與紀登奎會面,對紀登奎的工作甚感滿意,有意將他當作接班人培養,日后將他推選為新一任的國務院副總理。
不過紀登奎生性剛正不阿,極其仗義,為了幫好友證明清白得罪了不少人,漸漸地被排擠出黨中央核心。1980年,紀登奎認為自己不適合再待在中央,便選擇到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潛心研究工作,不再過問一切政事。
吳德與其他三位相比,擁有極其豐富的政治工作經驗,畢竟他從革命時期就一直擔任著極其重要的政治領導職務。新中國成立后,吳德曾出任過平原省委書記、天津市委副書記以及市長等職務,為這些地區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但吳德無心爭奪功名利祿,不愿與他人爭權奪利,于是在1980年跟著其他三位領導一起請辭,念在他為國家的貢獻,黨中央將他委任為中央顧委委員,挽留吳德繼續為國家貢獻力量。
結語
四位領導人才華各異,汪東興善于警務工作,陳錫聯則更擅長軍事作戰,并且他們都年事已高無力再從事高強度工作,此時將接力棒交給年輕一代領導人才是最合適的選擇,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